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
摘要:數字技術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產生、發(fā)展而誕生,它具有非常強大的影像重組功能,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電影作品都有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后期處理,通過數字技術處理過的一些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畫面,讓人工智能想象同社會現實存在有機結合,虛幻變得真實生動。有利便有弊,數字技術處理過的電影作品一味的追求視覺沖擊力,作品本身所承載的深層內涵和核心思想往往會被忽略。本文通過對電影作品《阿甘正傳》的深入剖析,了解數字技術在該部電影作品中發(fā)揮的作用,進一步探討數字技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系,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電影藝術的內在本質特征,展示電影藝術無限魅力。
關鍵詞:數字技術;《阿甘正傳》;電影藝術;人文內涵
引言:
經濟學基本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電影藝術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它的產生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所以我們透過一定的社會背景,剖析數字技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系,就是在找科學技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系。
數字技術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在電影中運用以來,對電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傳播和接受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試圖從電影文本的變化的現實入手,在視覺文化轉型和電影文本新特點的雙重語境中分析數字技術對電影藝術接受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數字技術進入電影后電影本體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首先,數字技術介入電影創(chuàng)作后電影的文本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顯著地表現為電影類型豐富和發(fā)展,也表現為電影文本敘事朝弱化與強化兩方面發(fā)展。數字技術使電影創(chuàng)作人員被技術束縛的想象力得到徹底解放,科幻世界、災難場景、三維動畫因此成為電影文本表現的重要對象。數字技術介入電影創(chuàng)作后,科幻片確立了自己在主流電影中的穩(wěn)固地位,災難片這一新的類型誕生了,動畫片則發(fā)展成為一種主流影片。而因特網技術的發(fā)展使網絡電影成為了現實。電影敘事的變化,一方面的表現是,故事在數字技術參與制作的好萊塢“大片”中從中心向邊沿退位,敘事呈弱化趨勢。另一方面,“大片”又不斷拓展電影的時空范圍,敘事時間的擴大、自我消解,敘事空間的超現實,使敘事又得到某種程度的強化。而在通過電視、錄像、網絡等途徑觀看的一般影片中,故事仍然是吸引觀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數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導致了接受主體的能動性朝更主動與更被動兩極發(fā)展、轉型。
我們正處在一個數字時代,數字改變著一切。數字技術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在電影中運用以來,對電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傳播和接受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字技術在電影領域的全面應用是繼電影史上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這次革命對電影業(yè)的沖擊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廣度與前兩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數字技術使電影創(chuàng)作人員被技術束縛的想象力得到徹底解放,科幻世界、災難場景、三維動畫因此成為電影文本表現的重要對象。數字技術圈介入電影創(chuàng)作后,科幻片確立了自己在主流電影中的穩(wěn)固地位,災難片這一新的類型誕生了,動畫片則發(fā)展成為一種主流影片。同時,數字化影像也帶來了電影“真實美學”的更新,經過魔術般的數字技術處理,電影影像成為一種“真實的謊言”。在電影審美領域,數字技術使電影語言面臨著一次重組,使電影觀眾得到了一種更為主動的審美狀態(tài)。數字技術在給電影業(yè)帶來革命性影響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 首先本文立足科技哲學的視角,先從界定數字技術和電影的內涵入手,然后闡述了數字技術給電影及其產業(yè)帶來的深刻影響:促使新的電影樣式、電影類型的出現;豐富了電影的制作、發(fā)行、放映方式;改變了電影的傳播方式;引發(fā)了人們對電影本質的重新探求,改變了傳統(tǒng)電影的審美觀念;帶來了更高的票房收入等。
一、數字技術的定義
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產生、發(fā)展而誕生,數字技術需要借助一定的電子儀器設備,把各種各樣復雜的電子信息:如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元素轉化為“0”和“1”這種二進制數字,電子計算機加以識別后再進行加工、運算、存儲、傳播、傳送、還原等步驟。要進行這些步驟處理需要電子計算機在加工、運算、存儲、傳播、傳送、還原等環(huán)節(jié)中對各種復雜信息進行編碼、壓縮、解碼等技術加工,所以我們把這個技術轉化的過程命名為數字技術或數字控制技術。
二、《阿甘正傳》中的數字技術
《阿甘正傳》 獲得1995年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六項大獎,這說明了《阿甘正傳》是一部歷史性、哲理性、文藝性兼具的意味深長的經典電影,而且是數字技術在電影藝術運用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阿甘正傳》中,導演利用數字技術,再現了美國不同歷史時期時間、空間的真實歷史史實,結合主人公在一定歷史時期的人生歷程,逼真的再現了美國總統(tǒng)遇刺、越戰(zhàn)、中美建交、黑人民權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與主人公的人生際遇完美結合,給人以真實感,形成了強大的視聽沖擊力?!栋⒏收齻鳌烽_場以一根羽毛隨風飄盈,讓人聯(lián)想到人生際遇的深層次哲理,以一根羽毛帶動觀眾進行人性、人生的思考,賦予了電影精神、情感、哲學等各方面的內涵。導演運用數字技術營造出熱鬧非凡的橄欖球比賽現場讓人激動不已,阿甘服役時神乎奇跡的兵乓球技術讓人嘆為觀止,反戰(zhàn)游行示威的宏大場面讓人心潮澎湃... ...觀眾在感嘆電影情節(jié)精彩可視性強的同時,還會深度思考人生、人性,導演通過數字技術達到了他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涵的同時,給觀眾營造了一場視聽盛宴。
最讓人嘆服的是《阿甘正傳》里面,阿甘與三位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的會見場景,導演通過數字技術處理畫面,把虛無的場景真實化,讓人無法看出破綻的握手和親切交談,詼諧幽默的場景再現,把重大歷史事實完美的展現在觀眾眼前。阿甘目睹亞拉巴馬大學門口華萊士州長宣布黑人學生可以進入白人學校學習的完整過程,20世紀3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場景活現在眼前,增強了電影時間層次感,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時空敘事的自由組合。
數字技術給電影藝術帶來的影響可謂是革命性的,其革命性意義相當于聲音之于默片;彩色之于黑白。數字技術帶給電影藝術第三次革命。無論是“視覺奇觀”還是“虛構真實”,數字技術帶給電影藝術的變革毋庸置疑。數字技術把現實生活當中不存在的真實帶入電影當中,讓電影從視覺效果、視聽感受、感染力、沖擊力等各個方面帶來質的飛躍。
電影藝術的本質是反應人文精神,新技術、新思路、新手段都是為內涵服務的,電影藝術的實質功能是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傳達人的認識和理念,脫離了這些本質的東西,也就無所謂電影藝術了。只有將數字技術與藝術創(chuàng)意完美結合才能產生出完美的電影藝術,我們現在所追求的電影藝術正是如此。影片是否吸引人,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也必須是基于此。我們不能把數字技術只當成一種手段,只注重它物質的一面,更應該重視它賦予精神內涵的一面。現如今,許多電影只注重數字技術運用帶給觀眾視聽震撼的一面,而忽視了電影藝術的本質,這值得我們深思。
結語
電影藝術工作者應該重視數字技術與電影藝術內容、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明確數字技術是為電影藝術服務這一理念,電影藝術里:敘事、人物、情節(jié)等元素都可以運用數字技術的手段,將電影藝術的本質特征一一闡明,揭示出電影藝術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式的存在方式,展現電影藝術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筆者認為,過分注重形式、手段、視聽效果的電影藝術終將被歷史潮流所淘汰,只有關注普遍價值取向,普世性人道主義情懷的電影藝術才能長久不衰。宏大浮夸的場景、虛無空洞的內涵、急功近利的需求,可是當滿足了觀眾試聽感受的短暫新鮮感之后,電影本身還能長久嗎?答案是否定的。運用數字技術構成電影藝術畫面的深層次內涵才是數字技術將來發(fā)展的趨勢所在。數字技術服務于電影藝術的內容,“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電影藝術的內涵如果做不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審美要求,只能被社會歷史潮流所淘汰。
參考文獻:
[1] 郭璐璐.電影的視聽語言與敘事分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
[2] 王培婷,高凌霄.《阿甘正傳》的敘事技巧和語言特色[J].電影文學,2015(18).
[3] 李衛(wèi)玲.電影音樂的內涵及在電影中的作用分析[J].電影文學,2013(09).
[4] 周宙.以《阿甘正傳》為例分析象征主義在電影中的作用[J].電影文學,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