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什么時候容易復發(fā),很多患者會認為是冬季,冬季寒冷、流感高發(f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因感染導致復發(fā)。其實夏天對于腎病患者來說也一樣危機四伏。
夏季 腎病患者別掉以輕心
盛夏酷暑,因為室內外溫差導致的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發(fā)病率并不低,游泳池“人多菌雜”,尿路感染高發(fā),這些都容易成為急性腎炎的誘因之一。對本來已經有腎病的患者,更容易導致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病情。所以,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特別是已經有腎病的患者,夏天都要注意規(guī)律生活、科學作息,避免誘發(fā)腎病。
“渴著”度夏 對腎臟不友好
很多腎病患者不敢喝水,怕增加腎臟的負擔,在夏季也是如此。但“渴著”度夏,對腎病患者來說,并不是個健康的生活方式。腎臟是人體內的一個水壩,調節(jié)著人體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很多人的切身體會是,天熱了,小便量也減少了,這是因為水分的丟失變多了。一次大汗淋漓,就可能丟失三四百毫升的水分。
如果一個腎病患者,沒有大量的蛋白尿,沒有嚴重的浮腫,沒有高血壓,情況控制得比較好,那么,夏天就應該正常飲水,特別是出汗時,要注意不能讓身體缺水。有的腎病患者不但不能夠少飲水,而且要多飲水,特別是慢性腎小管間質性病變的病人,本身就有濃縮功能的障礙,一旦身體缺水,血液中有效循環(huán)的血容量降低,接下來就會出現尿素氮、肌酐增高等狀況。
同樣的,吃鹽、攝入蛋白也是如此。過量的鹽分可能導致水分在人體的潴留,如果患者沒有高血壓,沒有浮腫,是可以吃鹽的,口味清淡一點就可以。腎病患者每天可以攝入多少蛋白質,也需要根據病情精確計算,不是說一味地減少鹽和蛋白質的攝入就是健康的。(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