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小學生的啟蒙作文,歷來是師生棘手的問題。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都覺得無從下手,怎么辦呢?日常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細致地觀察事物,多閱讀課外書,積累好詞佳句,提高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促使他們經常練筆,從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體驗生活,注重觀察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是攝取客觀事物的窗口,是小學生獲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也是客觀事物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對于三年級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觀察,只有親自去接觸事物,仔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才能寫出比較真實生動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學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觀察首先要明確觀察對象,如人物、景物、環(huán)境等,對于人物,可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去觀察;對于景物可從遠、近、高低不同角度去觀察;對于空間位置變化,地點的轉移按順序去觀察。并在觀察中做到細致、深入。如我在讓學生寫《春天來了》這篇寫景文章時,我領學生一起去觀察我們學校四周的美景,師生一同,這個談景物的聲,那個談景物的色……大家各抒己見,熱鬧非凡。這其間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美,領略美、描繪美,并隨時記在小本子上?;氐浇淌液?,大家再議論議論,學生就有話可說了,有事可寫了。寫完后再挑選優(yōu)秀作文在班上范讀讓學生欣賞,當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及時讓學生欣賞我的作文,借此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寫作時有所借鑒,再讓學生讀自己的作文,修改、謄寫。
二、積累詞語,豐富語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文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怎樣積累和豐富語言呢?一是讓學生認真學習教材中的每篇課文,積累好詞佳句;二是廣泛閱讀課外書,積累豐富的詞匯。如我?guī)先昙壵Z文課后,先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時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諺語等要求并熟讀背誦,學習運用,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讀比賽,講故事,成語接龍等有趣的有益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詞匯的興趣和積極性。從生活中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如在網(wǎng)上查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游或外出時留心觀察并做好記錄。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在課本上,要求背下來的一定要背下來,獨立閱讀優(yōu)秀語段也要求他們背誦。在欣賞課外習作時,就讓他們摘抄那些好詞佳段,這樣持之以恒,學生習作時可信手拈來,豐富了作文的詞匯。
三、模仿寫作,秩序漸進
模仿就是臨摹。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尤其是兒童的天性。作文是一種技能,客觀存在著某種規(guī)律。有位作家說:“使用語言是一種技能,任何技能都具備兩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蹦敲茨7碌姆独褪菍懽饕?guī)律和模式的范本,是形象化的寫作理論,是小學生認識寫作規(guī)律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引導學生將范例為框架去寫作練習,從而使學生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秩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能,提高寫作能力。我從句式,片段,篇章三方面漸進的。
(一)遣詞造句的模仿
語言是構建文章的基石,好語言的準確使用,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我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句式訓練。首先在教學中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加以內化運用,學生能用具體的語言,重點詞語表達清楚,如教學《畫楊桃》的倒數(shù)第二段中的“和顏悅色”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詞是描寫怎樣一個神態(tài),學生觀察后理解了這個詞再用詞寫一個句子。二是在學習課文中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時,領略其精妙之處并進行潛移模仿,如教學《珍珠泉》一課時“……水泡射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這句用的排比和比喻,描寫了太陽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頭上的情景,再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感受文字描寫的流動中的美,色彩絢麗。借此學生去寫花、草、水等,大多數(shù)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
(二)構段的模仿
了解段的構成,形成段的概念,是寫好作文的橋梁和支柱。學生剛開始作文,對一段中句子與句子的聯(lián)系很難把握。因此要加強片段的模仿。如教學《翠鳥》第二自然段,作者通過頭部、背部、腹部三方面來寫翠鳥的顏色鮮艷,待學生懂得后,我趁熱打鐵,進行讀寫結合,按照這種寫法寫《小貓》《喜鵲》《媽媽》為題進行模仿。
四、豐富想象,拓展空間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是學生道德、智力、技能諸方面的綜合鍛煉和綜合反映,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進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可見,沒有想象力的科學發(fā)明和藝術創(chuàng)造就停止不前。作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想象,用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他們就會自然地把握想象貫穿于整個作文之中,這樣,學生作文的思路就不會閉塞,內容就不會空洞,立意就不會不新。
綜上所述,我深深的體會到:不管是應試教育的昨天,還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教好小學生的啟蒙作文,首要是觀察生活,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直接的感受和所見所聞,因為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積累詞句是寫作的橋梁和支柱,想象是寫作時打開了思維的閘門,語言想象的載體,構架則是寫作的主心骨,模仿又是用別人的風格,詞句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