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菊平
帶著思考和問題學習雖然累,但總會是有收獲的,當學習內容和頭腦中的思索相互碰撞時,便會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這次接地氣的培訓內容,學前教育政策解讀、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幼兒園課程領導力以及實地觀摩教研活動等,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引領性,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場“美味”的教育盛宴,讓我感悟頗豐。
一、組建學習共同體,探索個性化教研
在園本教研方面,我們確實有所落后,每周除固定研討周計劃、月目標、觀摩研討、專題研討以及近期的重點工作外,系統(tǒng)性、深層次針對性研討力度不足北京西城區(qū)幼兒園“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有效的教研支持方式”的做法,不僅引發(fā)了我更多的思考,從具體做法上,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參照。
一是構建學習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因為區(qū)域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價值。我們目前以年級組開展教研活動,多數將各項工作滲透于日常教研之中,組與組之間缺少溝通,只在組內開展研討,多年來形成一種以年級組長為主開展的教研模式,教師之間的對話、分享、協(xié)商、反思等實踐活動,也只是蜻蜓點水。沈心燕老師分享的“教師教研的主體性、群體資源共享教師的實踐智慧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給我?guī)硇碌膯⑹?,啟發(fā)我們挖掘和共享群體資源,嘗試打破年級組,充分發(fā)揮省市級以上保教能手、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作用,首先是構建園內教師學習共同體,去研“生”、研“學”、研“教”;其次是構建教學管理人員和年級組長學習共同體,定期開展研“師”,研“研”。讓教師走出封閉的自我,在更大空間里用更平等的方式與更多的人進行對話,珍惜教師之間的差異性資源,在共同學習、共同實踐、共同研討、共同解決問題中,凝聚共識,促進教師專業(yè)智慧的提升。
二是探索個性化教研支持方式的可行性和深入性。個性化教研支持方式更能有效激發(fā)教師的自主研究意識和團隊研究能力。在業(yè)務管理人員的研“師”,研“研”中,如何支持教師研“生”、研“學”、研“教”?本園和所幫扶的7所園有明顯的差異性,如何有效開展本園及城鄉(xiāng)片區(qū)教研活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思考和解決的真問題。接下來,需要我們做的是,首先,全面分析了解本園及幫扶園的教學與教研現(xiàn)狀,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各年級教研組長和幫扶園教學負責人,共商研討找到影響教育教學的關鍵問題,確立教研活動的主題。其次,在教研活動前,主持教研者要找準研究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明確研究的核心價值。如圍繞一個專題開展教研,通過研討要解決什么問題,最后達成什么共識,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探尋出教育教學對策。最后,在教研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根據主題內容靈活采取多種有效的教研方式,提高教師自主研究的意識。如問題式教研要針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喚醒教師內在的探究需求。再如互動式“一課三研”要通過備課、觀課、議課研修,反復實踐研討修改,真正能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在研討中共同提高。主持者要尊重教師、支持教師、鼓勵教師,充分調動教師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發(fā)展需要。隨著教師對問題展開的研討,持續(xù)不斷跟進,引領教師深入研究對策,反思研究策略,注重總結經驗,真正促進教師自主研究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二、重識課程領導力,構建園本課程
張海豫院長的講座,呈現(xiàn)了她多年實踐經驗和潛心研究的成果,系統(tǒng)性強,聽后受益匪淺。對于我們這個建園已近20年的園所來說,園本課程更多的體現(xiàn)在各年級組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發(fā)展的課程,結合節(jié)假日、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親子活動以及每周的安全教育等開展的活動,課程內容雖豐富,但缺乏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提升課程領導力迫在眉睫。張海豫院長讓我深深認識到,課程領導力是幼兒園的“軟實力”,園長的“真功夫”,教師的“好本領”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將綜合本園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全力以赴將多年來本園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課程,分年齡段進行收集、整理、遴選、歸納,系統(tǒng)地整合建構園本課程,形成課程園本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調整,促進幼兒獲得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有效助推保教質量的提升。
三、實地觀摩教研,引發(fā)創(chuàng)新思路
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猶如一節(jié)好的教學活動,育蕾幼兒園呈現(xiàn)了一個以辯論賽形式開展的教研活動,選題切合實際,能有效抓住教師的認知沖突,轉變教師研究視角,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幼兒的“學”,目睹現(xiàn)場教研,感受頗深,收獲頗豐。
回顧此次教研活動:主持人出示圖片“連連看”,巧妙拋出教研主題——區(qū)域活動當幼兒放棄計劃,改變計劃時,作為教師你持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通過觀看講解視頻案例,每位教師表達自己觀點——支持與不支持,雙方形成強烈的對比觀點,并圍繞辯論的問題展開了一場闡述理由的競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思維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通過雙方正反兩面觀點闡述、現(xiàn)場互動、連線專家、分析歸納、案例再現(xiàn)、達成共識、總結分享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教研主題,實實在在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
在今后教研中,根據本園現(xiàn)狀,認真制定教研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思路:一是收集教研議題,引導教師從幾方面著手: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提出來,經討論確定教研活動的主題,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進行案例分析。教師的工作體會逐步改變?yōu)檠芯康奶囟▎栴},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提出來,作為研討和反思的議題。二是每位教師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教師根據提前一周確定的教研主題,認真分析問題,查找有關資料,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一步反思、探討,經過一周的充分準備,教研活動時直接進入研究的主題,展開討論。三是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經過每位教師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聽取其他老師的看法,在研討過程中經歷沖突與爭論,在溝通、互助、對話、分享中有了新的收獲,最后將解決問題的策略達成共識。四是付諸于行動。經過老師們認真反思,探討出好的方法,做到一定要付諸于行動,真正達到教研的目的,提高保教質量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短暫的培訓,讓我收獲了新知,收獲了希望,收獲了感動。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投入到幼教工作中,不斷反思教育行為,使自己的教研能力更上一個臺階,真正為幼兒園的發(fā)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