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潔
2016年江陰市研訓室開始了關于“三力課堂”的研討,提出了“學習有動力”“課堂有活力”“ 師生長能力”的課堂樣態(tài)。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學習活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高效的學習活動中,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地。
圍繞“三力課堂”,筆者對自己的作文教學做了如下思考:一堂好的作文課,學生的起點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實踐。下面就筆者的一堂作文升格課《把握情感脈絡,構建成長臺階——記敘類作文“情感線索”的指導》談一點體會和認識。
學習有動力——關注課堂的起點和學情
學習有動力,主要是為了解決目前作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和不可持續(xù)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把握學情。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坦曾經(jīng)說過:“影響學習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敝挥辛私獠⒔蛹{學生的“前見”,并在學情的參與下觸發(fā)備課靈感,創(chuàng)建教學方式,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最佳狀態(tài)。
1.朗讀作文要求
成長是一個過程,“懂得”也是一個過程,經(jīng)歷歲月的洗禮,經(jīng)歷心靈的考驗,你也許終于懂得了一些什么。請以“我終于懂了”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2.提出問題:寫這篇作文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
3.指出重點:老師也覺得通過曲折的事件來展現(xiàn)細膩的心理變化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
作文題目中的副詞“終于”有眾里尋它千百度,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思,但是學生很難通過細膩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終于”。筆者就把這確立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緊緊圍繞這個“點”步步推進,形成層次清晰的課堂結構。
當我們立足于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想學生之所想,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時,他們的身心就處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爭先恐后地去追尋,去探索。當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時,學生就有了持續(xù)學習的動力,也就找到了一把真正構建自己思想通道的鑰匙。學習的動力有了,問題也解決了!由此可見,基于學情的作文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構建的欲望,自然產(chǎn)生學習動力。
課堂有活力——關注課堂的活動和學習的主體
課堂有活力,主要解決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不足和重知少趣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投入到作文學習中來,筆者認為得開展切實有效、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基本目的。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把握情感脈絡的方法,筆者進行讀寫結合教學。首先在對比中讓學生感知文章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接著指導學生從習作中提煉出設計情感脈絡的模板,給學生提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臺階,學會從“情”“事”變化中把握記敘文的情感線索。最后讓學生嘗試著給病文梳理情感脈絡。從整個活動看,筆者遵循了觀察認識、分析模仿、創(chuàng)意寫作的規(guī)律,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從認識到模仿再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也經(jīng)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形成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教材,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開展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教學活動,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由問題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去歸納知識點,這種集參與性與知識性為一體的活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
師生長能力——關注課堂的訓練和生成
師生長能力,主要解決目前課堂教學中對素養(yǎng)導向、能力導向關注不足的問題。素養(yǎng)導向、能力導向既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又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的設計力、教學力。語文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更多的應該是在多元的互動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各自實現(xiàn)自己生命意義的成長。為了更好地讓知識轉化為能力,就必須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生實踐的同時,教師能夠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診斷,進而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
如在作文升格指導教學中,筆者遵循作文升格課 “講練結合”的原則。如果作文升格課只是簡單的作文知識講解課,沒有寫作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那么學生只是在空泛地接受一些理論而已,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學生只有在掌握寫作知識的基礎上,在自主的建構中把握知識的生成過程,然后再運用知識去自主解決問題,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總之,三力課堂為“一堂好的作文課”提供了作文教學的一種樣態(tài),如何切實有效地改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還有待我們研究再研究!抓住作文教學的本質,學習運用“三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長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