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意義深遠,內涵豐富,理論精妙,對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而言,要讓他們真正“學懂”“弄通”,走進頭腦,感染心靈,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做實”,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把報告的精神生活化、具體化、活動化,使之成為學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學得懂、做得到”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踐行中成長。
一、定準立足點——立德樹人為綱,雙德互育為措,激勵成志之夢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明確要求,因此,我們從“讓十九大精神深植校園,成為引領師生成志文化和行動綱領”這個維度,實施“雙德互育工程”,以師德培養(yǎng)生德,以生德促進師德,實現(xiàn)師生互育互促,共生共長。
1. 大網(wǎng)絡、小課堂,黨課引領隊課,形成學習氛圍
我們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德樹人”為主題,先后舉行了“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新精神譜寫新篇章”等主題黨課的宣講活動,利用校園網(wǎng)絡全覆蓋、微信平臺新媒體、線上線下齊分享等手段形成了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全體教師在深入學習黨課的基礎上,定好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主題,組織引領隊干設計好學月系列隊課,開展“我的隊課我做主”的宣教活動。全校56個中隊相繼舉行了“童心向黨十九大,爭做時代好隊員”的多彩主題隊課,以“童眼向黨十九大”“童心向黨十九大”“童夢向黨十九大”為基調,通過研學十九大動漫宣傳教育片、講述中國故事、十九大知識擂臺、宣講隊干競選、“六城同創(chuàng)”文明行、“三自管理”成志夢想等活動,師生聯(lián)動辦好了“三張報”——手抄報、墻報、詩歌報,力求學深學透、融會貫通,并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精彩宣教活動展播,擴大宣教面,讓新時代的思政教育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
2. 創(chuàng)建“一班一品”,弘揚傳統(tǒng)文化,樹立“中國自信”
我校德育部門利用近年來開展的“小學生傳統(tǒng)文化美德教育研究”課題成果,開展“一班一品”國學經(jīng)典特色班級創(chuàng)建活動,讓孩子們在讀名著、學吟誦、演經(jīng)典、揚精粹中培養(yǎng)民族精神,培養(yǎng)“中國自信”,筑夢未來大同。通過以“創(chuàng)學童謠潮文化,聚焦多元新課程”為切入點,將潮文化研究融入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和“一班一品”特長培養(yǎng)課程中,融入名班主任師資團隊的鍛造中,以此厚實師生的文化底蘊,涵養(yǎng)師生的詩書氣質,打造雅實教育文化品牌。由于重點突出,措施得力,學校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教育上特色鮮明,成效顯著:一是在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及韓山師范學院林倫倫、黃挺、林朝虹等教授主編的《潮汕文化讀本》叢書中,我校潮汕文化課題組負責潮汕童謠讀本全冊的編寫,目前這套教材已經(jīng)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海內外同步推廣發(fā)行,在各地試驗學校進行實踐研討。二是學校的市級課題“以潮汕歌謠為載體提高學生誦讀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已申報結題和成果評比,潮汕歌謠課題成果MV節(jié)目《潮汕特產(chǎn)歌》獲全國語言保護微電影優(yōu)秀獎和市藝術展演一等獎,蘇東青校長代表課題組在粵東三市的課題研討會上作成果推介經(jīng)驗介紹。三是2018年校本教材《傳統(tǒng)文化》參加第四屆廣東省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成果評展活動獲一等獎。這些成果的取得,讓全體師生更加堅定了走立足校本、弘揚潮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信心。
3. 深挖學科因子,立足課堂教學,課程滲透育人
學校教學部門組織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從學科教材內容中深挖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和生發(fā)點,在三維目標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予以體現(xiàn),并通過落實集體磨課教研制度,力促各科教學縱向深化延伸,橫向學科整合,實現(xiàn)聯(lián)動教育,學有所得,潛移默化,無痕育人。
二、找準踐行點——核心價值體系,活動實踐體驗,放飛成才之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核心價值觀的論述,是指引我們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人的方向標,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踐行點。我們主要是在“核心價值,外顯內化”上做文章。在外顯文化上,校道上圖文并茂的核心價值文化墻、國學文化展示墻吸引了周邊的居民群眾、小孩駐足參觀;校園內顯示屏每天滾動播放核心價值文化特色活動專輯,做到“內外上墻入屏,人人入腦入心”,成為自覺行動。在內化上,我們把價值觀踐行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以少先隊為主陣地,以實踐活動為主渠道,從三個層面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的教育內涵,巧妙地與節(jié)日活動進行融合提煉,形成了“辭舊迎新富強月、遵規(guī)有禮守法月、蕩滌心靈文明月、薪火相傳公正月、勞動體驗敬業(yè)月、相約童夢友善月、童心向黨民主月、多彩實踐誠信月、尊師重教和諧月、立德立志愛國月、科技創(chuàng)客自由月、健康陽光平等月”十二個專題活動月教育系列,做到“一月一主題,一月一實踐”,師生在“活動設計、主題班會、親子實踐、展示平臺、班級微報道”的“五個一”活動中,達成共識,真正把價值觀教育貫穿落實到我校“言雅傳文明、字雅承經(jīng)典、德雅潤人生、藝雅揚個性、博雅志高遠、心雅養(yǎng)大氣”的培養(yǎng)目標體系中,形成雅實教育品牌。
三、抓準拓展點——探尋“一帶一路”,家校親子共建,點燃復興之夢
“絲綢之路”的千年之約,“一帶一路”的強國之夢,是習總書記打造國際合作理想平臺,實現(xiàn)中國偉大復興的重要倡儀。當下的小學生正是建設“一帶一路”的新生力量,是中國未來的圓夢人。立于當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以“一帶一路世界同,雅實有約中國夢”為年度主題,策劃、籌備、組織開展“一帶一路模擬游學,闖關體驗復興之旅”的別樣通關教育活動?;顒右哉J領的方式,由各班家委、師生共同承辦一個游學國家展示區(qū),通過創(chuàng)設“一帶一路”56個國家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游學中學習、感受、體驗“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特色物產(chǎn)、民族服飾”以及“復興之路、中國影響”的相關知識。本次活動參與面廣,形式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創(chuàng)意無限,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責任意識、世界胸懷、國際視野,成效顯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影響深遠,潮州電視臺、“南方+”等媒體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采訪報道。我們將各班的活動設計編寫成富有特色的國際視野體驗活動教材,成為寶貴的校本教育課程資源,受到各界好評。
四、落實創(chuàng)強點——頂層設計推進,“廣深高速”補短,共啟智慧之夢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意味著在教育“創(chuàng)現(xiàn)”的當下,我們要解決現(xiàn)代化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作為地處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粵東學校,在新時代走向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要縮短與先進地區(qū)的差距,我們首先要以建設智慧化校園為抓手,在“廣深高速”上補短板,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
具體來說,“廣”就是覆蓋要有“廣度”,針對我校由于歷史性原因形成一校三區(qū)較為分散的辦學格局,在剛性指標全落實、校園網(wǎng)絡班班通的基礎上,設法建成校園內部局域網(wǎng),實現(xiàn)校區(qū)之間的全聯(lián)通,解決校區(qū)分散導致教學資源無法及時共享、信息傳導不同步的問題。同時通過配備一批可移動智慧教室裝備,力爭做到班班能夠享有智慧課堂資源。“深”就是融合要有“深度”,不僅在學校辦公智能體系、知識共享服務體系、創(chuàng)客教育課程體系等多層面上進行智慧化管理,更要在教師觀念的自我更新能力、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校本特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等軟實力提升上下苦功夫。我們通過省級“互聯(lián)網(wǎng)+”課題研究,借助與韓山師范學院教科院、東莞塘廈林村小學、汕頭華斯達教育集團共建的聯(lián)盟合作平臺進行影子培訓,建立智慧課堂示范班,開展在線課堂、錄播、翻轉課堂、移動APP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的課堂試點,依托“核心素養(yǎng)智能平臺”實施“互聯(lián)網(w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家?;釉u價等層層推進。“高”是指定位要有“高度”,我們將站在智慧校園建設前沿,做好學校信息化進程的頂層設計,并分步推進。“速”是指運用要有“速度”,接入高速暢通1000M光纖進校,配備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器,滿足廣大師生個性化、智慧化的教學、研究和專業(yè)發(fā)展需求。
左肩是“教”,右肩是“育”。在“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校園”的教育路上,我們將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教師發(fā)展”為策略,以“育人課程”為載體,以“親子共建”為依托,以“評價體系”為導向,發(fā)展素質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全面實施“新基礎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