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勝
摘 要: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均逐步走向成熟階段,他們已經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初步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且處于關鍵的學習階段,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較大。為此,高中班主任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關鍵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促進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1做好個人工作,學習心理健康理論基礎
高中生的年齡一般處于15至18歲,獨立思維能力初步形成,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首先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從自己做起,做好他們的榜樣,提升個人人格魅力,使其樂于接受和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所以,高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中做好個人工作十分重要,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信服心理,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意義。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所有工作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高中班主任需真心奉獻自己的愛心,除完成本職教學工作之外,還應關心學生對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和掌握情況,以及心理狀況,每周至少開一次班會,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詢問他們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使其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心理關懷。同時,高中班主任應當不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鞏固個人基礎,靈活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德育教育技巧和方法,可以清晰了解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且做出正確判斷。之后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恰當方式對學生的心理波動進行有效調整,讓他們以高效、穩(wěn)定、樂觀的心態(tài)學習文化知識。
2高中生經常會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高中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較多,面臨的高考壓力較大,加之在課余時間報各種各樣的學習輔導班,使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勞心理,甚至出現(xiàn)厭學心理。另外,部分課業(yè)教師一味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缺少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忽視學生的學習情緒,對于學習退步的學生,批評指責較多,安慰鼓勵較少,使學生缺少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變得比較孤僻,暴躁。長此下去,使學生與家長、教師的關系較為緊張,不愿意向他人傾訴心聲,容易自暴自棄。
3加強高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班主任專業(yè)能力
班主任要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首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成長和品格形成。優(yōu)秀的高中班主任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注重關心學生的學習情緒,加強與學生的課內外交流,切實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學習問題和心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班主任要用知識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讓學生信服和欽佩,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3.2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班紀,加強班集體團隊建設
高中班主任要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班紀,加強班集體團隊建設,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班主任在平時的班會或者其他活動中,要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級團隊中重要的一份子,積極主動為班級管理獻言獻策,培養(yǎng)學生對班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集體意識。另外,班主任要搞好班風班紀建設,制訂明確的班級管理條例,嚴格約束學生的言論和行動,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呈現(xiàn)出積極陽光、健康向上的狀態(tài),形成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動力,更加自覺地向優(yōu)秀學生學習。
3.3定期組織班集體活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高中班主任還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集體活動機制,并在方案制訂的過程中注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設置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加深學生之間的了解。這意味著對于教師而言,應該積極進行角色轉變,從教學主導者向引導者過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科學處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教師應該弱化崗位角色,以朋友視角拉近與學生的關系,這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教學氛圍。此外,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能夠消除學習的緊張感,學生通過集體活動能夠有效平衡學習與娛樂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在娛樂中學習以及在學習中玩的目標。對于教師而言,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是與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通過活動能夠更加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從而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值得注意的是,集體活動也是教師進行培優(yōu)補差的有效途徑,能夠讓學困生通過集體活動更好地融入集體,感受集體的活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何種形式的集體活動都對學生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加深對集體意識的認識,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減少個人主義行為,維護集體利益。同時,集體活動也是推進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形式,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4培養(yǎng)優(yōu)秀班干部隊伍,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
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時要做好全面的分析工作,認真觀察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工作能力、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在對學生的這些基本情況充分了解之后,進一步加深交流溝通,傾聽學生的意見,并通過不記名投票等方式慎重選擇班干部,保證班級領導班子的形成是民主公正的,是建立在全體學生共同認可的基礎上的。讓這樣一些品學兼優(yōu),富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學生擔任班集體的學生干部,使其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
4整合教育資源,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和落實,在各個教育階段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即將步入大學校園,健康心理對于他們來說尤為重要,班主任可從不同方面和層面整合教育資源,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教學和管理的有機統(tǒng)一。對此,高中班主任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特別是一些文體活動,利用活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適當減輕學習壓力。高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空余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他們的心理進行引導,調整學生的心理波動。
5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習疲勞,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問題,而且待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不夠成熟,人際關系較為緊張,容易產生孤僻等不良性格。因此,需要班主任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安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高中班主任為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師德和專業(yè)知識技能,建設良好的班風班紀,同時注重提高班干部的帶頭作用,組織各種有利于增強學生人際關系的集體活動,使學生快樂健康地學習,度過一個美好的高中時期。
參考文獻:
[1] 羅燕.高中班主任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昭通學院學報,2017,39(S2):77-79.
[2] 張四海.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79.
[3] 吳紅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班主任工作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211-212.
[4] 王婷.高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