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佳 程夢潔
摘要: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是20世紀西方最偉大、最多產、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他涉足的藝術領域包括繪畫、雕塑、版畫、陶瓷等,廣泛度遠超人們想象,他的藝術情感的表達形式被拓展到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藝術領域,最廣為人知的是其現代主義抽象派的繪畫作品。但是,畢加索創(chuàng)作的三千多件陶瓷作品,也同樣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和他的繪畫、雕塑藝術一樣重要和寶貴。
關鍵詞:畢加索;陶瓷;藝術
一、畢加索藝術
畢加索,1881年出生在馬拉加,是西方當代最具創(chuàng)造力、最具深遠影響的藝術家之一,他為了藝術事業(yè)孜孜不倦奮斗了一生,據統(tǒng)計,畢加索的作品總計近 37000件,其中陶瓷作品多達3222件。他在二十世紀的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
畢加索的一生不但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還跨越了近、現代兩個時代。如此大的時間跨度,使他的作品流派變化、風格走向、內容表達都變得復雜多樣,這對于如何定義他的作品也產生了極大的難度。畢加索經歷過古典時期,開創(chuàng)過立體主義,在具象的藝術世界中有一番建樹之后,又從抽象的視角打開了人們對藝術的新見解。他的藝術生涯大致可分為八個時期:以寫實畫風為主的童年時期(1881-1900),以藍色色調表示苦悶憂郁為主的藍色時期(1900-1906),以細膩的筆法和明快的色彩為主的玫瑰時期(1904-1906),以大膽分割、充滿原始氣息為主的立體主義時期(1907-1916),以精致夸張為主的古典時期(1917-1924),以精致夸張變形的形象和夢幻畫面為主的超現實主義時期(1925-1932),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的蛻變時期(1932-1945),以高產為特點的田園時期(1946-1973),這個時期就是畢加索創(chuàng)作了大量陶瓷作品的時期。
二、畢加索的陶瓷藝術
畢加索晚年的田園時期生活,在陶瓷藝術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并創(chuàng)作了三千余件極具個人特色的陶瓷藝術作品,他在這種藝術形式上花費了很多心思,所作的陶瓷藝術作品被認為是“對藝術與科學的探索”。但由于當時陶瓷藝術還沒有以一種合理的藝術表達形式被藝術界認可,人們普遍認為畢加索在陶瓷藝術中的創(chuàng)作是在浪費他的藝術天賦。但還是有更多的人認為,畢加索的陶瓷作品,是用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為陶瓷藝術賦予新的活力,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陶瓷藝術的看法,使得陶瓷這門藝術得到了現代藝術和普羅大眾的認可。
九歲的畢加索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油畫作品,展現出驚人的藝術天賦,加上他本人對各個領域充滿好奇心,年輕時積極嘗試各種藝術表現形式,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藝術成就。同時,畢加索也兼具高情商和營銷頭腦,懂得推銷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為他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斷地積累資金,這也是他能在晚年時期接觸陶瓷藝術并專心創(chuàng)作的重要條件之一。有了以上資本,畢加索才能在晚年去法國南部度假,進而有機會參觀當地的傳統(tǒng)陶瓷手工藝品集市,然后結識了當地杰出的陶瓷藝術家。終于在自己67歲時,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陶藝作品,此后又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三千余件。當然,按照畢加索以往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他當然不會僅僅局限在陶瓷上繪畫這一種表現形式,他全方位地學習了陶瓷工藝,結合他前期的藝術造詣大膽嘗試各種造型、裝飾手法,使得他的陶瓷作品質量不斷提高,形式也多種多樣,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能被現代藝術所認可的陶瓷藝術作品。因此畢加索藝術的前七個時期都可以理解為是對“田園時期”陶瓷藝術探索研究的準備和鋪墊。在欣賞畢加索的陶瓷作品時,能夠感覺到他的個人藝術風格在這種藝術形式上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顯示出與其他陶瓷作品的不同。當然,畢加索的陶瓷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不僅是對前期藝術風格的再現,同時還具有典型的地中海造型藝術特色。
通過陶瓷這種特殊的藝術媒介,畢加索的藝術思想得到了更廣泛領域的豐富和實踐,同時也在當時,打開了陶瓷藝術通往純藝術形式的大門,而不僅僅局限在生活器皿的作用范疇中,并且通過自己的陶瓷藝術作品,讓更多的人接受了陶瓷,幫助陶瓷藝術向現代藝術形式進化。
畢加索希望把自己的藝術和現代藝術傳播展示給更多地公眾,因此,他允許工廠、出版社在經過允許的情況下生產他藝術作品的復制品,其中也包括陶瓷作品。法國陶瓷藝術家阿提加斯認為,畢加索要將不為世界所熟悉的陶瓷藝術作品推出復制品與大眾分享,其原因是與他在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的經驗與大家分享的原因一樣,希望把藝術和更多的公眾分享。在復制過程中,畢加索獲得了直接在陶土上操作得不到的出乎意外的效果:一個圖案能再生出數個版本,這給畢加索提供了系列創(chuàng)作的巨大樂趣,他隨意改變釉色效果,創(chuàng)作出絢麗多彩的陶瓷藝術作品。
三、畢加索陶瓷藝術之我見
畢加索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探索與研究,若是沒有他前期在藝術領域的豐富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積累,也是不容易實現的。厚積而薄發(fā),在畢加索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在扎實沉淀的基礎上,因濃厚的興趣與喜愛由內而外自然展現出的激情,他在田園時期的高產,看似不是“薄發(fā)”,但相比較于他之前的藝術造詣與對各個藝術領域的深入探索而言,這些高產下的藝術作品,確實是“薄發(fā)”無疑了。嚴謹卻隨性的陶瓷藝術風格,幫助了陶瓷藝術由傳統(tǒng)向現代風格過渡,使得陶瓷在西方社會能夠被更多地藝術家和公眾所接受。
在我看來,畢加索的陶瓷藝術與他的繪畫藝術一樣重要,再加上畢加索本人的藝術魅力和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心系大眾的情懷,更加使得他的陶瓷藝術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他在陶瓷藝術復制出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使得他的作品和思想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表達,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畢加索的陶瓷藝術展覽在全球各地舉行。
參考文獻
[1]沈海泳.畢加索陶瓷藝術的影響[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1.09.002:06-07.
[2]楊學芹.試論畢加索的藝術[J].1984.02.007:34-35.
[3]蓮娜·米勒.畢加索的陶瓷. [N]. 文明,2015,06:126-128.
[4]喬治·拉米埃.畢加索的陶瓷作品. [J].1981.01.007:32-35.
[5]宋君. 畢加索陶藝、蝕版畫原作在滬展出. [N].上海工藝美術,2005.1總第83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