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時只是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解和問答,在分析內容過程中脫離文本語境進行詞匯、語言點的講解和訓練,阻斷了學生文本深層次解讀和文本解讀的連貫性思維,從而導致學生似乎一堂課下來從語言知識到語用知識活動很順暢,但學生的真實收獲并不大,課堂效率也不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備課缺乏對閱讀文本的充分解讀、上課沒有回歸文本、語境的創(chuàng)設不足,同時沒有注重語篇的整體性和結構性、沒有領悟文本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中西方文化背景差異等等。通過學習,對于英語閱讀實效課堂、文本的解讀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在講授英語閱讀時,應首先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全面性的解讀和剖析。從文本的標題、體裁和結構入手,加強學生英語文本語言、內容和結構、作者的寫作意圖等的指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帶領學生實現(xiàn)有效閱讀。
在閱讀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文本解讀的能力,引領學生關注?文本內容,更要關注文本呈現(xiàn)的語言。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意識到生詞的學習不是孤立的,句子中的邏輯關系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猜測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充分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文本的核心詞匯來表達文章大意;體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養(yǎng)學生語言信息篩選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應當充分要求學生學會掌握語篇結構性和整體性,清晰明了地整理好文本的相關脈絡。教師可以采用結構圖、流程圖、繪制表格和思維導向圖等方式來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脈絡,概括出文本的大意,必要時可以提示學生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末尾,而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出現(xiàn)在段首等,從而引導學生領會全文是如何圍繞該主題來展開敘述的,使其對文本內容的表達方式一目了然。
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文化背景的傳授以及通過中外文化的比較,逐步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等,通過英語閱讀訓練,學生會不自覺地輸入大量語言信息,增長文化背景知識。同樣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也能影響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文本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橋梁,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資源基礎上,注重積累自身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和主觀表達意識。發(fā)揮自身想象思維的基礎上能夠深入體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價值和意義,加快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跳出文本學習范圍,注重不斷地補充自己的語言閱讀量,豐富文本閱讀資源,積累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以學生的視角來評價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多元化解讀文本,全方位分析教材,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性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