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奈與波納爾的作品都有一種裝飾感在其中,但這種感覺卻是不帶裝飾性的,這一評論預示著現(xiàn)代主義平面化的緣起,以及表現(xiàn)主義和象征主義的開啟。
【關鍵字】:莫奈 波納爾 裝飾性 現(xiàn)代主義
畢沙羅本人已經發(fā)現(xiàn)莫奈是個“不帶裝飾性的裝飾畫家”。里奧奈羅·文杜里(Licmell。Venturi)解釋了畢沙羅的意思:裝飾性繪畫若要獲得統(tǒng)一性,則必須緊緊追隨著表面,但是莫奈的畫,意在表面的同時,卻暴露了想要獲得深度錯覺的微弱意向,在這種深度錯覺中,三維形式會要求得到更為強烈的暗示。簡言之,莫奈的裝飾性藝術之所以失敗,不是由于它是裝飾性的,而是由于它沒有富有想象力地加以完成。
盡管這樣說有充分的理由,但這當然還不是關于莫奈中后期藝術的最后結論。在為數不少的作品里(并非單純作為例外)— 而且并不是在直到晚年才出現(xiàn)的作品里— 他找到了解決辦法,使他能將重點安全地放在繪畫表面上,同時卻不妨害對自然的再現(xiàn)。19世紀80年代,這一點早已引人注目,那就是他對他畫面的前景有一種確信,色彩豐富而有力,以至于他對畫面背景更為清晰和獨到的處理與整幅作品的質量不協(xié)調了。在走向人生終點時,莫奈開始使他的作品全部都變成前景畫。
這一評論預示著現(xiàn)代主義平面化的緣起,以及表現(xiàn)主義和象征主義的開啟。
莫奈以及印象派對光線的追求為后來的藝術開啟了大門。畢沙羅對莫奈的藝術評價合乎他一生創(chuàng)作風景畫的意圖——將重點放在表面上,同時卻不妨礙對自然的再現(xiàn)。波納爾一生的藝術追求意在用色彩描摹自然,卻是在通過空間、光線、構圖等元素進行精神深度的探究。莫奈的畫其裝飾特點表現(xiàn)在作品的表面上,并通過作品背后的三維視覺效果呈現(xiàn)出來;而波納爾的藝術裝飾性也同時表現(xiàn)在作品的色彩愉悅上,試圖將作品追求的對現(xiàn)實世界以及精神世界做一剖析。將兩位畫家放在一起探究二者作品中的裝飾特點,是因為自畢沙羅對莫奈的評論產生之時,也是莫奈在藝術史上作為節(jié)點性畫家產生影響之時。這一評論帶著莫奈對光線追求的同時,預示著現(xiàn)代主義平面化的緣起,以及表現(xiàn)主義和象征主義的開啟。
皮埃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被譽為二十世紀初最偉大的色彩學家之一?!凹{比派”創(chuàng)始人及代表者。納比派反對19世紀成為主流的現(xiàn)實主義,主張藝術的裝飾性作用,用平坦的色塊表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的各個側面,同時蘊含不可見的精神世界。
波納爾深受浮世繪藝術的影響,構圖、色彩、遠近手法等都能看到日本美術的痕跡。波納爾在這幅畫里描繪了一只白貓弓起背的俏皮畫面。作為日本版畫的愛好者,波納爾運用大膽、不對稱的構圖描繪這個在日本藝術風格中常見的主題——貓。葛飾北齋和歌川國芳都非常喜歡描繪這種神秘的貓科動物。在波納爾的作品中,他無數次畫過貓,有時候只是幾根簡單的線條,這幅最具代表性,是他將貓作為畫面的主人公。就單純的生活方式而言,把這幅畫看成帶有裝飾效果的裝飾畫是不為過的,可以看到畫面的背景處理成兩種大色塊,純度降低,視覺上平整利落,而畫的前景也是主體——貓的造型夸張變形、線條稚拙,帶有多種裝飾特點,但是藝術成就與畫面的玩味志趣卻遠高于裝飾性繪畫。
莫奈的這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的確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中少之又少的人物畫,風格獨特乃至迥異。這幅作品繪于1876年,身處拮據生活中的莫奈是以妻子卡美伊為模特所畫下的巨幅人像。同樣,莫奈在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和服、日本團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能劇鬼臉等等元素,構成了這幅畫的內容。畫面中線條流暢自由,平面平涂顏色,夸張的肢體動作,極富戲劇性,明朗濃艷的色彩搭配,這些在畫中呈現(xiàn)出的特點與莫奈的印象風格相疏離,但畫面的表面上呈現(xiàn)出的統(tǒng)一性卻在其以往作品中有跡可循。與其視這幅作品為莫奈整體藝術風格中的一朵奇葩,不如想一想這幅作品是對此前歐洲社會一貫的肖像畫傳統(tǒng)的肯定?還是對莫奈等印象派畫家的肯定?亦或是根本就是對某一種異域風格的追捧?但無論怎么說,作品本身具有的裝飾性是被肯定。
波納爾曾說過:“我們嘗試著在自然色彩的描繪上,比印象派走得更遠。藝術不止是自然!”他所捕捉到的家庭生活的美讓每一個忽視過它的人感到遺憾,他的作品能激發(fā)出最熱烈的情感。而莫奈對一處風景不同時間的描繪,又會給世人帶來一種光與美的感受,他們二人在畫面的前景與表面以及整體作品的統(tǒng)一性上,有可比擬之處,通過追求表面的視覺效果,運用空間、色彩、構圖等元素產生深度錯覺的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美】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藝術與文化.沈語冰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47
作者簡介:張迎美1994.5女蒙古族 內蒙古通遼市 碩士 主要研究美術史與美術批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