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設(shè) 曹麗敏 粟新政 曹明
摘要:瑤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紅瑤是其中一個分支,因婦女服飾上的花紋圖案以大紅色為主而得名,其生活習俗飽含民族特色,對植物尤其是藥用植物的利用方式,與其他民族不同。該研究采用經(jīng)典的民族植物學理論和方法,訪問調(diào)查了廣西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種類,根據(jù)植物拉丁名、中文名、當?shù)孛⒂猛?、用法及藥用部位,對其進行民族植物學編目,并與《中國藥典》作了比較。結(jié)果表明:共記錄到藥用植物95種,隸屬于57科83屬,其中薔薇科、百合科種類最多,分別含有7種,顯示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全株入藥的植物種類41種,占總數(shù)的43.16%;根入藥的種類為23種,占總數(shù)的24.21%;葉入藥的種類為13種,占總數(shù)的13.68%。藥用植物的藥用部位以全株、根及葉為主;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藥物比重最大,為23.47%,推測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與《中國藥典》比較,發(fā)現(xiàn)71種植物未被其收錄,另有17種雖被收錄但主治功效不同,有7種被收錄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為新型中藥的研發(fā)提供了借鑒。同時,還探討了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資源現(xiàn)狀及文化傳承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藥用植物,紅瑤,龍勝,民族植物學
中圖分類號:Q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142(2019)03-0375-11
瑤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其極具特色的自然認知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寶庫(費孝通和王同惠,1988)。我國瑤族總?cè)丝诩s263萬,分布于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qū))。其中以廣西最多,占全國瑤族總?cè)丝诘?2%(曹明等,2016),主要分布在金秀、巴馬、都安等6個瑤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龍勝、灌陽、三江等地。
紅瑤(Hong-Yao)是瑤族的一個分支,他們自稱“尤念”“尤諾”,因婦女服飾上的花紋圖案以大紅色為主而得名;而云南金平縣的紅頭瑤(Red-headedYao)則是因婦女以紅色錐形頭布包頭而得名。紅瑤與紅頭瑤是瑤族的不同分支。廣西桂林市龍勝縣紅瑤總?cè)丝诩s1.3萬人(粟衛(wèi)宏,2008),早在東漢初年,紅瑤先民就生活在這塊偏遠山地上,迄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李粟坤,2012)。悠久的歷史傳承造就了他們飽含民族特色的生活習俗,對植物尤其是藥用植物的利用方式,也與其他民族不同。
藥用植物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藥中最重要的物質(zhì)基礎(chǔ),其重要性不可低估(裴盛基和淮虎銀,2007)。有關(guān)瑤族藥用植物知識的報道較少,對其研究也較晚,最早的是羅金裕等人于1985年報道的廣西瑤族民間常用且首次記載的藥用植物23種(羅金裕等,1985),之后又于1991年補充了8種(羅金裕等,1991)。芮雯等(2005)報道抗肝炎類瑤族藥33科47種;趙冰清等(2006)報道了瑤藥白首烏的研究進展;樊溪源等(2015)對瑤藥銅砧做了質(zhì)量標準研究。但是,關(guān)于紅瑤的民族植物學研究少有報道。本研究為新藥物開發(fā)、植物保護和利用以及文化傳承奠定科學基礎(chǔ)。
1研究區(qū)域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西北部,總面積2538km2,109°43′—110°21′E,25°29′—26°12′N,東、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最低海拔至最高海拔垂直高差1777m,山峰與山坡常呈階梯狀傾斜。境內(nèi)皆山,屬越城嶺山系,為南嶺山脈的一部分,該山脈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北植物區(qū)系在這里交匯、過渡、分化,生物資源極其豐富(陳濤和張宏達,1994),為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的積累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zhì)基礎(chǔ)。主要自然植被類型包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苗、侗、壯、漢5個兄弟民族聚居此地。本研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泗水鄉(xiāng)細門村孟山屯作為調(diào)查地點,村民常去的縣城作為補充調(diào)查點,用于完善調(diào)查資料。
1.2研究方法
查閱、收集和整理調(diào)查對象的文化、歷史背景,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席世麗等,2011;Alan,2013);從文獻記載中獲取第二手資料也是民族植物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中包括地方志、藥物志、生物類期刊等。在調(diào)查過程中,還采用隨機訪問和關(guān)鍵人物訪談、證據(jù)標本采集與描述等,包括“提問法”,即“5W+1H”法(王潔如和龍春林,1995)。記錄藥用植物的中文名、當?shù)孛⒂猛?、用法、藥用部位等信息,同時記錄標本地標、生境、采集地點等用于室內(nèi)標本的制作、整理、鑒定和編目。憑證標本存放于廣西植物研究所植物資源與植物地理學研究中心120室。
在編目的基礎(chǔ)上,將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與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國家藥典編委會,2015)(以下稱《中國藥典》)進行比較分析并在編目表中備注,被《中國藥典》收錄且功效大致相同的記為“收錄,類同”,功效不同的記為“收錄,不同”,未收錄記為“未收錄”。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傳統(tǒng)藥用植物命名特點
紅瑤人用瑤話命名傳統(tǒng)藥用植物,記錄到的95種植物多為草本,木本及藤本植物較少。草本植物一般被稱為某某草(tao),例如稱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為“Gěinǐtao”;藤本植物被稱為某某藤(dèng),如稱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為“Bingbiudèng”;但存在特例,如光葉海桐(Pittosporumglabratum)是灌木,卻稱其為“Pányáofēngtao”。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命名中,“草(tao)”與漢字“草”發(fā)音類似,“藤(dèng)”與漢字“藤”發(fā)音類似,“花(fa)”與漢字“花”發(fā)音類似,受到漢語的影響較大。
2.2傳統(tǒng)藥用植物種類組成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龍勝紅瑤的藥用植物有95種,隸屬于57科83屬。其中,薔薇科(Rosaceae)、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的植物種類相對較多,分別含有7種、7種、6種;另外,蓼科(Polygonaceae)4種,忍冬科(Caprifoliaceae)4種,木蘭科(Magn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各3種。含2種以上的科共有17科,占到總科數(shù)的28.07%,這些科所包含的種數(shù)占到總種數(shù)的57.89%。其余40科各含1種,詳見表1。
2.3傳統(tǒng)藥用植物藥用部位劃分
如圖1所示,調(diào)查到的95種藥用植物按照藥用部位可以分為全株、根、葉、莖和葉、莖、果、葉和果、葉和根、花等9大類。其中全株入藥的種類最多,共有41種,占總數(shù)的43.16%;其次是根入藥的種類,為23種,占總數(shù)的24.21%;再次是葉入藥的種類,為13種,占總數(shù)的13.68%。這三類藥用植物的數(shù)量較多,所占比例之和為81.05%,其余種類較少。這說明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的入藥部位以全株、根及葉為主,其余部位利用相對較少。
2.4傳統(tǒng)藥用植物治療的疾病類型
同種藥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藥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這類藥材包括3種。如茶(Camelliasinensis),葉子可以治療拉肚子、腹痛,而果可以治療感冒、肌肉酸痛;空心泡(Rubusrosaefolius)全株可以治療皮膚中毒(無名毒),單獨用葉則可以治療眼睛流淚;魚腥草(Houttuyniacordata)也可以治療兩種病癥,莖葉同用可以治療發(fā)熱,單獨用葉可以治療癤子。
對植物治療的疾病種類進行統(tǒng)計,針對同種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治療不同的疾病,則該植物治療的疾病種類將疊加統(tǒng)計(圖2)。將治療的疾病分為六大類,分別為風濕類、皮膚類、風寒類、胃腸類、補藥類及其它類。其中,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藥用植物種類最多共23種,占總數(shù)的23.47%;其次是治療皮膚病的藥用植物共18種,占比18.37%;再次是治療風寒的藥用植物共15種,占比15.31%。其它類藥用植物雖然占到總數(shù)的28.57%,但因所包含的疾病種類繁多,如治療便秘、小兒疝氣、解蛇毒等,所以單獨計算到每種疾病的藥物種類就相對較少了。
龍勝紅瑤對藥用植物知識的認識和使用與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生產(chǎn)生活方式存在緊密關(guān)系(杜欽等,2016)。他們世代居住在高寒山區(qū),寒冷、潮濕的環(huán)境導致風寒頭痛、風濕等病癥多發(fā),另外居住條件差,皮膚類疾病也較多,因此調(diào)查到的傳統(tǒng)藥物中風濕類、風寒類以及皮膚類藥物比重較大,三類藥用植物所占比例之和達57.14%。
2.5傳統(tǒng)藥用植物與《中國藥典》比較
通過與2015年版《中國藥典》比較發(fā)現(xiàn),95種傳統(tǒng)藥用植物中,未被《中國藥典》收錄的有71種,占總數(shù)的74.74%;被收錄但主治功效不同的藥用植物有17種,占總數(shù)的17.89%;被收錄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的藥物最少,僅有7種,占總種數(shù)的7.37%。
由于紅瑤人時代長期居住在偏遠地區(qū),與外界聯(lián)系少,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族用藥歷史。據(jù)村中草醫(yī)介紹,有外界人士專門驅(qū)車前來看病,并且治療效果甚佳,其醫(yī)術(shù)也為周邊村落的村民所熟知,可見瑤藥仍然在當?shù)卮迕竦纳a(chǎn)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其所用藥用植物中,絕大部分未被《中國藥典》收錄或收錄但功效不同,可為新型中藥要發(fā)提供重要借鑒。
2.6紅瑤用藥特色及神話傳說
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歷史中,紅瑤人總結(jié)出了多種特色常用藥材,如“虎藥”“牛藥”“風藥”等;診法與傳統(tǒng)中醫(yī)類似,有“看、問、聞”;從用法上劃分,有泡酒、內(nèi)服、外敷、洗浴、熏、燙等。其傳承藥水沐浴的習俗俗稱“藥浴”,常用的藥材有千里光(Senecioscandens)、叢枝蓼(Polygonumposumbu)、蜈蚣草(Pterisvittata)等,將多種草藥煮水制成“百草湯”用來洗澡,可預防、治療風濕等多種疾病;清明時節(jié),家家戶戶制作、食用艾葉粑粑,可防治疾病等。
當?shù)卮迕裥欧钏幧?,村里的草醫(yī)家中供奉著一尊藥神像,每到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如三月三、端午節(jié)、鬼節(jié)等,草醫(yī)都會對藥神像燒香叩拜,進行供奉,祈禱全村人民身體康健,平平安安。如遇到外地人前來看病時,草醫(yī)也會祭拜藥神像,祈禱患者藥到病除,早日康復,并且在患者離開時贈送一束稻草,囑咐其帶回家中燒掉。這些都表達了淳樸的紅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3討論
3.1傳統(tǒng)藥用植物藥用價值
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具有超過百年的實踐基礎(chǔ),飽含民族特色,因此,龍勝紅瑤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不但豐富了傳統(tǒng)文化知識寶庫,為中藥資源儲備奠定科學基礎(chǔ),更為新型中藥研發(fā)提供了新視角,開拓了新思路。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備受關(guān)注的今天,龍勝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具有很好的開發(fā)價值。但由于紅瑤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其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只能依靠口傳手授、家族式傳授等方式傳承,因此在傳承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錯誤;另外,龍勝紅瑤所用藥物在藥理學方面是否存在副作用或毒性也有待考證。因此,在這些寶貴知識得到推廣應用之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3.2傳統(tǒng)藥用植物資源現(xiàn)狀
近些年來,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下,當?shù)厝碎_始大面積砍伐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自然資源逐漸減少,不少重要野生植物資源瀕臨滅絕,加之當?shù)厝藢γF藥材的過度采挖,導致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越來越少。作者陪村民上山時,發(fā)現(xiàn)6株八角蓮全被村民采走。采訪時眾多村民表示山中藥材明顯減少,村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淡薄。建議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基礎(chǔ)上,也要兼顧保護自然資源。同時,加大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實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3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傳承
紅瑤世代居于偏遠山區(qū),交通不便,保持著自身特色的生活方式,其豐富的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至今仍在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紅瑤受到越來越多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現(xiàn)代醫(yī)藥技術(shù)的普及,使其傳統(tǒng)醫(yī)藥知識傳承面臨較大的難度。加之年輕人外出務工,學習傳統(tǒng)醫(yī)藥知識的人越來越少,而掌握傳統(tǒng)知識的人越來越老齡化,這些寶貴的傳統(tǒng)知識面臨著流失、斷代的威脅(龍春林,2013;Farrukhetal.,2006)。當?shù)卣畱訌妼t瑤傳統(tǒng)知識,尤其是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的保護和弘揚,加大扶持力度,培養(yǎng)一批精通紅瑤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年輕人,將這筆財富世代永久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ALANH,2013.Newdevelopmentsinplantconservationandtherelevanceofethnobotany[J].PlantDiversResour,35(4):424-430.
CAOM,CAOXY,CAOLM,etal.,2012.EthnobotanicalsurveyofmedicinalplantsatperiodicmarketsofAutonomousCountyofGongchengYaoinGuangxi[J].PlantDiversResour,34(1):93-100.[曹明,曹小燕,曹利民,等,2012.廣西恭城瑤族集市藥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調(diào)查[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34(1):93-100.]
CAOM,SULY,MINGX,etal.,2016.EthnobotanicalsurveyontraditionalknowledgeofmedicinalplantsamongYaoCommunitiesinNanping,Guangxi[J].JInnMongoliaNormUniv(NatSciEd),45(2):218-223.[曹明,蘇禮英,明新,等,2016.廣西上思南屏瑤族傳統(tǒng)藥用植物知識的民族植物學調(diào)查[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45(2):218-223.]
CHENT,CHANGHT,1994.ThefloristicgeographyofNanlingMountainRange,ChinaⅠ.floristiccompositionandcharacteristics[J].JTropSubtropBot,2(1):10-23.[陳濤,張宏達,1994.南嶺植物區(qū)系地理學研究1.植物區(qū)系的組成和特點[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1):10-23.]
DUQ,WEIWM,MIDQ,2016.KnowledgeandexistingstatusofmedicinalethnobotanyofmangroveamongJingPeopleinGuangxi[J].Guihaia,36(4):405-412.[杜欽,韋文猛,米東清,2016.京族藥用紅樹林民族植物學知識及現(xiàn)狀[J].廣西植物,36(4):405-412.]
FANXY,WANGS,ZHOUXL,etal.,2015.QualitycharacteristicsofMappianthusiodoides[J].ChinJExpTradMedForm,21(4):55-58.[樊溪源,王碩,周小雷,等,2015.瑤族藥銅鉆藥材質(zhì)量標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1(4):55-58.]
FARRUKHH,IlYASI,MUFAKHIRAHJD,2006.Ethnobotanyofghalegay,DistrictSwat,Pakistan[J].ActaBotYunnan,28(3):305-314.
FEIXT,WANGTH,1988.Hualanyaosocialorganization[M].Nanjing:JiangsuPeople’sPublishingHouse.[費孝通,王同惠,1988.花籃瑤社會組織[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LISK,2012.LongshengHong-Yao[M].Nanning:GuangxiNationalitiesPublshingHouse:4.[李粟坤,2012.龍勝紅瑤[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4.]
LONGCL,2013.Modernethnobotany:Anintroduction[J].PlantDiversRes,35(4):438-442.[龍春林,2013.現(xiàn)代民族植物學引論[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35(4):438-442.]
LUOJY,QINXY,LIUYJ,etal.,1985.InvestigationofYaomedicineinGuangxi[J].GuangxiMedJ,7(3):132-134.[羅金裕,覃顯玉,劉楊建,等,1985.廣西瑤族醫(yī)藥調(diào)查研究[J].廣西醫(yī)學,7(3):132-134.]
LUOJY,QINXY,LIUYJ,1991.InvestigationofYaomedicineinGuangxiⅡ[J].GuangxiMedJ,13(2):90-91.[羅金裕,覃顯玉,劉楊建,1991.廣西瑤族醫(yī)藥調(diào)查研究二[J].廣西醫(yī)學,13(2):90-91.]
NationalPharmacopoeiaCommission,2015.Pharmacopoeia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Ⅰ[M].Beijing:ChinaMedicalSciencePress.[國家藥典委員會,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PEISJ,HUAIHY,2007.Ethnobotany[M].Shanghai:ShanghaiScientific&TechnicalPublishers:146.[裴盛基,淮虎銀,2007.民族植物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46.]
RUIW,CENYZ,XINGYY,etal.,2005.ResearchontheantihepatitisherbalmedicineofYaoNationality[J].GuangdongChemInd,(3):65-68.[芮雯,岑穎洲,邢瑩瑩,等,2005.抗肝炎類瑤族藥的研究現(xiàn)狀[J].廣東化工,(3):65-68.]
SUWH,2008,HistoryandcultureoftheHong-Yao[M].Beijing:NationalPublishingHouse:2.[粟衛(wèi)宏,2008.紅瑤歷史與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
XISL,CAOM,CAOLM,etal.,2011.AethnobotanicalstudyonmangroveforestecosystemsinBeihai,Guangxi[J].JInnMongoliaNormUniv(NatSciEd),40(1):63-67.[席世麗,曹明,曹利民,等,2011.廣西北海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民族植物學調(diào)查[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40(1):63-67.]
WANGJR,LONGCL,1995.EthnobotanicalstudyoftraditionaledibleplantsofJinuoNationality[J].ActaBotYunnan,17(2):161-168.[王潔如,龍春林,1995.基諾族傳統(tǒng)食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7(2):161-168.]
ZHAOBQ,ZHANGW,ZHOUY,etal.,2006.Theresearchofthemedicinalherbbaishouwu[J].LishizhenMedMatMedRes,17(12):2396-2340.[趙冰清,張為,周源,等,2006.瑤族藥白首烏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17(12):239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