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驚
摘要: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為人類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教育教學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由于教師教授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術語比較多,概念又相對比較抽象,致使這門課程的教學難度系數較大??紤]到學生必須掌握專業(yè)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教學上要綜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研究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模式。本文針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進行探究與思考,并提出相關論據,為相關人員提供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技術
一、引言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壯大,更新的速度也極快,而且就這些年的發(fā)展狀況來看,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已經逐漸對計算機技術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計算機的信息技術完整的傳授給學生,并且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我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比較固定的實踐教學的模式
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技術教學時采取的是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例如對課本的內容和習題進行上機的操作??墒沁@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限制住,很難實現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有效培養(yǎng)。與此同時,在這種模式下,對于計算機的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對課本的內容進行操作,學生真正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都只是單純的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導致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學習興趣不大,并且缺乏積極性和思維創(chuàng)新性。
(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平
我國不同的地區(qū)的發(fā)展狀況存在不同,喀什地區(qū)教育水平也參差不平,尤其是城鎮(zhèn)與農村之間的差異較為突出,從而導致信息技術的教育水平也有所不同。就喀什地區(qū)的情況看,有很多的農村學校都將信息技術開設為一門課程,但是對于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力度卻受到限制。例如我校農村學生擁有計算機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但不具備具備較強的上機操作能力,與本市和縣城的學生對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在這種狀態(tài)下,怎樣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提高到同一層面,成為了教師教學中最應該解決的問題。
(三)在理論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課程主要包含信息的獲取、加工、評價等,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硬件以及數據庫等相關知識。而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規(guī)劃為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理論知識的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向學生講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操作原理、技術以及基本的含義。實踐教學指的便是教師在參照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對知識點的實際操作,重點是對于教授學生計算機的具體操作以及經常會用到的軟件,使學生全面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構造,并且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但是在真正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在有時間限制的課堂教學中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實際操作的時間短,導致教師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教學只是采取蜻蜓點水的教學模式,很難將知識點全部講解清楚,使學生不能真正理會到知識的精髓,有的教師甚至是參照課本進行教學,對知識點進行平鋪直述的講解,使學生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習產生乏味心理,逐漸失去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進行期末考試時,學生可以借助上傳共同分享的模式進行學習內容的整合,但是卻有一些學生為應對教師的考核而選擇復制同班同學的作業(yè),運用投機取巧的方式通過教師的考試;在進行學業(yè)水平考試時,學生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差。
三、改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路徑
(一)合理利用課外教材
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內容變化比較快,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在快速發(fā)生變化,但是教材的內容是沒有大的變化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把教材內容作為根本的大框,但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要對教材進行變化與創(chuàng)新,將更新的內容知識融入到教學中,把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傳遞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參照往年考試的知識點和課外資料,打破以往不合理的教材知識點體系。另外,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教師還可以與同事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進行交流探討,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將教材結構分為綜合部分、提升部分以及基礎知識部分。這樣便可以參照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合理、有步驟的教學,以此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和上機操作能力。
(二)改變教師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技術條件及師資條件要求較高的課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地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認知特征的任務目標和活動情境,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高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與交流,并對學生產生信息時代法律、道德等規(guī)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本身的專業(yè)特點和快速發(fā)展的特點,導致教師在教學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便要求教師在教學上要結合新的教學環(huán)境,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水平進行教學,杜絕參照課本講解知識,要靈活運用課本知識,不斷思索自身的課堂教學方法,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學習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以此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并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融媒體時代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yè)課程與實訓體系的構建[J]. 史倩玉.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2)
[2]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信息素養(yǎng)的途徑[J]. 梅成林.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