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云
音樂與情緒
音樂主要功能是承載或者觸發(fā)、撫慰我們的情緒。大部分人聽音樂的時候,主要訴求是音樂情緒方面的安撫功能。實際音樂作為一種情緒的載體,是一種特別直接的溝通方式。我們說音樂能直抵心靈,音樂傳達我們的情緒和情感,音樂作為人類情感的溝通是最佳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們聽音樂的時候,大腦聽到聲音,就聯系相應的動作,激起一種情緒和情感。隨著情緒的緊張和放松的反復,得到非常好的享受。
腦科學研究者用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的技術,觀測聽音樂時大腦的反應。當我們聽音樂時,誘發(fā)的情感比較強烈的時候,會有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這些研究者要求參與實驗的被試到實驗室,選擇最容易誘發(fā)他們愉悅感的音樂,聽了以后發(fā)現他們的大腦獎賞回路得到激活,感受痛苦的回路得到抑制。所以獎賞回路在人的生存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對食物和性的感受起反應。所以音樂是情緒的主要食糧。
音樂的情緒反應有很重要的應用,比如在臨床,用音樂減輕麻醉劑用量。這看起來是很小的事情,但非常有價值。因為麻醉劑大部分會帶來副作用,手術后身體康復的時候副作用會帶來困擾,減輕麻醉劑量會減輕副作用而促進康復,所以音樂在臨床應用上是非常好的有發(fā)展前景的嘗試。它的機理在于我們聽音樂的時候,引發(fā)了一系列情緒反應。
有的時候,接受治療的個體進入音樂治療師的房間之后,音樂治療師不會武斷地給他彈一段他認為他想聽的音樂,而是觀察受治療的個體,通過他的行為特征,根據其發(fā)出的聲音等進行針對性的回應。特別是基于音樂的情緒性、社交功能的治療手段,在我們解決自閉癥問題時,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音樂作為教育來說,很長一段時間,整個人類社會對它都是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這緣于我們對音樂本身的認識不充分。目前在研究腦科學的人當中,對音樂教育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的主要倡導者是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他們認為音樂不重要,音樂就是教育的附加項,可有可無,他的原話是“音樂就是一種聽覺的奶酪蛋糕?!蔽覀冎溃胀ㄈ说纳?,并不需要奶酪蛋糕,奶酪蛋糕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甜點,是用來調劑生活的。另外一派是以達爾文為首的學者,認為音樂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有“媽媽語”一說,在小孩子尚未習得語言、學會表達的時候,所有人跟他溝通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音樂性語言,是一種拉長的節(jié)律,時間拉長、節(jié)奏特別慢,音高變化非??鋸?。這種語言非常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幫助他們習得語言。所以音樂和語言的關系非常密切。還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在動物當中更明顯,音樂表現了你有很好的基因,所以在擇偶的時候非常有優(yōu)勢。在性選擇方面,音樂是生存進化的一種優(yōu)勢。
這兩派的觀點一直在打架,但是對于音樂教育,人們的認識非常不確定。19世紀時,在美國有一群音樂老師非常努力地爭取他們教音樂的權利,最后在1838年的時候,波士頓學校委員會終于同意把音樂課列入該市學校課程。音樂老師認為,音樂是一種藝術的溝通方式,藝術性高于一切,教音樂必然能提升學習者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但實際上音樂課進入學校,它的主旨并不是基于音樂的藝術性,而是基于廣泛教育的目的。所以當時對音樂老師提出的要求是,每周不能超過兩次課,工資是100美金;音樂老師為了上音樂課,需要自己提供鋼琴??梢姰敃r對音樂教育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
在我國音樂教育的開端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成立。一個重要的現象是“莫扎特”現象。很多人為了給音樂教育正名,認為音樂教育應該能夠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納入教育體系的時候,迫切需要一些證據,研究者給一組被試聽了10分鐘莫扎特音樂,另外一組被試是在放松,還有一組是什么都沒有聽,在安靜狀態(tài)下度過10分鐘。然后給他們進行了斯坦福智力測試的空間測試,包括折紙等,最后發(fā)現,聽音樂的這組人行為提高顯著高于其他兩組人。但這只是在空間測試上有效應,測試的是成年人,而且這個效應不能持續(xù),過后一段時間再測試這個效應就消失掉了。這樣一個非常中性的研究,被當年的音樂教育者和政治力量敏銳地抓住了,以此為噱頭大加炒作、大肆渲染。比如有搞音樂教育的人寫了莫扎特教育這本書,到處宣揚音樂教育能怎樣提升智力,這樣非常對廣大民眾的胃口,以此加強音樂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一個州的州長,在當年整個州的預算當中,拿出十多萬美元(當年十多萬美元是非常大的一筆數目),給州里每個小朋友都配一個CD,上面有莫扎特的音樂,讓每個小朋友都聽這個音樂,以此提高空間能力、數學能力。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關于音樂學習是不是能促進智商的提高,一直有人不停進行嘗試。但2004年的一篇文章是唯一發(fā)現音樂學習能促進智商提高的研究,用了智商測試的所有子測試。2011年在心理科學上發(fā)表的另外一篇文章,只是部分地,在智商測試其中一個子測驗上重復了這個結果。一群被試分為兩組訓練,一組是音樂訓練,一組是視覺藝術訓練,都是計算機程序的交互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發(fā)現音樂組的人在言語智商和執(zhí)行功能上有提高,但實際上則只是一個子測試,沒有重復全部智商測試子測試。
在沒有事實的研究證據的情況下,人們對音樂學習的態(tài)度是非常猶豫的。2016年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就提出,美國現在對音樂教育的支持、經費的投入是不停縮減的。我們國家對音樂的教育是怎樣的現狀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談到音樂課的時候,是這么說的:“要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的學科老師。”這說明老師都沒有到位。然后“開足、開好”課程,說明有的課程沒有開,有的干脆沒有這個課,這表明對音樂教育的認識還是走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路的。
音樂學習障礙
我們覺得,腦科學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音樂對人的發(fā)展、人的腦發(fā)育的重要作用;研究音樂對于其他認知領域、大腦高級功能的影響,可以從腦科學的角度,讓我們有更深入的認識。
我們常說某人“五音不全”,這實際上是音樂的學習障礙問題,但這是“產出”的問題。這里要說的音樂障礙主要是感知,就是聽兩段旋律,分不清音調的變化。有這么一個人,著有《Bad singer》,這是音樂學習障礙個體的自傳。他是在國際上研究音樂學習障礙特別有名的實驗室的一個常客,他對音樂特別有激情,學了很長時間的音樂,但是唱的能力沒有得到絲毫的提高。
我們實驗室課題組也發(fā)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們的被試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我們發(fā)現,音樂學習能力不同的兩組人,他們的語言聲調感知加工能力非常低。國外的非聲調語言研究也發(fā)現,語言沒有聲調,但是有音樂學習障礙的人,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無法分清語氣的差別和語氣傳達的情緒。
音樂與腦科學的關系是非常迷人的,但是目前我們還不能完全了解它。希望腦科學跟教育的結合,能在將來讓我們揭開這個面紗,深刻理解我們?yōu)槭裁茨軗碛幸魳愤@樣偉大的藝術形式,對我們的大腦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