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龍洞壓眾奇
徐霞客夜宿臨武靛江鋪,次日清早起來,打聽附近有什么好看的。得知東北方向十里有個龍洞,景色奇特,不禁喜出望外。他早聞龍洞之名,卻沒料到相隔如此之近。于是,將行李寄存在旅館里,即刻出發(fā)!
龍洞有什么好?徐霞客考察后給予的評價是:“足壓倒眾奇矣”“此洞品第固當(dāng)在月巖上”。與龍洞作參照的月巖,在徐霞客的“永南洞目”中,位列第一。龍洞呢,比“第一”還“第一”。
“龍洞煙云”為臨武八景之一。煙云的形成,是由于洞內(nèi)外的溫濕差。洞內(nèi)空氣濕度大,溫度恒定,在洞口與外界空氣相遇,凝結(jié)成霧。洞中無風(fēng),煙云便靜而不流。徐霞客入洞即見“百柱千門,懸列其中”。龍洞正面有兩個入口,右邊一個較大,進洞腳下即是懸崖,不便行走;左側(cè)一個較小,但入洞平坦。古人游覽,多走左側(cè)小洞口?,F(xiàn)在龍洞開發(fā)后,將右邊大洞內(nèi)鋪上臺階,成了主入口。
大廳內(nèi)石柱、石筍多而密,千姿百態(tài)。有的頂天立地,有的懸空倒掛,有的尖頭向上;有的苗條,有的粗壯。柱、筍之間,有的如宮殿之門,有的如秘閣之窗,帷帳俱全。與別處石灰?guī)r單一的灰白不同,這里石質(zhì)晶瑩剔透,或玉白,或淺藍(lán),或棗紅,形如彩繪。難怪徐霞客感嘆“從來所歷諸洞,有此屈折者,無此明爽;有此宏麗者,無此玲瓏。即此,已足壓倒眾奇矣?!?/p>
秀巖風(fēng)月品題刻
秀巖是臨武一處引人注目的勝景。因位于縣城南面十五里,距離不遠(yuǎn),加上緊傍臨武至廣東連州的大路,交通很是方便,故古時往來于此的達(dá)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絡(luò)繹不絕,詩文題刻連篇累牘,名氣大得很,“秀巖風(fēng)月”為臨武八景之一。
徐霞客游臨武,去秀巖是必須的。
他清早從縣城出發(fā),渡太安橋,經(jīng)鄺家村,跨迎榜橋,過深井坪,秀巖就到了。他并未仔細(xì)考察秀巖內(nèi)景,而是順道繞出洞外,對這里的山形地貌作了一番品評。
徐霞客筆下出西洞、入東洞的山溪,伏流于亂石間,現(xiàn)在由于水位抬高,看起來就像一口長一百來米的條形池塘,東洞口淹得只剩上方的一點間隙,不留心還看不出來。
西洞的上方是秀巖,入巖仍然要跨過洞前的橋。不過徐霞客走過的木橋,已于康熙年間改為石拱橋。從清人譚紹程的游記里,可以得知此橋名仙橋。
秀巖的確名不虛傳。洞口寬敞,高約三十米,寬約十五米,深約六十米(不算支洞)洞內(nèi)光線充足,利用自然光即可看清形貌??拷纯谔帲且蛔^音神龕,旁邊木架上掛著一口銅鐘。
右側(cè)洞壁上,刻著米芾題刻的“秀巖”。洞內(nèi)正面則刻著南宋時臨武縣令趙汝瑄的“無盡藏”。此外,還有宋、明、清各代石刻、碑刻二十余處,琳瑯滿目,楷、行、草兼?zhèn)?,題記、詩詞、游記雜陳,是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少年蘇耽老神仙
在徐霞客游郴州留下的八千二百余字的游記里,有一千三百多字寫蘇仙嶺,其中又有五百八十字記述蘇仙的故事。
蘇仙嶺是一座孕育過神仙、被神仙佑護并且以神仙的稱謂命名的山。因為這座山,郴州城蒙上了神奇、神秘、神話的色彩。
從出生、成長、修煉到升仙、顯靈,蘇仙的故事如此完整,并且各有載體,使虛無飄渺的傳說鍥入了若隱若現(xiàn)的真實性。
據(jù)古籍記載,蘇仙名叫蘇耽,生于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升仙于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在中國的神仙譜系里,蘇耽算得上老資格了。這個幾乎無所不能的“神仙”,卻有著凄涼的身世。他剛出生便被拋棄,在人間只活了十三年。但是,他以至善至純的胸懷,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福祉。
徐霞客用了兩個半天游歷蘇仙嶺,在嶺上住了一晚。
徐霞客的“承天寺之夜”
自森口下行五里,徐霞客搭乘的運煤船停泊于柳州灘。因煤船太小,他在鄰船的拖樓上借宿一晚。
這一夜,月光晶瑩,為近一個多月來所無。江流浩蕩,山色隱現(xiàn)。靜靜的樹影,閃爍的街市燈火,遠(yuǎn)近映襯。徐霞客不禁感嘆道:“蘇東坡承天寺夜景不是過也?!?/p>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的一個超短章,全篇如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無限風(fēng)光在郴口
離開郴州城后,徐霞客乘船順流而下,六十里至郴口。
郴口是郴江匯入耒水(東江)的水口。
當(dāng)時暮色降臨,停了的雨又下起來。徐霞客本想逗留一下,所坐的船又要連夜趕往程口,他怕晚了點另外找不到船,只得跟隨而行。
他看到郴江自東南來,耒水從正東至,匯合之后,水勢大增。又從志書上得知了耒水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地域的情形等。
觀水之后,他還點到江濱的一座山,名叫曹王寨?!吧綐O險峻,暮不及登,亦無路登也”。船不等人,天色已晚,加之無路可登,阻住了徐霞客探險的步伐。
徐霞客船出郴口的時候說:“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寸土無麗?!比f般皆好,就這“無”字讓人糾結(jié)。這么好的江山,怎么能“無麗”呢?于是,有的專家說:《徐霞客游記》有個版本中“無”作“絕”,“絕麗”就是美麗到了極點。飛天山官網(wǎng)甚至把這句話修飾了一下,作為景區(qū)的廣告語:“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無一山不奇,無寸土不麗?!?/p>
其實,不用費這么多心思去推敲琢磨、改頭換面。這里的“麗”,應(yīng)該是“附麗”的意思?!按缤翢o麗”,就是絕壁上一寸土都黏附不了。而純石無土的峭崖,正是山之奇的上上境界。 (摘自《陪徐霞客游湖南》 譚民政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