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
在全社會越來越關注閱讀的大背景下,我們不能忘記幼兒園里的小讀者,他們讀什么,怎么讀,為什么要讀,都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回答的問題。同時,對兒童閱讀的任何疏忽、誤解和莽撞,都可能對兒童的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
我們要站在兒童發(fā)展的整個歷程中關注兒童的閱讀,并真正理解閱讀對于兒童心智成長和人格形成的意義。閱讀是兒童內心的渴求,是兒童對外部世界感知的一個特殊部分。對兒童來說,閱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視覺掃描的過程,而是一個用自己的心靈去觸碰畫面中的人物、環(huán)境、事件的過程,其中有感覺、想象、思維等綜合的心理過程。
閱讀應該是兒童的自主行為,兒童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去解讀文本,展開想象,進行思考。因此,我們要給兒童足夠的機會、足夠的時間、足夠的圖書、足夠的自由,讓兒童真正享受閱讀的過程。
兒童的閱讀水平與其身心發(fā)展水平緊密相關,我們要從兒童的發(fā)展出發(fā),根據兒童閱讀的實際表現,確定和調整兒童閱讀的內容和方式,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選擇真正適合兒童的圖書,讓圖書真正觸及兒童的心靈,促進兒童的成長。其實,不是所有的兒童圖畫書都是用來傳遞新知識的,或許只是讓兒童想一想、笑一笑,覺得書里講的是自己樂于知道的事。
對兒童來說,圖畫書多多少少會觸及他們的內心,引發(fā)他們的心智和情感的變化。所以兒童圖畫書首先關注的不該是認知上的任務,而是心靈的觸動或激蕩。兒童與圖畫書中的人物、情境和事件的對話,兒童對畫面的沉醉和想象,兒童生發(fā)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才是高質量閱讀所應該追求的。如果不去研究兒童的心靈世界,只關注教的技巧,一課三研無用,就是一課十研還是無用。如果不研究兒童的心靈世界,教師主導的繪本教學與課程游戲化就沒有絲毫的關系。兒童的內心是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我們需要努力去把握,要敬畏它,維護它。
成人應該努力讓兒童自主地、專注地閱讀。有些書籍需要成人與兒童共讀,但更多的時候,應該讓兒童自主地閱讀。指導兒童閱讀不是圍繞教師心目中的標準閱讀,不是教師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兒童,更不是字、詞、句的解釋與背誦。教師的指導應針對問題、針對困難,更多的是啟發(fā)鼓勵、引領思考,激發(fā)兒童生發(fā)想象和誕生觀念。只要閱讀適宜的讀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有教師適當的引導,閱讀就一定能充實兒童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兒童的閱讀創(chuàng)造更好的物質和精神條件,給兒童一些自主閱讀、深入閱讀的機會,給兒童創(chuàng)造更多安心閱讀的機會吧。
(作者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