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們難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有主動交友、融入集體的愿望,但是可能在結(jié)識新伙伴時遇到“被拒絕”甚至“被孤立”的情況,使交友積極性受到打擊,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尤其是新入園的孩子年齡較小,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欠缺,難以控制好情緒,孩子間小小的“沖突”時常上演。不少父母看到這種場景,或者是干著急,不知如何是好;或者是用錯誤的方法干涉,均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特殊的人際智慧
樂樂很喜歡和小朋友們玩,不過每次玩的時候,經(jīng)常是哭著回來找媽媽。媽媽問他怎么了,樂樂總是說,小朋友們不愿意跟他玩。經(jīng)過觀察媽媽發(fā)現(xiàn),每次樂樂去找小朋友玩時,總是用身體撞別人,而且說話的時候聲音特別大;在玩的時候,由于樂樂力氣大,總會把別的小朋友抓疼。為此,樂樂媽媽很是苦惱。
“幼兒交友挫折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特別是幼兒期的孩子,他們?nèi)狈挥训慕?jīng)驗和能力,遭受挫折是必然的。”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教授莫源秋表示,一些幼兒由于在與小朋友們交往過程中方式不當,造成其他小朋友產(chǎn)生排斥,從而遭遇交友挫折。
多年以來,幼兒園的在園幼兒多是獨生子女,且成長環(huán)境特殊。一些幼兒在入園前往往形成了唯我獨尊、任性、不合群等個性,因此,入園后很容易與同伴發(fā)生身體碰撞等沖突。莫源秋指出,當樂樂這類孩子遇到交友困難或者交往失意時,無法用語言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用哭鬧、發(fā)脾氣的方式來表達其挫敗感。在發(fā)泄情緒的同時,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關注,從而獲取幫助。此時父母應該耐心引導,及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學習一些文明的、適宜的交往技能,指導孩子養(yǎng)成與人正確交往的習慣。
要知道,孩子之間的交往不可能總是和平進行,沖突和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成年人看來不正常的“剛剛還面紅耳赤,轉(zhuǎn)眼又喜笑顏開”的現(xiàn)象,或許恰恰是兒童特殊的人際智慧。莫源秋表示,當孩子遇到各種各樣的交友挫折時,成人應幫助孩子重樹信心,疏解受挫后的不良情緒,使他們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家庭氛圍,發(fā)展孩子的交往能力。比如放手讓孩子出去玩,利用節(jié)假日帶孩子看展覽、走親訪友等,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增加孩子與人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感受與人交往的快樂。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孩子與同伴交往。如家長購買玩具后,邀請孩子的同伴來家里玩耍,讓孩子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和同伴交談和玩樂,學會和別人分享。”莫源秋告訴記者,有的家長不喜歡甚至排斥自家孩子邀請小伙伴到家里來玩。其實,他們只是不習慣小朋友們弄臟、弄亂房間。殊不知房間的一塵不染,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了天性,失去了伙伴,失去了社會適應性的發(fā)展條件。
當孩子遇到交友挫折,家長有時會比孩子更難面對,從而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莫源秋認為,家長要心平氣和地接受孩子“不會交往”的特點?!安粫煌辈皇呛⒆涌桃庀脒@樣,也不是孩子不爭氣,更不是孩子想讓家長難堪。孩子的“不會交往”有許多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在其中。
“挫折也是幼兒與同伴交往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并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莫源秋表示,孩子的交往能力、人格和德性就是在與同伴交往的爭吵、調(diào)停、和好的循環(huán)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通過協(xié)商、互惠、互諒等手段來協(xié)調(diào)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解決社會問題、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的能力。
給予交友適應期
實際上,孩子會遇到交友挫折問題,主要原因可歸結(jié)為四類。一是家庭影響。父母不喜歡與人交往,甚至有的父母本身就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二是氣質(zhì)原因。一般粘液質(zhì)的孩子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類型特點的原因,本身就喜歡安靜,不喜歡與人交往。三是缺乏與人交往的成功經(jīng)驗。孩子極少有機會與人交往,不知道如何有效應對同伴間的沖突,經(jīng)常在與同伴交往中“吃虧”。四是自信心不足。孩子的身體與心理承受能力弱,沒有勇氣與人交往,更難以從同伴處獲得快樂。
莫源秋認為,交友挫折是幼兒成長所必需的,適當?shù)拇煺劭商岣吆⒆拥男睦沓惺苣芰?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學會與人交往的技能,如果方法得當,交友挫折還可以加速孩子社會性的發(fā)展。對于教師來說,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或所謂的智慧代替幼兒解決挫折問題,要引導和鼓勵孩子獨立解決矛盾。平時應多指導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如商量、合作、尊重、分享、寬容等,利用各種機會讓孩子開口,學著和小朋友說“我和你一起玩好嗎”“你的游戲真有趣,我參加可以嗎”等,讓他們學會正確地與人交流,有利于他們順利融入小伙伴之中。
“一般來說,同伴交往技巧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示范教學法、問題情境教學法、討論法來進行?!蹦辞锉硎荆處熆梢越M織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該怎么答復”“你拿到同伴的玩具該怎么說”“你無意中碰到了別人,應該怎么說”等,讓幼兒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性格內(nèi)向,或者比較極端的話,則需要度過一段“交友困難期”。對此,莫源秋告訴記者,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一般會具有行為笨拙、內(nèi)向、害羞,表現(xiàn)欲不強等心理行為特點,因而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對于這類幼兒,教師要幫助他們從交往中獲得樂趣。比如給他們分配為同伴服務的任務,安排與人合作才能玩的活動項目;鼓勵交往能力強的幼兒主動與其結(jié)伴。教師要主動與這些幼兒交往,特別是在其他幼兒面前,應給幼兒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要給孩子一個交友的適應期。在交往過程中,當孩子遭受挫折時,教師不要焦慮,不要生氣,更不要不斷地吩咐孩子。“孩子沒有思考判斷的過程,只是按照成人的安排去交往。雖然表面上答應交往了,但可能因此喪失在陌生交往環(huán)境的自我保護能力。要讓孩子和不同的小伙伴交往,在這些過程中,孩子要模仿別人、調(diào)整自己,嘗試各種方法以得到最佳效果?!蹦辞飶娬{(diào),只有經(jīng)歷了,孩子才能成長。不要急于讓孩子適應家庭外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而應利用這個過程慢慢鍛煉孩子適應新的人際環(huán)境的能力。
同時,不要因為孩子與同伴有矛盾,而禁止孩子與同伴交往。由于交往能力有限,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時,經(jīng)常會鬧出一些矛盾來,有時甚至直接以武力解決問題。許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此而吃虧,不讓孩子與同伴玩耍。莫源秋指出,這些父母忽略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孩子交往中的快樂?!霸诤⒆拥慕煌?,沒有誰更吃虧、誰占了便宜這種偏見,只要他們在交往中得到了快樂,父母就不必阻攔。畢竟,孩子的成長,就是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慢慢實現(xiàn)的?!碑敽⒆佑龅浇挥汛煺?,說明孩子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這是孩子進步的開始。家長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點,讓孩子自主體驗不同的交往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補足弱點,建立自信,相信孩子必將在社交中展現(xiàn)出樂觀向上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