王瓊
(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黨的十九大對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創(chuàng)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高使命。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日益加強。但基層黨組織活動形式還比較傳統(tǒng)和僵化,學生黨員對組織活動接受度不高。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模式與組織結構設置,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載體,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提升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活力,成為我國高?;鶎狱h建工作的新課題。
為有效并全面找準影響高校基層黨支部活力不足的要素,采用主題詞檢索方法,本文對近10 年的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探討高校基層黨支部活力的文獻進行了梳理與分析。綜合已有研究,本文發(fā)現(xiàn)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提升要素系統(tǒng)構建可從以下方面考慮:根據(jù)高校基層黨支部設置及運作的基本特點,劃分為高校黨委對于高?;鶎狱h支部的支持、高?;鶎狱h支部內部建設和作用發(fā)揮。其中,對于高校基層黨支部內部建設又可細分為:支委會隊伍建設、組織結構設置、黨支部活動開展等三個子因素。
依據(jù)上述思路,本研究從5 個方面歸納了現(xiàn)階段高?;鶎狱h支部在活力提升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煉了若干個相關因素。最后,對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的13 個黨支部的學生以問卷調查與訪談研究的形式,最終確定了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要素12 個主要因素,見表1 所示。
表1 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要素12個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過設計問卷,請各黨支部成員對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評價,經(jīng)過多次討論,并輔以相應的數(shù)據(jù)分析,最后得出判斷結果,進而得到關鍵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對這些要素關系做鄰接矩陣、可達矩陣處理,得到了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要素之間的層次關系,即因素系統(tǒng)的多級遞階結構圖,如圖1 所示。
根據(jù)上述的影響要素之間的多級遞階結構圖,其主要的結論及對策建議如下:
(一)決定高校基層黨支部活力的最基本因素(最低等級的因素)主要是支委會本身隊伍建設及黨委支持,支委會本身隊伍建設具體表現(xiàn)為通過“支委會隊伍素質不高”、“培訓力度不夠”和“黨員先進性教育不足”3個獨立因素。同時,上級黨委對于基層黨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導也是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的基本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強上級黨委對于基層黨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強化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支委會本身隊伍建設建立力度,規(guī)范支部主題教育規(guī)范。
(二)“支委會隊伍素質不高”、“培訓力度不夠”、“黨員先進性教育不足”和“基層黨建工作支持不夠”4 個獨立因素決定了支部工作隊伍責任意識不強,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而“黨委對于基層黨建的重視程度與支持程度”決定著黨務工作者是否缺乏先進的工作理念與機制內容,進而影響著支部組織設置方式。而培訓力度影響著黨支部是否善于利用新媒體來開展工作,并且,這些因素與支部工作隊伍責任與創(chuàng)新意識一同影響著支部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與教育管理行為。因此,要充分做好黨員先鋒的模范教育活動,樹立、宣傳和推廣典型人物。此外,在做好集中培訓的同時,要積極利用新形式、新媒介、新思想挖掘政治育人的途徑,注重基層黨建活動的務實管用、常態(tài)長效、創(chuàng)新有序。
(三)黨支部設置模式單一影響著自身的黨員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而方式方法的陳舊,教育管理行為單一弱化了支部的組織力與凝聚力??梢?,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僅只是在于方式方法的陳舊,而是在支部設置形態(tài)上無法做出及時改進的必然結果。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極易導致活動開展方式的過時或黨支部改革的供需側不匹配而無法產(chǎn)生最終效果的協(xié)同效應。因此,高?;鶎狱h建工作者要搭建交流平臺,豐富服務載體,及時強化支部的組織力與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增強引領帶動師生投入中心工作的動員力與實效性。
(四)“黨支部的組織力與凝聚力弱化”和“黨員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直接影響高?;鶎狱h支部活力不足。隊伍建設,制度是關鍵,這是從一個根本性的源頭上影響著每個人的所作所為,而黨支部的組織力與凝聚力是每個高校黨支部的靈魂,只要它有足夠的凝聚力與組織力,黨支部才能活力十足。因此,要將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有機融入教學科研、學習生活中去;并在日常生活中完善黨支部的幫扶機制建設。
因此,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而言,除了要全面認識影響高校基層黨支部活力因素,也需要深入了解這些關鍵因素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層次關系。只有這樣,黨建工作者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實處發(fā)力,有步驟、有層次、有重點地抓實抓好黨支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