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俄羅斯為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所以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因為俄羅斯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所以學好本節(jié)內容對學好其他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內容在地理思維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鑒性。
【學生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半學期地理,本學期在前面章節(jié)的學習中也了解與掌握了一個大洲及了解一個國家的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讀圖能力與歸納分析能力。在設計的 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巧設問題,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完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課堂活動的多樣化也符合七年級學生認知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通過讀圖說明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認識俄羅斯是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世界面積最大)。傳統(tǒng)上是個歐洲國家。(2)在地圖上指出俄羅斯的臨海和主要鄰國。(3)認識俄羅斯地形、氣候的特征及分布特征。(4)知道并闡明緯度位置與氣候特點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2)通過大量圖表的展示,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2)激發(fā)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心理,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更多地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的積極性。
【教材重難點】
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難點:(1)俄羅斯氣候的成因。(2)俄羅斯自然環(huán)境的區(qū)域差異。
【教學過程】
導入:
時事關注
最近的薩德事件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放普京的圖片,我們來看看普京對薩德事件的態(tài)度。由此導入新課,帶領大家來學習俄羅斯。
學生活動
1:看視頻,談感受。其實,同學們從剛才的視頻中可以獲得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的相關信息。對比中國,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對俄羅斯有個初步的印象,學生會從冷的角度分析,也可以對比中國的氣候,讓學生談感受。世界是學生的教材,利用時事,激發(fā)學生思考,愉快進入課堂學習氛圍。
[走進俄羅斯——圖知位置]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首先,了解俄羅斯在世界的位置
學生活動
2:閱讀地圖,談談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俄羅斯位于亞洲的北部,歐洲的東部,橫跨亞歐大陸的北部。這是其在世界的位置。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又如何呢?海陸位置:周邊的海域和鄰國。
學生活動1:假如某位同學是俄羅斯,周邊同學根據(jù)其方位說出自己所代表的海域名稱。
學生活動2:開火車的游戲,從第一個同學開始,以中國為起點,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說出俄羅斯的陸上鄰國。
教師總結: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北鄰北冰洋,西鄰波羅的海,西南臨黑海。陸上鄰國一共有14個。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緯50度和70度之間,地處北溫帶和北寒帶的一部分。經(jīng)度范圍在東經(jīng)20度和西經(jīng)170度之間,跨東西兩個半球。東西跨度大。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是地跨亞歐兩大洲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的東西距離特別的長,坐普通的列車需要三天的時間。
看俄羅斯亞洲和歐洲部分的城市分布,請同學們觀察并思考:1、俄羅斯亞洲部分面積大還是歐洲部分面積大? 2、俄羅斯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亞洲還是歐洲?3、為什么北京奧運會,俄羅斯代表隊出場時介紹是歐洲國家?
學生活動3:基礎自學:假如一位同學沿60°N緯線從西向東到太平洋沿岸,沿途他會經(jīng)過幾個地形區(qū)?跨越幾條河流?請你閱讀俄羅斯地形圖之后告訴他。
檢驗活動:任意抽取學號。按照順序,從左向右,依次說出自己代表的地形區(qū)和河流的名稱。其中伏爾加河位于東歐平原上,鄂畢河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上。地勢高低:西低東高,北低南高。
設計意圖:針對地形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將全班同學置身于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qū)中,通過參與,明確地形區(qū)的分布特點,通過集體參與舉手感知學生掌握情況。課堂不是面向個別學生,而是全體同學。
[解讀俄羅斯2——圖析氣候]
過渡:剛才同學們提到了氣候的因素,下面我們來了解俄羅斯的氣候。
讀圖分析:1、俄羅斯的氣候類型主要有哪幾種?2、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
首都莫斯科和雅庫茨克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兩個城市的氣溫和降水量卻存在很大的差異。
閱讀氣溫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二者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雅庫茨克地處中西伯利亞高原,地勢高。還有海陸位置的影響,莫斯科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因此,氣溫年較差小,降水量多,而雅庫茨克氣溫年較差大,最冷月平均氣溫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在雅庫茨克以東,還有更冷的地方。
閱讀資料: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寒極生活? ——播放視頻
據(jù)西班牙《國家報》報道,當奧伊米亞康的漁民從冰面下把魚打上來后,僅需30秒魚就會凍上,僵硬得如同一塊板子。這里的人不知道牛奶的液態(tài)是什么樣子,因為商店里賣的都是象牙色的一塊塊牛奶冰坨。氣溫只要下降到零下52℃,學校就開始停課。
了解了俄羅斯的地形和氣候特征,你就能理解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慣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合作探究]:喀秋莎的故事
我是俄羅斯女孩喀秋莎,我家?guī)缀趺款D飯都要吃土豆,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的高樁上,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窗。我爸爸喜歡喝伏特加酒。我爺爺說他們小時候招待貴客才吃加鹽的面包。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設計意圖:設計這個活動探究題,有多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這節(jié)課主要是講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而自然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人文環(huán)境,所以通過分析人文環(huán)境特征可以對自然環(huán)境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其次,生活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地理回歸生活,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世界雖然如此奇妙,但我們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
【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區(qū)域 地理的學習,基本上方法比較一致,如何在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使學生感受到每一個區(qū)域的魅力,就是在備課過程中常常思考的。俄羅斯是我們的陸上鄰國,也是世 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在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更加愉快的學習《俄羅斯》這節(jié)課,作者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將知識活動化,將每一部分知識利用一個小的活動或者全班性的活動進行詮釋,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在問題的設置中,不再是冷冰冰的設問,而是回歸生活,從生活的角度設問,使學生利用所學知 識分析,不僅實現(xiàn)了“跳一跳,摘蘋果”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滿足與成就感,學習信心大大加強。
作者簡介:謝慧婷(1996.6~),女,籍貫:福建三明,福建師范大學,學歷:2018級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