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娟
摘 ?要:名著閱讀是中考的必考內容,其中特別注重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品味,恰恰這方面也是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的薄弱點。要提高這方面的能力,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觀念,關注中考形勢,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指導,以求厚積薄發(fā),讓學生在考場上發(fā)揮出色。
關鍵詞:名著閱讀;教學策略;中考試題
【正文】
本人曾經參加過中考的名著閱讀評卷工作,當中發(fā)現,由于很多學生對名著閱讀不夠重視,閱讀不夠深入,同時也受考生審題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名著閱讀這個版塊的普遍得分不高。因此,我一直在思索:究竟我們當老師的該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呢?下面,本人從現時的廣東中考名著命題方向和自身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教師要邊教邊學,更新教學觀念。
1、樹立全程的教育觀念,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思想,改變將語文知識解構和量化、純技術的操練的做法,在語言文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欣賞,對美的事物的辨別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學生就學期間,教給他們知識,更教會他們做人,不僅使他們“學會”,更使他們“愛學”、“會學”。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加強學生對作品中形象美的體驗,通過美的體驗,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通過字詞句篇這些語言形式,特別是那些具有形象性和強烈感染性的敘事性、抒情性的文章和文學作品,讓學生動情,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借文學作品(課內外)的魅力,用對教學內容的正確的道德評價——對真、善、美的由衷的景仰,對假、惡、丑的憤怒的鞭撻,來洗刷學生的靈魂,遠離糟粕,汲取精華,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染、深沉的思索。
3、激活知識存儲,綜合運用知識,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名著教學不應該只是立足于名著本身,可以點面結合,以面促點。
二、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激發(fā)閱讀興趣
1、利用假期讀書,拓展視野
倡導學生利用假期借書(從學校圖書館和社區(qū)圖書館借書)、買書(買好書,買好雜志)、讀書(讀三到五本好書)活動,并列出好書推薦目錄,設計讀書記錄表,記錄好所讀書名、開讀時間、結束時間,要求寫三兩篇讀后小記,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
2、開展主題讀書匯報會,展示讀書成果
學生可以選一種形式來匯報自己讀書的成果:好書推介(向同學推介一本好書,寫讀書心得或短評;妙語連珠(做精彩詞句語段摘抄);主題辦報(可以是手抄報、電腦制作或新聞專題剪報)。也可以以班級或級部為單位,布置讀書成果展區(qū),組織學生參觀并投票評選優(yōu)秀讀書活動班。
3、加強對名著人物的了解
①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最感興趣的作品及人物,教師在閱讀課指導深入。問卷調查設置項目有“我了解的文學名著”、“我最喜歡的文學人物形象”“對該人物我有什么了解,為什么喜歡”(寫2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
②名著人物大亮相——開展名著人物故事演繹大賽(讀名著,查資料,合作表演)。
4、家長、師生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孩子的閱讀習慣并非天生,也不能強迫而成,主要還是靠身邊人的感染。家長和老師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如能發(fā)動家長參與其中,在家開展“親子閱讀”,在校開展“師生共讀”活動。一個時間段之后,家長、老師、學生分別呈交讀書報告并參與到一些讀書活動中,既活躍了讀書氛圍,學生也能有效地增加他們的活動體驗。這樣,在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營造的讀書氛圍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不難激發(fā)了。
以上一系列活動,從多方面著手,為學生拓展閱讀面、豐富知識面搭設了舞臺,創(chuàng)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就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隨之調動起來。
三、重視閱讀指導,關注閱讀體驗
閱讀指導可以分為讀前指導和讀后指導:
讀前指導首先是讀法指導。閱讀方法多種多樣,有對比閱讀法、瀏覽式閱讀法、精讀式閱讀法、創(chuàng)造性閱讀法、圈點勾畫閱讀法等,老師可以根據名著的不同特點提議不同的閱讀方法。另外,老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讓學生更好的領會作品的主旨。
讀后指導可以與讀前指導相呼應,解決讀前提出的問題,學生不可能自己在課下就獨自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在課堂上,老師就要去給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空間。同時,也允許學生提出疑問,針對學生的問題給予有效的指導,為學生的閱讀掃清障礙。只有做好閱讀指導,才有我們想要的理想閱讀效果。
四、關注中考形勢,提升答題能力
首先是要求學生熟記文學名著的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注意不能寫錯別字,這也是識記的能力要求。在歷年的名著考題里,這一項內容幾乎從不或缺。
其次是要求學生熟悉作品基本內容,能根據具體要求進行概述,學會概括內容的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第三是明確小說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由于多數名著的的體裁都是小說,因而明確小說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是閱讀小說必須把握的方面。概括起來,三要素的關系和作用表現為: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情節(jié)是小說的骨架,環(huán)境是小說的依托。
第四是引導學生明確作品的主題,答題時要考慮問題與作品主題是否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如果有聯(lián)系的話,就要緊扣主題答題。
第五是訓練學生如何結合具體內容欣賞文學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明確答題步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動和語言等人物描寫手法;分析故事情節(jié);通過分析別的事物(包括環(huán)境描寫)來分析人物——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第六是培養(yǎng)學生拓展延伸的能力,能具體說出自己閱讀文學名著的體驗,并就作品具體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初中三年是一個整體教學版塊,在語文學科名著閱讀的這個領域里面,我們也要有牢固的整體教學意識。如果說九年級是收獲的季節(jié),那么七八年級就是辛勤耕耘的日子。也就是說,只有在七八年級打好基礎、積淀較深的文學底蘊,到了九年級才能更好地展露自己的技能,才能在重要的升中考試中發(fā)揮出色。
參考文獻
[1] ?費靖靜.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278-278.
[2] ?袁菊華.關于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及指向[J].文教資料,2017(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