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香蓮
一、家校溝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全方位溝通
孩子的發(fā)展,應該是全方位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包含多方面的內(nèi)容,如禮貌禮儀、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健康狀況、心理需求等,但在我們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往往只是聚焦在孩子們的學習上,要么是教師們向家長通報學生的學習成績,要么是家長們詢問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關于學生在除了學習成績以外其他方面素質的溝通。
(二)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
教師家訪、開家長會是目前家長和學校之間最常見的溝通方式,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有效、全面、持續(xù)溝通,單憑教師的家訪或家長會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現(xiàn)在的家長會和家訪很大程度上都有弊端,家長會形式化、家訪隨意性,導致家校溝通流于形式,不能形成有效的長效機制,使家校溝通形式化,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二、家校溝通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對家校溝通認識不到位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家校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影響溝通的重要因素。在我們平日的教育工作中,當學生真正出了問題或者狀況,家長和學校才會想起建立溝通機制,這是溝通意識薄弱的表現(xiàn)。
(二)責任意識不到位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小學,學生一切事物都聽由學校管理,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納入學校管理之中,家長只是負責把學生送進校園,學生在學校出了什么狀況和問題,都是學校的事,出了問題就將一切責任都推到學校和教師的身上。校方也存在責任意識不當,認為學校只是教授學生知識的地方,行為習慣、思想品德方面教育應當由家長負責,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會自然地把一些問題歸因于家庭,對孩子日常的家庭表現(xiàn)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教師工作負擔過重
目前,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多年,但是學校成績好壞依然是衡量一名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標桿,圍繞學生成績,學校有大量教學工作需要完成,特別是班主任,不僅僅承擔了主要的教學課程,還肩負班級管理任務。
三、家校溝通的應對策略
(一)巧妙運用溝通技巧
溝通時要做到面面俱到,要有針對性、方法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巧妙運用各種溝通方式,對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家長,教師要以真誠、熱情的態(tài)度進行傾聽,并給予回應,同時,在交流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對方表達的重點所在,形成有效溝通;對于不善言談的家長,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取得溝通,鼓勵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慕逃Ρ磉_自己想法。對于關心度不夠的家長,教師要向其強調(diào)事情的重要性,在必要的時候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以相對正式的形式取得有效溝通,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重視;而對于焦慮型的家長,教師就要適當引導,多談孩子的優(yōu)點,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
(二)做好溝通前充分準備
明確溝通的目的是關鍵,此次家校溝通,要達到什么目的,要提前做好準備,在溝通前,教師可以準備好孩子們平時的優(yōu)秀作業(yè)、書畫作品、活動照片或一些集體活動的視頻照片,通過多媒體和其他展覽等展示給家長看,幫助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從而一開始就引起家長的溝通欲望,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如何,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更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交流。
(三)從真心開始
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要講究真心誠意,有人說,說得再好,真心總是最令人信服的理由,愛崗敬業(yè),對待孩子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有這樣一份責任心,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拋棄不放棄,以此作為與家長溝通的目的信念。
四、結語
家校溝通是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學校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懷著共同的目的,各自都充滿責任心和初心,同心同德,攜起手來,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