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偉
摘要:上學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留守兒童演講比賽,同學們的演講很精彩,更多的孩子講著講著就哭了,根本無法繼續(xù)演講下去,把我們在場的所有老師和同學都感染了,大家都哭了。如果沒有這次的演講,我們根本無法了解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也無法走近他們。為此,筆者特意留意了這個特殊的群體。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境況與成長環(huán)境令人堪憂
1.家庭生活方面。留守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孩子營養(yǎng)健康方面的關注也被疏忽,導致孩子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即使給孩子足夠的生活費用,由于孩子在營養(yǎng)搭配均衡方面缺乏經驗,常常去買一些垃圾食品吃,也無法照顧到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有些孩子因家庭條件緊衣縮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照料,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發(fā)育。調查顯示有88.9%的孩子有零用錢且自己管理。由于村里經濟條件較差,娛樂體育設施也很欠缺,孩子身心得不到鍛煉和放松。調查顯示有10%的孩子平時沒有感覺到開心或根本不開心。
2.受教育方面。由于監(jiān)護力度不夠,留守兒童的九年義務教育很難保證,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偏差。第一、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較多的零用錢,孩子在財務管理方面缺乏理性,往往浪費在了游戲機和網絡游戲上,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第二、大部分監(jiān)護人都是爺爺奶奶,這些老人普遍年齡較高,身體較差,文盲比例高,保證孩子的衣食住行已屬勉強,在對孩子學習的引導和輔導方面根本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有時候還要依靠孩子幫助干農活。調查顯示學習一般的占42.2%,特別差的占7.8%。農村學校受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的限制,學校與家長之間缺少溝通,出現很多孩子輟學、厭學的現象。調查顯示有50%的孩子對于學習的喜歡程度一般;3.3%的孩子比較討厭學習,還有6.7%的孩子很討厭學校。
3.安全方面。在農村,對孩子幾乎都是“放羊式”式的管理,留守兒童更是缺乏監(jiān)督和保護。由于隔代監(jiān)護人從事農活,對孩子疏于管理,對孩子的安全問題交代甚少,從而造成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溺水、觸電等頻頻發(fā)生。據安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的發(fā)生率高達46.8%,高于非留守兒童13個百分點。近年來,留守女童的安全問題更加嚴峻,軟弱無助和對生理知識的缺乏,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受到性侵害情況嚴重。
二、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境況成因分析
在我國留守兒童人數逐年攀升的同時,留守兒童生存狀況的成因也自然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基本上采取的是隔代監(jiān)護的方式,由祖輩來監(jiān)護孩子,容易造成對孩子的溺愛。隔代監(jiān)護人的文化水平相對來說較低,在學習方面無法給兒童予以幫助,較少關注孩子的學習問題,使得留守兒童的學習往往出現問題。
1.家庭監(jiān)護不力。家長作為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的。家長外出務工在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孩子的發(fā)展。家長不能很好的承擔其監(jiān)護人的責任,孩子缺乏父愛母愛,就會表現出一些病態(tài)現象:如心理障礙,難管教,處事極端等。
2.學校教育不力。從我們的調查中了解到,農村小學老師通常是同時擔任多門課程,工資水平不高,教師自身生活壓力大,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注度也相應降低。留守兒童在家庭得不到情感交流和心理慰藉及其他方面的關心,也無法從老師處得到。學校缺乏對學生法律知識的教育,學生缺少對自身權益的認識,自我維權意識薄弱,不懂得自我保護,從而導致孩子更易受到侵害。
3.社會監(jiān)管不力。大多數偏遠山區(qū)仍沒有對留守兒童采取相應保護措施,由于針對留守兒童制定的相應保護政策不完善,此次調研的山陽縣有近80%的人都不清楚甚至沒聽說過什么是留守兒童。在農村,廣播電視是孩子們最為“安全”的休閑娛樂的方式。但有的孩子甚至模仿電影電視中的暴力犯罪行為,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既不利于孩子的教育發(fā)展,更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實現路徑
1.政策層面。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還需要政府進一步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出臺發(fā)展農村經濟的惠民政策。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鼓勵農民工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使更多農民工能就近務工,從根本上控制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另一方面,減少對農民工子女隨父母進城的限制,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帶子女一同進城生活、學習,取消一切不合理費用,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還應該加大加深留守兒童保護的宣傳力度??梢杂纱逦瘯ㄆ谂e辦留守兒童保護的相關問題講解活動,明確留守兒童監(jiān)護制度,明確臨時監(jiān)護人責任,避免“監(jiān)護真空”,強化農村父母在子女監(jiān)護和教育方面的職責。同時要設立類似留守兒童探親假等制度,讓在外務工的父母可以享受與孩子親近交流的機會。
2.教育層面。從此次調研情況上看,農村教育的投入還有待加大,為保證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教育環(huán)境,應當引進更多專業(yè)化的青年教師,特別是體育、美術、音樂等科目。在教學中的設備也有待更新,讓孩子們能夠享受到多媒體帶來的新穎教學模式。特別是應該增加孩子課外娛樂的投入。安裝專業(yè)的體育、娛樂設備,讓孩子們可以在緊張的學習過后,放松、愉悅身心。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確有困難的,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門也可通過適當補貼及其它措施,保障農民工子女正常接受義務教育,對一些“代理家長”、“托養(yǎng)中心”之類的民間托管形式,要規(guī)范其運作行為。
農村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嚴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我們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大力關注與密切合作,為留守兒童身心的發(fā)展、為留守兒童教育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與優(yōu)質的資源。讓他們向積極的、健康的方向去發(fā)展。
讓我們都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