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述勤 林立霞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高患者飲食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方法:選取2016年2月王2018年2月在門診部就診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應用信息調查表、自我效能量表以及飲食控制行為量表調查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以及影響因素。結果:調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與自我效能為正相關關系(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與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病情嚴重程度、在職與未在職等因素相關(P<0.05)。分析顯示,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P<0.05)。結論:自我效能直接影響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因此在給予護理干預時必須重視對患者自我效能的培養(yǎng)與提高。
[關鍵詞]2型糖尿病;飲食行為;影響因素;自我效能;病情;文化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5-018-01
糖尿病是21世紀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現(xiàn)今我國成人糖尿病發(fā)病率高達11%。因此,臨床對糖尿病的治療十分重視。糖尿病綜合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的主流,其中飲食治療是最重要的基礎治療,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機體代謝,并發(fā)癥預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于患者的治療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本研究簡單探討了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門診部就診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41例;年齡在46-76歲,平均年齡(61.29±3.46)歲。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均在18歲以上;患者意識清醒、語言表達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I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
1.2方法 應用信息調查表、自我效能量表14]以及飲食控制行為量表[5]調查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以及影響因素。信息調查表內(nèi)含患者姓名、年齡、文化水平、是否在職、婚姻情況、飲食習慣等。飲食控制行為量表總分30分,24分及以上為飲食控制行為良好,12分及以下為飲食控制行為差,12分-24分之間,為飲食控制行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總分30分,24分及以上為自我效能良好,12分及以下為自我效能差,12分-24分之間,為自我效能一般。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l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與自我效能為正相關關系(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與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病情嚴重程度、在職與未在職等因素相關(P<0.05)。附表一。多元素分析顯示,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需長期綜合治療的疾病,患者需要長期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才能夠保證血糖水平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才能夠避免不良反應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自我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飲食管理,合理飲食、科學飲食、營養(yǎng)飲食直接影響到機體中血糖水平的含量,直接影到糖尿病的治療效果。應用自我效能量表采集相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年齡小于60歲、文化水平低、在職與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與飲食控制行為評分比較低。60歲以下的在職患者,社會活動比較多,應酬較多,外出就餐次數(shù)較多,因此他們的飲食控制行為評分較低。就職患者因為社會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因素隱瞞自己的病情,在飲食上更為放縱,自身對于糖尿病的了解也不多,因此自我效能評分與飲食控制行為評分較低。病程短的患者認為自己的病情并不嚴重,沒有真正認識到糖尿病對于機體的危害,對于健康飲食的重視不夠強,因此自我效能評分與飲食控制行為評分較低。相反,未在職,60歲以上,文化水平高以及病程長的患者,對于自身疾病比較關注,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參與較多,對于糖尿病的了解更深,對于飲食管理更為嚴格。自我效能評分與飲食控制行為評分比較高。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行為影響因素有年齡、文化水平、病程長短等。在平時的診療活動中,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病程長短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問診、宣講、囑咐,以引起患者自我管理的提升,才能有效降低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