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祖湧
摘要:中國知識分子不僅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實際將其傳播到中國,還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本文從中國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實踐歷程著手,分析并闡述實踐歷程的三個重要階段即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推動作用、延安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貢獻及產生的影響以及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與現(xiàn)狀,從而加深對中國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的認識,以此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在我國實踐中的運用。
關鍵詞:中國知識分子;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
一、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推動作用
(一)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翻譯、撰寫專著,開展對于馬克思的宣傳工作
中國知識分子在非常困難的環(huán)境條件下開展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周恩來組織了《覺悟社》,并邀請李大釗到天津宣傳馬克思主義。但他在1920年1月29日因領導天津學生往河北省公署請愿示威,被反動派逮捕,直到同年7月才被釋放出來。在此期間雖被囚禁著,周恩來仍然不顧惡劣環(huán)境,在獄中的六晚堅持向被捕的各界代表介紹宣傳著馬克思主義。這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決心。
2.組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團體
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了能進一步開展宣傳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地組織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團體。而北京大學的19名大學生在李大釗的指導下秘密發(fā)起并于1920年3月成立了第一個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隨后,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等人于同年5月份在上海也組成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陳望道在陳獨秀和李漢俊的支持下翻譯出來的,之后由上海社會主義社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次出版。陳望道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分析中國情勢,意識到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與社會革命不可分割,而共產主義才是世界上最理想的社會,也因此就應上?!缎瞧谠u論》之約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這本書,同時由陳獨秀和李漢俊幫助校對。這本書的出版促進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成長,建立起了許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其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被多次印刷,指引著中國人民走向解放。
(二)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知識分子所起的先鋒橋梁的作用
中國知識分子最早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在此過程中遇到許多困境,也走過一些彎路,但憑借著強烈的愛國思想以及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經歷住了歷史的考驗,以李大釗、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五四時期的先進知識分子通過不斷學習東西方理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組織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團體,通過各種途徑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
同時,這些知識分子中多數(shù)人從國外留學回來,以國際眼光看待中國的發(fā)展,能夠更好的順應歷史潮流,通過不斷學習新理論,改造自己成為無產階級隊伍中的一員,從而在中國更好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這過程中,這批中國知識分子起到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鋒橋梁的作用,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二、延安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貢獻及產生的影響
延安知識分子群體是指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延安為中心形成的、在思想上接受與詮釋中國共產黨革命意識形態(tài)為特征的知識分子的集合體。當時的延安在中國共產黨的治理下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奔赴延安進行革命。
(一)延安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貢獻
1.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翻譯、編輯和出版
中央在延安設立了第一個編譯馬列經典著作的專門機構——馬列學院翻譯部以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該機構集中了王學文、吳亮平等一批專業(yè)編譯人才。該編譯機構的任務繁重,要求每人每天譯1萬字。該機構翻譯人員翻譯、編輯了大量的外國經典著作,其中翻譯的一些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書卷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專題研究,他們還編譯了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等專題集。他們的翻譯積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傳播。
此外,延安的知識分子利用報紙、期刊發(fā)表文章,主持許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刊物的編輯出版,如鄧拓主編《晉察冀日報》、潘梓年主編《群眾》、沈志遠主編《理論與現(xiàn)實》等,這些報紙、期刊是這些知識分子宣傳、研究及探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
2.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研究
中央為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和研究先后創(chuàng)辦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馬列學院、延安大學等學校,以學校為依托將馬列主義理論作為重要教學內容,開設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的課程,以更好地系統(tǒng)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應用馬列主義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延安時期的許多知識分子作為教員在學校普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和宣傳做出了貢獻。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120周年成立的馬列學院是當時第一所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基礎理論的正規(guī)院校。該學院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哲學、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中國革命史、西方革命史、聯(lián)共黨史、黨的建設等。
中國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主體,對于中國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不如領袖人物那么充分。但在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知識分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經濟及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知識分子作為推動科技進步的主要力量,所承擔的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更加重大。中國知識分子需要自覺地擔負起這一時代賦予的使命,在實踐中將自己打造成為具有堅定建設社會主義信念的優(yōu)秀人才,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費正清:《大的中國革命》,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版。
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肖東波:《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史綱》,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
4.溫濟澤:《延安中央研究院回憶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吳介民:《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6.楊世蘭:“我國先進知識分子在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中的先鋒橋梁作用”,載華南師范大學李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1期。
7.王海軍:“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群體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探析”,載理論學刊,2010年12月第12期。
8.李立、黃莉:“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政治訴求調查與思考”,載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