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妮
作為一部成功的喜劇,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除了喜感十足外,還處處滲透著富有時代進步意義的人文主義思想,成功地塑造了美麗機智的富家女兒鮑西婭的形象。鮑西婭秉持著愛情至上的信念,勇敢地將追求個人在現(xiàn)世的幸福,彰顯了人文主義的愛情觀。
在鮑西婭的愛情信念里,愛情是沖破封建枷鎖的力量?!袄碇强梢灾贫ǚ蓙砑s束情感,可是熱情激動起來,就會蔑棄冷酷的法令,年輕人是一頭不受拘束的野兔,它會跳過年老的人所設(shè)立的理智的藩籬?!彪m然鮑西婭因為父親的遺囑而失去自由選擇人生伴侶的權(quán)利,時常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愿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求婚者,甚至最后可能要與素不相識的男人結(jié)婚,但鮑西婭始終對愛情保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且對愛情自由的追求格外強烈,做好了隨時犧牲一切的準備。
在戲劇第一幕第二場,鮑西婭與女仆尼莉莎的對話充分展現(xiàn)了鮑西婭可以為愛情奮不顧身,沖破世俗的條條框框的愛情信念。在這種信念支撐下,她最后才并非如她自己所說的“一個活著的女兒的意志,卻要被死了的父親的遺囑所箝制”,而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獲得了個人的幸福。鮑西婭的愛情信念與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理想是一致的。他認為,面對社會的種種束縛,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真摯愛情能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破壞一切舊的倫理道德,法規(guī)教條,從傳統(tǒng)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在鮑西婭的愛情觀里,愛情又是個人的體驗而無關(guān)其他。人作為衡量萬事萬物的標準和尺度的人文價值觀念同樣適用于愛情中。在劇中,鮑西婭與女仆尼莉莎曾有一段圍繞求婚者展開的對話。鮑西婭對于“那不勒斯親王”、“巴拉廷伯爵”、“法國貴族勒·滂”、“英國少年男爵福根勃立琪”“蘇格蘭貴族”、“德國少爺”等求婚者絲毫不留情面,用盡刻薄的調(diào)侃之語進行評述。盡管這些求婚者身份都非常尊貴,但是鮑西婭皆不以為然。與嘲諷截然不同的是,當鮑西婭聽到“文武全才的威尼斯人”時,不假思索地、激動地應(yīng)聲道:“是的,是的,那是巴薩尼奧。”在尼莉莎贊賞巴薩尼奧時,鮑西婭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認同:“我很記得他,他果然值得你的夸獎。”尖刻之語和不加掩飾的好感形成強烈對比,由此,鮑西婭給我們呈現(xiàn)出的是生命昂揚、激越、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
在愛情中,鮑西婭常將自己的感覺作為評價的標準,這充分彰顯了人文主義倡導的“人作為衡量萬事萬物的標準和尺度”的精神,凸顯了人性,肯定了個人存在的價值。
在人文主義者看來,愛情是與生命同等重要的存在。“誰選擇了我,必須準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父親留給鮑西婭的三個匣子實際上代表的是三種不同的愛情觀,“三匣選親”則是對求婚者將愛情放在何種地位的考驗。
第一只金匣子上面刻著:“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薄氨娙怂G蟮臇|西”折射出的是一種視愛情為人前可炫耀的資本的觀念。第二只銀匣子則刻著:“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他所應(yīng)得的東西?!薄皯?yīng)得的東西”很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在這類人眼中,愛情不過是個人的附屬品。而第三只鉛匣子刻著:“誰選擇了我,必須準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便U匣子的材質(zhì)相較于金和銀毫不起眼,但是卻宣稱要讓人“把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面對三個匣子,巴薩尼奧說:“你,炫目的黃金,米達斯王的堅硬的食物,我不要你;你,慘白的銀子,在人們手里來來去去的下賤的奴才,我也不要你;你,寒愴的鉛,你的形狀只能使人退走,一點沒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你的質(zhì)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我的心,我就選了你吧,但愿結(jié)果美滿。”最后,也只有他一個人的結(jié)果美滿。其他求婚者不但沒有得到眾人希求的東西或他應(yīng)得的東西,反而失去了擁有幸?;橐龅目赡苄?。
三種匣子代表三種愛情觀,若沒有將愛情放在與生命同樣重要的地位,是很難有勇氣選擇鉛匣子的。在這個僅僅因為選錯了匣子,便再也不能與其他女子結(jié)婚的不近人情的承諾背后,實際上是人文主義者對愛情至高無上的執(zhí)著追求。在巴薩尼奧選中匣子時,鮑西婭當下便對巴薩尼奧說“把您當作她的主人,她的統(tǒng)治者和她的君王”,真誠地表達了自己時刻準備為巴薩尼奧付出一切的決心。而后,她為了巴薩尼奧,勇氣十足地冒險幫助安東尼奧脫險這一點也從側(cè)面說明了她對愛情的珍視。
此外,愛情是個人努力爭取的結(jié)果。個人有在現(xiàn)世追求幸福的權(quán)力。盡管愛情至上這個信念是美好的、理想的,具備了“做好把所有的一切犧牲的準備”前提條件,但從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的愛情看,真正做好“把所有的一切犧牲的準備”的只有鮑西婭。
戲劇有個情節(jié)是在法庭上,巴薩尼奧曾說寧愿讓自己的妻子馬上死去,也要換回安東尼奧的生命。而后,巴薩尼奧還把對妻子承諾過的“絕對不送人”的戒指送給了“男律師”。巴薩尼奧的這兩個行為,雖然在特定的情境下有合乎人情之處,但從中也可看出,愛情至上這個信念在鮑西婭和巴薩尼奧之間并非已達成共識。再結(jié)合巴薩尼奧來向鮑西婭求婚前的不純動機及其收到安東尼奧的信時手足無措的表現(xiàn),我們還可以看出,在這段愛情關(guān)系中,巴薩尼奧表現(xiàn)的不成熟和自私。在兩人的戀愛關(guān)系里,愛情的守護者更多是由鮑西婭擔任的。可見,鮑西婭打破世俗的枷鎖和束縛,與自己喜歡的人終成眷屬,主要是她自己努力爭取的結(jié)果。
且不論巴薩尼奧人品如何,鮑西婭確實可以滿足人文主義時期人們對理想女性的想象。鮑西亞勇敢、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愛情,積極主動地爭取個人幸福的愛情觀念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