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重視政府的采購問題,對于政府的采購,國家已經開始從法律層面對其進行研究和探討。但是由于目前我國仍然存在的部分計劃經濟體制的思想,政府部門想要獲得部分采購物資必須要通過相應的行政命令。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政府采購基本法律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政府采購 基本問題 研究分析
前言
在我國,人們通常認為行政法上所要取得的所有權是通過公共物資征用的方式才能獲取相應的物資。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部門乃至其他的社會組織想要獲取產品和服務,必須通過有償買賣的方式來實現,這樣才能夠獲取相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因此在這樣物法律問題多樣化變化的情形下,我國必須從理論上認真開始探討政府采購的一些基本法律法規(guī)。
一、政府采購制度的歷史
政府采購制度最早開始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在18世紀的美國和英國都開始采用建立相應的機構來進行物資的采購。在1782年英國就曾設設立過文具公用局,用于政府部門的采購;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美國聯(lián)邦政府也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物資采購局。在采購物品時,進一步的加大公共工程的采購來擴大就業(yè)和擴大政府公共支出,緩和整個國家內的資本運行狀況和就業(yè)情況,促進經濟的繁榮式發(fā)展。而二戰(zhàn)以后,為了進一步的推進貿易自由化,消除貿易壁壘,聯(lián)合國也成立了經濟社會委員會,首次將政府采購提上了國際貿易的日程,并且將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作為世界各國政府采購市場中的首要原則。當然,除世貿組織外,聯(lián)合國的其他委員會和其他發(fā)展機構也開始制定出了許多的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guī),促進整個社會市場中的采購法律的有效運轉。但是,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初期階段,雖然政府的大量經濟活動都涉及到政府采購,各國政府消費支出低于國民生產總值的10%,按照我國去年國民生產總值來計算,我國的政府采購支出大約為9千億到10千億左右,這樣會使得我國的采購規(guī)模進一步的增大,如果制度不規(guī)范的話,會對其他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政府采購的行為
(一)政府采購的概念
在實際的法律法規(guī)運行中,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主要是靠政府采購,而政府采購實質上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種方式。政府采購作為一項國家的基本職能,其受制于相關的單位的管控,并且在管控中還存在著部分的國家各級預算管理的職責,這就使得各項組織機構在規(guī)定中要在市場上購買物資工程和勞務。
(二)政府采購行為概念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采購的主體規(guī)范界定不明確
在實際的研究調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現階段的政府采購標準主要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采購主體為標準,另一種則是以是否采用財政性資金為標準。這兩種政府采購的標準,通常是不同國家進行不同的社會組織資金采購所界定的一種標準,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如果采用不同的標準所進行政府采購,二者進行計算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數據偏差,難以確定哪方面的物資出現了問題,也不能夠明確政府采購的范圍,因此,在實際中還要對這些行為進行后續(xù)的研究探討。在采購主體不規(guī)范時,必須要根據憲法所規(guī)定的某些行為進行物資采購,不能超出憲法所規(guī)定的措施,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下屬條文。
(2)政府采購的標的范圍不一致
在具體的政府采購中,很多地方所明確的政府采購的客觀物體,主要包括物資,貨物以及工程勞務等,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屬于物資工程和服務三大類中的。對于部分表述不明確的客觀物體,是否采用屬于政府采購的資金技術,無法進行相關的研究,也無法對其進行具體模式的數據分析,因此對于其中的概念屬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不僅如此,對于不同的政府采購的標的物的建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改進,在其涉及到不同領域時要進一步的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測定,改善實際出現的不良后果,如果相關的法律條文沒有明確規(guī)定,則可以參照部分外國的文獻進行參照處理。
(三)政府采購的性質
在實際的法律條文中,有些學者認為政府采購只是為政府實現其基本的目的,用于商業(yè)轉賣,或者是服務供應的政府采購,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政府采購是政府使用公共資金采購所需要物資的行為方式。在具體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公共管理性和非營利性是政府采購的基本屬性,政府具有民事行為和行政行為雙重性質也受到民事民事法和行政法的雙重制約,這使得政府采購必須要有尊重,自由,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則。因此也決定了政府采購在具體采購中必須要使用公共性的政府資金和公共性的政府組織,采取非營利性的采購方式進行政府采購。在采購中如果權力使用不當或者是被濫用的話,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濫用職權的情況,也可能會對其他物資產生一定的供需破壞。
(四)政府采購的職能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現階段還非常不發(fā)達,社會基礎基礎也處于薄弱時期,社會的財富人均占有率很低,近幾年政府已經開始使用公共的資金來救濟社會群眾,使得每一項資金都能發(fā)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用。現階段的采購制度雖然可以極大的提高政府采購的效益,但是由于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受到競爭機制的作用,在一定的情況下使得區(qū)域內的供應商進行體系經營化,這樣也使得政府采購所做的資金供應對社會起到了社會化效益發(fā)展的功效,使得社會經濟體系的得到完善和進步,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后續(xù)的法律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政府采購,在理論上還存在著部分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并且還對于部分領域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區(qū)域,必須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分析。不僅如此,在新的階段中,政府采購理論的法律法規(guī)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對實際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先考慮,這樣能夠保證整體的政府采購高效運轉,促進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長期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湛中樂, 楊君佐. 政府采購基本法律問題研究[J]. 清華法治論衡, 2000:19-30.
[2]張利武. 當前政府采購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湘南L縣的調查[D]. 中南大學, 2011.
[3]陳云. 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采購中尋租問題研究[D]. 河海大學, 2006.
[4]我國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對策研究[D]. 武漢工程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