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叢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但抽象思維比較弱,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具來開展數學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不斷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氛圍,全面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學具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師利用好學具,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認知,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具;實效性;數學
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深入,加強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活動業(yè)已成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趨勢。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化的學具很容易產生比較大的學習興趣,也很容易優(yōu)化他們的認知。教師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應該充分利用學具,依托于課程內容來選擇科學的學具,整體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1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具的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課程內容,充分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具來開展數學教學,整體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一方面,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具來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學生在理解與認知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思維障礙。相比平鋪直敘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學具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依托于學具來將抽象化的問題形象直觀化,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與消化吸收。因此,充分利用學具,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
2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發(fā)揮學具實效性的對策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一味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具的作用和價值,整體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2.1 充分發(fā)揮學具作用,引導學生制作學具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學具,以此來優(yōu)化數學教學質量。一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具的作用。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今天,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科學優(yōu)化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注重學具的利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課程內容來選擇適宜的學具,還可以自行制作針對性的學具,或者對傳統的學具進行改良,確保它們能夠真正為優(yōu)化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而服務。教師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引導他們先制作簡單化的學具,有效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2.2 強化學具利用的指導,引導學生操作學具
學具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也是幫助學生建構形象思維與數學內容的重要橋梁。但小學生可能缺乏對學具的整體認知,這就使得他們在學具利用中不得章法,難以提升學具利用成效。為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科學利用學具。在學具利用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示范,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的方法來提升學具利用質量。同時,教師還可以明確學具的利用目的,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和任務來利用學具。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展示學具的利用過程,必要時還可以邀請學生來進行課堂演示。不同學生具有差異化的思維,在學具利用過程中也會體現出差異。通過展示或者演示,還能夠達到啟迪思維、共享知識的作用。
2.3 廣泛搜集數學學具,提升學生實踐素養(yǎng)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具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但一直以來,學具的利用或者展現都比較局限,雖然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升教學質量,但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拓展思維,從相對狹隘的課堂環(huán)境中脫離出來,積極從生活實踐中整理和搜集數學學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學具來嘗試探究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如在《米、厘米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米尺、卷尺等來開展測量活動,嘗試測量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如餐桌的長寬、電視的長寬、防盜門的高度等等。當學生對測量活動有了初步的認知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制作1米內的標準測量尺。再比如在一些簡單的數學計算題中,涉及到數與數之間的比大小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擺脫數手指的限制,積極利用生活素材來制作學具。
2.4 開展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學具的利用價值,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生具有較強的獵奇心理,低年級的學生的課堂自律意識相對比較淡薄,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引導他們利用學具來進行數學探究。一方面,教師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他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來開展深入探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未體現學具的價值,教師應該為他們設置相應的探究任務,鼓勵他們充分總結某一問題中學具的不同利用方式。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則主要以他們的探究結果的多少為主要評價標準。比如在“個位數+個位數”的計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合作學習,不斷發(fā)揮想象力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學具來進行計算。如計算“9+8=?”時,有的小組可能會采用“數一數”的方法來計算總和,繼而得出結果,有的小組則可能會采用“湊整法”,從“8”中借個“1”,將“9”湊成“10”,以此來快速獲得計算結果。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巧妙設計探究性的任務,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內容以及學具來開展課外合作探究,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3 結論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fā)揮數學學具的重要作用,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整體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聚焦核心素養(yǎng),構建和樂課堂——淺析如何構建和諧快樂的數學課堂[J].王小娟.亞太教育.2016(20).
[2]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有效性的研究[J].李朝輝,曹飛飛.現代交際.2017(03).
[3]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J].王沛.課程教育研究. 2017(02).
[4]互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及策略分析[J].葉秀英.學周刊.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