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課堂?這疑惑一直縈繞腦海。我的理解就是回歸本色,返璞歸真,摒棄一切不必要的作秀,還教學的本來面目,實現(xiàn)課堂“本色”回歸。那么,當前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成功打造本色課堂,以確保教學效率的高質(zhì)、高效呢?為了打造鑒中好課堂,實現(xiàn)教學高效率,我校于2017年提出打造“本色課堂”這一設想?!氨旧n堂”意在還原教學本色滋味、教師本色魅力和學生本色活力,全面展示教師及其教學的“原生態(tài)”,推動教師鉆研教材、打造高效課堂。經(jīng)過這些日子的認真思考,我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對本色課堂的認識與理解。
一、當前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有待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對自身教態(tài)、儀表都不甚重視,舉手投足之間無法成為值得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榜樣。再加上,惰性等方面的影響,有些教師在寫板書時經(jīng)常一揮而就,字跡潦草,或者在繪制表格時不能用清晰、準確的圖表為學生帶來美的體驗與美的享受。與此同時,還有些教師將自身的口頭禪和方言等帶入教學中,使學生對課程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產(chǎn)生了一定偏差。
教師教學中無效問答較多。課堂有效問答不僅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而恰到好處的追問能為高效問答的實現(xiàn)錦上添花。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問答淪為課堂教學的點綴。比如,有些提問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有些提問過于空泛,沒有針對性;有些提問過于針對某一類學生(只提問優(yōu)等生)等。此外,還有些“急性子”的教師經(jīng)常在學生還在思考時就忍不住先給出答案。
諸如此類的提問,不僅不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甚至還會因為遏制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空間而帶來截然相反的效果,進而令學生對教學及其內(nèi)容心生厭棄之意。
除此之外,有些教師課堂教學中采用一些不妥言辭,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傷害學生的自尊。比如,“這個問題,我找我們班成績最差(最不好說話)的同學來回答吧?!薄澳阍趺纯偸遣粫兀俊薄昂?,你不會就坐下吧,××你來回答吧!”這樣的溝通方式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是教師必須避免的。
(二)課堂主體被忽視
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缺乏交流溝通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一言堂”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往往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絕對主角,即便有些象征式的互動,學生的積極性仍然很難被調(diào)動起來。許多教師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不敢也不愿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復習。教師過多講授、自導自演、自娛自樂和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訓練的傾向比較嚴重。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動腦思考獲取知識的主動意識被抑制,學習的體驗、學習的過程被省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障礙、需求,得不到重視和解決。即使教師講得好,學生的吸收率低,課堂效率也是很低的。
(三)教學目標不清楚且重點不突出
教學目標設定過多、過大以及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的存在,課堂教學便顯得閑散有余而凝煉不足。再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經(jīng)常游離于教材之外,這雖然能夠為課堂教學增添一些趣味兒,但是失去了教材的學科性,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凸顯。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說忽視知識技能目標的教師是極少數(shù),那么,忽略情感目標的就是大多數(shù)了。
比如,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嚴重忽略情感目標的落實與達成,只注重教學,不關心教育,使教育教學脫節(jié)。同時,還有一些教師把情感目標單獨拉出來,并為其加上了美麗的政治尾巴或貼上某個政治標簽等。
(四)課堂知識容量過小或過大
課堂知識容量的過小(或者過大)往往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因為感到過于輕松而懈?。ɑ蛞驗閴毫^大精神高度緊張,身心俱疲)。比如,有時候一堂課雖然只講一首小詩,但是仍然有很多學生無法背誦;有的時候,教師在根本不考慮是否符合學生認知情況與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便將連篇累牘的板書搬到學生眼前,妄圖讓他們“一口吃成大胖子”。在諸如此類的教學中,學生除了抄寫還是抄寫,對于抄寫的內(nèi)容鮮少去積極探究、主動思考。因此,我們必須向課堂45分鐘要質(zhì)量。
(五)教學技術輔助手段過度依賴
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而是以多媒體為中心,文字、圖片接連不斷,教師全身心投入多媒體的放映上,無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思考時間也被剝奪,更別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些教師備課不可謂不精心,材料的選取、制作必定花費了不少心思。但無論課前預設和備課如何周全,突發(fā)事件和學生的反應仍不能完全被預估,臨場變動性較差,教師若全然依賴課前制作,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因此,在應用此類輔助手段時,須慎之又慎,善用對課堂教學是“畫龍點睛”,濫用誤用就變成了“畫蛇添足”。
二、打造本色課堂的具體策略
為了更好地改善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我校于2017年提出了“本色課堂”的教學理念。何謂本色課堂呢?本色課堂指的是學校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基于學生學情而提出的一種實現(xiàn)課堂最優(yōu)化的有效教學策略,它主要包括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以及教學效果等要素。想要在課堂教學中打造本色課堂,我們不妨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付出努力。
(一)從教師視角打造本色課堂
1.提升素養(yǎng),練就技能。
教師是打造本色課堂中最為重要的力量,其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對本色課堂的打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以期能夠塑造、培養(yǎng)出一批有著高素質(zhì)的師資隊伍。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特色,揚長避短,在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與教師課堂素質(zhì)緊密結(jié)合的情況下,用科學的方法、精準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錘煉,不是個別所謂優(yōu)質(zhì)課幾遍幾十遍地細細打磨,而是在日復一日的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一種解決課堂生成問題的能力。它與隨堂課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于隨堂課,它更多關注教師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要有好的教師行為。連續(xù)追問、證據(jù)反駁、思路外顯、教練指導、搭設支架、引導啟發(fā)、對認識方式評價、模型化,這些行為有利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有利于兼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fā)展需求,是好的教師行為。如此,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自己的教學計劃,才能在相關技巧的指導下與學生進行高效的交流與溝通,進而成為打造本色課堂的最堅實力量。
2.鉆研教材,備好學生。
想要解決教學目標混亂、教學重點不突出的問題,教師就必須在熟練掌握教材知識與學生狀況的基礎上,認真尋找教材知識內(nèi)容與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契合點,并在教學中著重突出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和課堂教學中的存在感。這也是本色課堂最為重要的特點之一。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教材知識的主次輕重等循序漸進地展示到學生面前,使之更易接受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以及安排等,還要使之在步驟清晰、層次明確的指導中實現(xiàn)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等目標的實現(xiàn)。我認為教師備課,一是要有好的情境素材。將學習內(nèi)容和真實生活關聯(lián)起來,能造成認知沖突,挑戰(zhàn)學生的認識角度。凡是針對學生認識障礙、需要理清認識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二是要有好的驅(qū)動任務。教師要能夠設計出有價值的學習任務——為什么?怎么辦?思路性、關系性的任務是好的任務。與此同時,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對本色課堂的打造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如此一來,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好45分鐘的知識傳授時間,還能有效應對課堂上的某些突發(fā)事件
3.作業(yè)分層,落實跟進。
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時,任課教師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爭取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yè),布置啟發(fā)性、思考性作業(yè);不布置重復性作業(yè),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yè);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yè),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yè)”。同時,在布置的作業(yè)時,我們要避免陷進“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yè)——學生應付作業(yè)——教師隨意批改作業(yè)——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yè)——學生再應付作業(yè)”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進而有效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于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由此可見,加強作業(yè)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yè),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fā)展的余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更是打造本色課堂的重要保障。
(二)從學生視角打造本色課堂
1.學生有真問題、真思考的課堂。
倘若仔細留心,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許多問題本身就是無效的,沒有價值的,甚至是不成立的。想要在教學中有效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我們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將一些有價值、有引導作用的問題按照由淺入深的邏輯順序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首先要讓課堂有問題、體現(xiàn)原生態(tài)的真實課堂。平實、樸實、扎實是其本色;學習真實發(fā)生,有學、有習學、習互動是其本真;關注預設更關注生成;有問題、有遺憾、體現(xiàn)原生態(tài)方顯其真。
如,學生回答偏離教師設計的范圍等;學生未能說出教師預期答案等。其次是課堂要有好的學習活動。思考、研討、探究,概括、分析、解釋,預測、設計、評價,建構模型等,凡是有利于學生主動、深度參與課堂的活動,都是好的學習活動。
2.內(nèi)化學習規(guī)則、習慣的課堂。
內(nèi)化是合作、表達、發(fā)問、共處、對話等習得的過程,是模擬社會規(guī)則向真實社會規(guī)則體驗過程。良好的學習習慣,縝密的思考思路,規(guī)范的答題模式,都要在平時的細微處做起,要讓學生在實踐和反思中不斷進步,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邊思考邊討論,邊實踐邊解決,以此幫助學生“學會”。教師要把學生的成功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上來考量,這也是對教育目的和教學價值的追問。
3.放手、給機會、尊重選擇的自主課堂。
關系是課堂生產(chǎn)力,改變課堂先從改變關系、改變情感開始。關系影響態(tài)度、效果。首先從課堂的自學走向真正地自主學習。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高效閱讀、寫作、表達等工只自學;讓學生借助學科學習方法,學科思維的方法等高效課堂學習學來自學,讓學生將知識在運用實踐中自學。努力構建這樣的本色課堂: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nèi)在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學習評價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總而言之,本色課堂的打造不僅十分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還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探索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在教育教學中竭心盡力地打造出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本色課堂。
(責任編輯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