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1.艾灸療法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其不僅是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最古老的醫(yī)療方法之一,也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療法是一種利用艾絨(利用艾葉作為原料制定的)在人體體表穴位上進行燒灼、溫熨,借助于灸火的熱力和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能夠起到扶正祛邪、溫通氣血和防治疾病的療法。按照中醫(yī)理論觀點,艾灸療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在于艾葉,艾葉性溫、味苦辛,可入腎經、脾、肝等,不僅能溫血活血、袪濕散寒,還能止血止痛、健胃強身,再借助于灸火的熱力與經絡穴位進行結合,其便能達到防病強身、回陽固脫等功效,對各種病癥均具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如對呼吸系統(tǒng)疾?。ò员茄?、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消化系統(tǒng)疾?。ò阅c炎、慢性胃炎等)、骨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等。因艾灸療法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若夏天貪涼患上“空調病”,也可采用該法進行治療。隨著艾灸療法在現代臨床的廣泛應用,現代臨床也加大了對其的研究,現代藥理學證實,艾燃燒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對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作用強于未燃燒的艾的甲醇提取物,在局部皮膚上施灸可顯著減少皮膚中過氧化脂質。并且現代研究證實,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適應于機體治療且十分有效的物理因子紅外線,原因為其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其中主要成分為近紅外線,而根據物理學原理可知,任何物體(包含人體)均可發(fā)射和吸收紅外線,紅外線包含近紅外線和遠紅外線兩種類型,相比于遠紅外線,近紅外線可被機體吸收和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高,最高可達10mm,并且,其還能通過神經—體液系統(tǒng)對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進行傳遞和對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激勵,因此,艾灸時的紅外線輻射不僅能提供活化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tài)細胞,同時還能提供能量促進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和代謝活動,再配合特定穴位的經絡傳導,可顯著提高紅外線輻射的穿透力,從而促進其將更多的能量送至病灶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另外,還有研究指出,在艾灸療法紅外線的輻射刺激下,還能使人體免疫激活素被激發(fā),這種免疫激活素不僅能調節(jié)男性雄性激素和荷爾蒙分泌,消除其早泄、遺精等疾病,還能調節(jié)女性雌性激素和荷爾蒙分泌,并促進其卵巢功能增強,從而消除其閉經、痛經、不孕癥等。
2.艾灸療法的優(yōu)勢
中醫(yī)學家普遍認為“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患者行針刺治療無效時,改用艾灸療法施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其能彌補針灸治療的不足,也從側面反映出艾灸療法具有眾多的應用優(yōu)勢,具體來說,艾灸療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適用癥較廣,歷史上,艾灸療法曾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證實,其對百余種疾病均具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如桂金水在《近十年來灸法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中指出,艾灸療法在治療支氣管哮喘、乙型肝炎、肺結核、橋本氏甲狀腺炎、心腦血管疾病、抗癌、抗休克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2)安全無副作用,行艾灸療法不需將任何藥物注入患者體內,就能對人體的各個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使其恢復到良性運轉以達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因此,其一般無任何副作用。(3)操作簡便,方式溫和,對于一些簡單的疾病,患者在家便可自行進行灸法操作,且艾灸本身屬于溫和灸,可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到溫熱舒適。(4)治療效果持久,作為一種自然療法,艾灸療法不僅能幫助患者調節(jié)機體整體,還能調理其病變之“根本”,從而能發(fā)揮持久、穩(wěn)定的治療效果。
雖然,艾灸療法是一種歷史悠久、安全、有效的自然療法,但其也具有一定的體質和疾病禁忌,如肝陽上亢體質和處于某些疾病急性期人群不適合做灸療,另外,人們在過度興奮、疲勞、大怒、大渴、大饑、大飽等極端狀態(tài)下也不適合做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