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
每到教師節(jié),我總會想起手執(zhí)教鞭的小學班主任——袁曉春老師。
袁老師是位代課老師,四十來歲,高高瘦瘦的,經常穿著一件洗得發(fā)黃的白襯衫。記憶里,他喜歡背著手踱步,手里捏著一根細長的教鞭。
教鞭是用棕樹的枝條做的,食指粗細,勻稱直溜,手感較好。這尋常的棕條子雖然不起眼,但到了袁老師手里就仿佛魔法附體,在我們眼里有了靈魂,也有了殺傷力。袁老師似乎很享受手執(zhí)教鞭的感覺,上課不離手,課間操也拿著。那根教鞭,給了他不可冒犯的威嚴。
袁老師對教鞭的使用,差不多到了心手合一的地步,出手穩(wěn)且準。對上課走神發(fā)呆的,教鞭在桌上敲兩下,清脆的叮叮聲,叫你瞬間晃過神來,然后打起精神聽他講課。對上課睡覺的,教鞭如蜻蜓點水般地敲打在你頭上,猛地把你從夢鄉(xiāng)喚醒。在大家響亮的哄笑里,你不知所措地抬起滿是口水的臉,羞成了紅桃子。對考試作弊和抄襲作業(yè)的,袁老師的教鞭可不同了,讓你攤開手,不輕不重打上幾下,細密的疼痛能叫你銘記于心,不敢再犯。
雖說家長們都對袁老師說,我家孩子不聽話,拜托您狠狠地用教鞭打,不打不長記性??稍蠋煷蛉藭r總是氣勢奪人,卻每每虎頭蛇尾,高高舉起,又輕輕落下。即便對付那些搗蛋鬼,他手里的教鞭也都是點到為止。有一次例外,那是個烈日炎炎的夏日,午間休息時,他發(fā)現班里少了幾個學生。他急忙尋到學校前面的塘邊,發(fā)現他們正興高采烈地洗澡打水仗。袁老師將他們喊回教室,這次他一反常態(tài),抓起教鞭,打在他們濕淋淋的屁股上。后來,再沒有學生敢去塘里玩水了。家長們聽說后,都對袁老師豎起大拇指。
教鞭另一個用途當然是教學。袁老師用教鞭清脆地敲擊著黑板,教室里書聲瑯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袁老師朗誦時,眉目舒展,神采飛揚,聲音也抑揚頓挫,時而把雙手張開,時而用一只手捂住胸口,像熱情高漲的詩人。看,他的教鞭成了樂隊的指揮棒,有節(jié)奏地點著黑板,我們坐在下面也是心醉神迷。這時,教鞭作為一種維護課堂秩序的工具,作為一種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具,在袁老師手里實現了自然而然的轉換。
很多年過去了,我們由無知無畏的兒童長成滿腹滄桑的中年人。每當記起童年時,總會憶起高瘦的袁老師,還有他那根棕樹條做的教鞭,閃著神圣而溫柔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