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姍姍
泰戈爾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用愛去理解學生,讓學生理解我們的愛,是老師成功的開始。我們在理解中相容,用愛去感受,體會,賞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只有愛才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也只有愛才是吹綻開學生心靈之花的春風。
一、理解是教育的基礎
沒有理解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猶如母親對懷中嬰兒啼哭聲的了解一樣,她能從不同的哭聲中懂得嬰幼兒的需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關心,與學生盡可能多的心靈上的溝通,就會使他們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講的話愿意同老師講,想不通的問題愿意從老師這兒找答案。這樣的溝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把愛奉獻給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在收獲著學生們的愛。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讓我感到欣慰;教師節(jié),講臺上自制的賀卡,讓人心里甜。
班主任要理解學生的言行,必須要貼近學生的情感,,對學生要動之以情,只有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才能引發(fā)相應的行動。所以,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動情的基礎。班主任要以誠摯和溫馨的愛,來感動學生,來感染學生,來感化學生。建立師生之情,以師愛引起學生的情感。
(1)情來自誠懇。班主任對學生的態(tài)度要誠懇,要誠心實意的對待學生,要一絲不茍地對待學生,要盡職盡心地對待學生。如以“心”換“心”,才能做到通過談心達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暢所欲言,才能與學生有情感上的溝通。班主任在平時要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同學生常接觸,多聊天,學生才樂意向老師倒出心里話。和學生談心時,要誠心誠意,要先交出“心”來,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進生或有特殊問題的學生談心時態(tài)度更要誠懇和悅,耐心啟發(fā),用情感來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把自己和學生的心談到一起。
(2)情來自友愛。班主任要帶好班級的學生,首先要處理好與學生的情感關系,師生間有情,才能使學生動情。班主任付出多少愛,學生就會得到多少情。因此,班主任平時要做有心人,要多留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要為自己的談心找機會。比如同學擔任了班干部,做了好事或比賽獲獎,這時找他談心,說說他還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容易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取得學生的共識,談心的效果就會更好。我班有一個男孩,數(shù)學課上表現(xiàn)不錯,但是性格倔強。有一次,下午竟然沒來上學。一了解,原來是嫌她奶奶燒的菜不好吃,,難以下咽。奶奶說了他幾句,他居然辱罵奶奶是老不死的,還離家出走。我考慮到這個孩子父母離異,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對他缺乏管教,對孩子惟一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給錢花。奶奶又太溺愛,才會形成這種情況。在一次班干部選舉結束后,他當上了數(shù)學課代表,十分開心。于是,我馬上召開了班干部會議,我對他們說:“你們現(xiàn)在是班干部了,可不能有不文明的行為??!無論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都要做到文明禮貌、尊老愛幼。不但學習要努力,表現(xiàn)更要出色,要牢記自己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要處處以身作則,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然,怎么配當班干部呢?”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對他說,“你說呢?是不是啊?”大家都紛紛點頭說是,我看到他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知道他已經(jīng)明白我的意思了,后來,我家訪中了解到,他確實改變了很多。對長輩有禮貌了,對別人更關心了。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友愛,其深意體現(xiàn)在教育影響之上。
(3)情來自溫暖。有一種情,?它永遠占據(jù)在你心里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呵護它;?有一種情,?你可以肆意地索取,?卻永遠不需要回報。這一種情來自溫暖的班級,?來自可以避風的港灣,?那就是濃濃的親情,這個親情需要班主任去締造,去維護,去經(jīng)營。如那個父母離異的孩子,雖然爺爺奶奶對他寵愛有加,但畢竟年紀大了,農(nóng)活又多,孩子身上的穿著不怎么好。大冷天里,腳上是一雙老大的破棉鞋。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第二天遞給他一雙漂亮的保溫鞋。有道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師愛的溫暖讓他感受到自己沒有被眾人遺棄。
總之,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成長期,作為班主任不僅要看到表現(xiàn)好的一面,也同時要看到在他們背面的的表現(xiàn),要從內(nèi)心去關心他們,用心來溝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教育對象的心靈,用自己的心智去開啟學生的心智,把握與學生間情感發(fā)展狀況,發(fā)揮師生間情感的積極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愛,抓點來轉化,用情來溫暖,幫助他們改正身上的每個不足之處,從而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賞識是教育的升華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地方?!泵绹逃铱突f:“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對于后進生來說,贊賞和鼓勵不亞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并從他們的內(nèi)心激發(fā)出無窮無盡的積極動力?!?落后學生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落后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哪怕很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我們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肯定:盡量挖掘其閃光點,努力從贊美中去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產(chǎn)生欣慰、幸福的內(nèi)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上進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nèi)在的動力。
三、賞識學生要做到對學生褒揚有方
(1)方來自信念?!皼]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當莊稼長勢不好時,農(nóng)民從不埋怨莊稼。我認為班主任也要有這樣的信念。當學生表現(xiàn)欠佳時,不要一味埋怨學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適當?shù)慕逃椒?。大多?shù)班集體,都有幾個不聽話、好搗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許多班主任教育他們時,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有的在教育過程中更是夾雜著“白癡”、“笨蛋”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語。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嚴來嚇唬學生,迫使他們變得溫存馴良.但事實證明,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學生越批越差!
(2)方來自觀察。賞識差生的開始必須尋找閃光點?找到了閃光點,可以以此入手,為差生重樹自信,使他們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細心觀察他們尋找他們的優(yōu)點、為轉化他們尋找突破口。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同樣可以說,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源于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學生的鐘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賞識是一座橋梁,是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梁,班主任老師如果學會理解、尊重、賞識自己的學生,便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在教育這一方沃土上,讓朵朵花兒在師愛的春風里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