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遠聰 鄭建華 鄭俊德 陳文濱
[摘要]目的:探討散結子癰湯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附睪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診于我院86例的慢性附睪炎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組各43例,對照組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散結子癰湯,3個后觀察CESI各項評分和附睪腫塊面積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3.72%)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67.4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CESI各項評分顯著性下降,附睪腫塊面積顯著性減少(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CESI各項評分的下降和附睪腫塊面積的減少更為顯著(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慢性附睪炎,能改善附睪腫塊面積和降低CESI各項評分。
[關鍵詞]散結子癰湯;慢性附睪炎;癥狀指數評分
[中圖分類號]R2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5-230-02
慢性附睪炎是我國男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可出現在各個年齡段,尤其好發(fā)于中青年。由于治療時間周期長,且難于治愈,嚴重損害患者的自信心。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生素、抗炎或手術療法,但均難于根治。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患有該疾病的男性患者大幅增加,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患者造成明顯的影響。中西醫(yī)結合法被普遍認為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為此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筆者利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附睪炎86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收集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就診于我院慢性附睪炎患者86例,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3例。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患者簽署知情同意后開展該研究兩組間的年齡和疾病分布無顯著性的差異性(p>0.05)。
1.2診斷標準參照《男科病診治學》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診斷標準:陰囊單側或雙側有疼痛感,伴有下墜感,甚至可牽扯至同側下腹部、腹股溝或大腿內側等部位;查體時可觸及患側附睪異常腫脹,硬化或腫塊,伴有輸精管和精索增粗;具有三個月以上的男科疾病史,如:急性附睪炎、慢性前列腺炎或精囊炎等;彩超檢查提示附睪結節(jié)性增大,內部呈現低或稍強回聲,并伴隨豐富的血流信號。
1.3納入標準(1)年齡大于20周歲且小于50周歲;(2)診斷為氣滯血瘀型慢性附睪炎;(3)能完成相應的問卷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一個月內未服用其他藥物。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規(guī)格:0.1g/粒,廠家: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051),每次2粒,每天2次,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1.4.2治療組給予對照組基礎治療+中藥湯劑治療,自擬中藥方劑散結子癰湯:荔枝核30克、橘核30克、昆布20克、海藻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浙貝母15克、小茴香15g、川芎15克、丹參12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烏藥10克、紅花6克、穿山甲3克,一天一劑,煎服,分早晚服用,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1.5觀察指標
1.5.慢性附睪炎癥狀指數(CESI)分值(1)癥狀指數評分,疼痛(或不適)分值,按疼痛頻率分為0-5分,嚴重程度分值,按其嚴重程度分為0-10分。(2)生活質量評分:根據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受影響程度.將分值分為0-12分。(3)總評分,把癥狀指數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相加,將分值分為0-27分。
1.5.2附睪大小和附睪腫塊面積大小采用彩超測量治療前后慢性附睪炎患者附睪大小和附睪腫塊面積大小。
1.6療效評價標準治愈:CESI總評分和附睪腫塊面積減少率在80%以上;好轉:CESI總評分和附睪腫塊面積減少率在30%-79%;無效:CESI總評分或附睪腫塊面積減少率在30%以下,其他無明顯變化者。
1.7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兩組療效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經過三個月治療后,對照組治愈7例,好轉2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67.44%;治療組分別為16例、20例、7例,總有效率為83.72%。兩組間經秩和檢驗Z=-2.935,p=0.03<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經過三個月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CESI各項評分呈顯著性降低(P<0.05),治療組呈極顯著性降低(P<0.01);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CESI各項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經過三個月治療后,兩組附睪腫塊面積顯著性減少(P<0.05),對照組減少程度更為明顯(P<0.05)。詳見表3。
3討論
慢性附睪炎是男科門診常見的一項疾病,好發(fā)于20-39歲的青壯年男性中青年。西醫(yī)認為其主要病因是各類致病菌經輸精管逆行干擾附睪組織而誘發(fā)其間質水腫和充血的炎癥反應,若沒有及時治療,會發(fā)展為附睪間質的肉芽腫和纖維增生,從而導致附睪硬結。由于附睪管腔的堵塞和血睪屏障的作用,使得藥物難于進入附睪組織,藥物濃度達不到有效治療濃度,所以目前常規(guī)的抗生素、抗炎藥療法欠佳,對于病情遷延不愈或者反復發(fā)作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但會給患者帶來生育力下降甚或因心理障礙。在長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適,成為慢性附睪炎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藥療法在減輕慢性附睪炎患者的疼痛感、減少附睪腫塊面積和抗組織增生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
中醫(yī)沒有慢性附睪炎病名的記載,多將其歸為“子癰”和“痰核”范疇,由于各家學派對慢性附睪炎病機認識眾說紛紜,沒有統(tǒng)一的分型標準,治療上方法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但以氣滯血瘀型最為常見,其病機是病邪侵犯足厥陰肝經,導致肝氣郁結,氣血瘀滯,痰血凝結而成,氣血瘀滯,不通則通。
本研究根據慢性附睪炎的病機病因特點。自擬方劑“散結子癰湯”治療慢性附睪炎。荔枝核、橘核有有散滯祛寒,行血中之氣的功效,專治厥陰肝經環(huán)繞陰器,最宜氣滯血瘀所致的疝氣、睪丸腫痛等癥,同時又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抗纖維化的藥理作用,能改善附睪組織瘀滯狀態(tài),促進結節(jié)消除。昆布、海藻具有軟堅散結.消痰的功效,是治療睪丸腫痛的常用藥,通過降低附睪血管的通透性和抗血栓凝聚.起到減少附睪炎癥物質釋放,改善附睪組織內微循環(huán)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作用。通過本次研究顯示,通過三個月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83.72%優(yōu)于對照組的67.44%(P<0.05),能明顯降低和減少在CESI各項評分和附睪腫塊面積(P<0.05);全方配伍能專人厥陰肝經,可以使附睪的炎癥物質得到吸收和消退,使水腫狀態(tài)和附睪管腔內閉塞或梗阻的病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使附睪組織纖維化和增生得到抑制。最終,為疏肝理氣、行氣活血法治療本病提供了依據。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慢性附睪炎患者,能減少附睪腫塊面積,減輕疼痛不適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