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速度滾球”是孩子們喜愛的游戲之一。它利用了幼兒園一樓到三樓的樓梯,由多根PVC透明的硬管和塑筋管組合而成。孩子們將球放入軌道,可以感受小球的滾動速度。“為什么有的時候我快,有的時候小球快?”“為什么有的時候小球會突然停下來?”……在小球滾落的過程中,總是情況百出,難以預料,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也被調(diào)動起來。看到幼兒興趣盎然,我便以此為契機,開始了“速度滾球”微課程的初期構建。
解救“被卡住的小球”
一天,幾名幼兒相約來到了速度滾球的體驗點,他們將彈力球投放進去,然后迅速跑到一樓終點等待,可小球卻始終未見蹤影。于是孩子們一起順著軌道尋找小球,在一樓跟二樓的拐彎處、二樓跟三樓的拐彎處分別發(fā)現(xiàn)了停滯的小球。為了證明小球在拐彎處容易停止,孩子們又進行了兩次實踐,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拐彎的地方比較平、不太斜(沒有坡度),所以容易卡住。孩子們通過多次的探索、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制約小球滾動的原因,理解了“坡度”這一詞語的真正含義。
在孩子們高漲的參與熱情下,“如何使小球順利通過”成了新的研究點。于是,尋找材料、支撐軌道坡度的方案便應運而生。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孩子們開始到各個班級和辦公室里搜集。各種不同的材料支持著孩子們的操作和探究:疊加幾塊積木,可以墊高軌道,卻容易散落;Y字形塑料支架可以準確地撐起軌道坡度,但支架高度不夠;扭扭棒長度夠了,但硬度不夠,容易變形。最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幾根繩子反而成了最合適、最便捷的材料。于是大家齊動手,用繩子固定軌道的坡度,通過反復投放小球尋找到合適的捆綁位置,確保小球順利通過。
大膽猜想滾動結果
新的一周活動時間,孩子們再次來到了速度滾球的區(qū)域。這一次,孩子們從活動室和家里找來各種不同的球。通過分類,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有五種不同材質(zhì)、大小的球:木球、高爾夫球、彈力球、泡沫球和小鐵球?!拔艺业降蔫F球滾下來的速度最快。”“我找到的彈力球滾下來的速度最快?!焙⒆觽儬幷摬恍?。于是,我請孩子們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記錄表中。“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推理依據(jù)?”子冉說:“因為鐵球重,所以快。”陽陽說:“因為木球大、最重,所以快。”另外樂樂覺得:“彈力球有彈性,能夠跑得快?!薄盀槭裁创蠹叶颊J為泡沫球慢呢?”“因為它最輕!”猜想的過程極大地調(diào)動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對于不同材料有了進一步的感知和判斷。
揭秘速度滾球
“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記錄小球的快慢呢?”我將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在一番討論之后,大家在教具員老師那里找到了所需的計時器,知道了計時的工具叫秒表,并掌握了秒表的使用方法。接下來,孩子們一起開始了統(tǒng)計:木球13秒、彈力球17秒、泡沫球27秒、高爾夫球15秒、鐵球19秒。原來,木球最快,高爾夫球排第二、彈力球第三、鐵球第四,泡沫球最慢。孩子們通過對比最初的猜測和計時結果兩張記錄表,最終得出結論:用時短的速度快,用時長的速度慢;材料的輕重和大小會影響小球滾落的速度。
活動中,孩子們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嘗試的積極性,是推動微課程不斷開展的重要保障。面對問題,他們樂意去分析原因,思考下一步該怎樣做,明確了自己的任務。這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成長,對參與活動的教師來說,更是一種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化實施。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育賢第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