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清波
摘 要:作為一個在一線從事語言教學12年的老師,發(fā)現(xiàn)如今很多關于語言類的考試都要進行即興口語表達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普通話等級考試,學生就需要考即興口語說話,藝術類高考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里面,學生就需要考即興評述,那什么是即興評述呢?大致是指針對當今社會某一事件,某一話題進行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和評論,評述時主要是以發(fā)表自己對事件、話題本身的看法的,其實無論是考試還是生活,口語表達至關重要!
關鍵詞:一口;表達;即興評述
當年社會,口語表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我們要想表達的好,就先要明白即興評論這個常用的考試項目具體想要考察我們的什么能力?我想無非首先是想考察我們的是非判斷能力,通常提供給考生的即興評論題目都是有一定爭議性的時事社會話題,也就是說不會有太鮮明的答案,甚至正反兩方面如果論述得當都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對于一件事情的理解首先就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觀、世界觀。
其次呢,就是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即興評論的步驟一般是先擺出自己的觀點立場,然后展開進行評論。這就需要考生有比較嚴密的思維和清晰的條理,能夠讓聽的人很容易地理解自己的思路和立場。事實上,由于考場的特殊性,緊張情緒下的考生往往會出現(xiàn)短暫的思維混亂或思維空白,感覺"不知從何說起".這就需要考生在考前進行大量的類似練習,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性,形成自己特有的話語定勢,以便在考場上從容應對。
再次就是觀點創(chuàng)新能力,用于藝考或者普通話考試的即興評論題目,一般都不會太偏,往往是社會輿論已經(jīng)熱烈討論過的話題,因此在應試的時候,一些創(chuàng)新的觀點和思維方式往往能引起考官的注意,只要考生能夠言之成理,肯定會比四平八穩(wěn)的觀點獲得更多的印象分。
因此要多運用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類比思維等方式,讓自己的觀點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謂情理之中,就是要符合人情事理,不能違背人們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和道德規(guī)范。所謂意料之外,就是不能夠依據(jù)常理,要說出別人想不到的話。
1 即興評述的應試方法
1.1審題立論
因為即興評述考試的時間通常不長,一般在三分鐘左右,而準備時間也很短,所以當拿到題目以后,第一項工作就是審題,判斷題目的真實含義。如果是有命題的題目,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特別注意不要抓住半截就開跑,比如:"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它要談的絕不僅僅是環(huán)境保護的話題,而是要落實到"人人有責"上面。又比如:"'節(jié)約的意義",面對這個題目如果一味談我們應該如何去節(jié)約就本末倒置了,重點應該放在"意義"兩字上面。
如果是材料題目,就要弄明白事件的中心思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關鍵詞等等。然后提煉中心論點,提煉的方法可選擇事件的不同側面,由不同特點進而提煉中心。
1.2布局
審明題意之后,就開始搭框架,即布局。通常,三分鐘的評述,考生想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可,就好像一個有三個抽屜的柜子,審題,就是搞清楚是做書柜還是衣柜,而布局階段,就是設計三個抽屜分別放點什么,到了最后即興評述的實施階段,就可以按照計劃往里面裝自己想裝的東西了。
布局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這里提示三種較為常見的布局方法。請注意,切記不要對其產生依賴感,因為這樣的"模板"可以完成即興評述,但不一定能完成一篇精彩的即興評述。而且考題千變萬化,沒有一個模版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1.2.1主題分解法
即把一個主題分散為三個小主題,分別進行闡述。如:"我的家鄉(xiāng)最美麗",可以分解為:①景美;②食美;③人美,分別舉例子加以闡述。
1.2.2邏輯認知法
按照一個事物的邏輯認知過程進行評述,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比如:"對大學生整形整容"這個題目,可以從三個方面:大學生整形整容的現(xiàn)狀,大學生整形整容的成因,如何正確進行疏導來進行評述。
1.2.3舉例證明法
同樣分為三個步驟:
①對這個話題你的認識;
②舉例說明你的看法;
③談談這個話題的現(xiàn)實意義。
1.2.4類比分析法
①說明兩個事物的屬性(識別)
②闡述他們之間的辯證關系(比較)
③聯(lián)系實際,從正反兩個方面例舉(推理 判斷)
④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簡要總結,最后,發(fā)出呼吁、倡議等(論證)
2 在進行即興評論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考生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表達自己的觀點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不能語焉不詳,不能東拉西扯,不能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自己正題上。
2.2評論語言要干凈簡練,不要用太多口語助詞、副詞,像"那么""就是說""然后"之類的連接語言,"啊""欽""嗯"之類的語氣詞要盡量避免高密度出現(xiàn).
2.3身體在評論時要保持自然,不要手舞足蹈,情緒過于激動。
2.4語言最好要輕松幽默,不要危言聳聽,不要上綱上線,舉重若輕。用事實講道理,貼近聽眾,是最好的評論方式。用語應該符合考生自己的身份。
2.5學會延伸。就是依據(jù)事件本身,從特點出發(fā),引伸開去,一是把事件的意義盡量向深度廣度延伸。要盡量說透,說深、說厚實,帶有真理式的力度。二是把事件的延伸過渡到現(xiàn)實生活中。結合社會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或某一發(fā)展規(guī)律,將話題帶入生活,將話題活化。如果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必須擺脫現(xiàn)象的迷惑,而是用專家的語氣,從事件的根源出發(f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2.6發(fā)表己見。通過話題延伸,陳述自己的觀點或專家的觀點,引發(fā)聽眾思考,從中得到借鑒,達到評論話題的目的。發(fā)表己見時要認真嚴肅,盡量用真理式的話語或名人名言來牽引,用不可動搖之論據(jù),使評述更具權威性,比如:用“俗話說、一位名人說過、通過采訪得知、專家學者說等等”引出結尾??傊?,發(fā)表己見時要真理與感染力并重,沒有感染力的評述是不成功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