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文
摘 要:伏安法測量電阻是電阻測量中一種常用的測量方法.在歷年高考經常出現它的身影,但不少同學在學習中對這種方法認識上模棱兩可,以致于在測量中應采用哪種電路以及測量值偏大、偏小的問題上無所適從.下面所介紹的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認識上的誤區(qū),判斷起來得心應手。
關鍵詞:伏安法;測量
1.原理:歐姆定律I=U/R
2.兩種測量電路
如上圖所示[a]為外接法,[b]為內接法,圖中R為待測電阻.由于電壓表、電流表分別有分流、分壓的作用,因此兩種方法測量都有誤差.設電流表內阻為RA,電壓表內阻RV.
(1)采用外接法測電阻時如圖[a]:I=IR+IV? UR=u,所以R測=U/(IR+IV)=U/(U/R+U/RV) (2)采用內接法測電阻時如圖[b]:I=IR , U=UA+UR,所以R測=U/I=UA+UR/I=RA+R>R內接法測量值偏大 ,當R>>RA時,R測=R即測量值越接近真實值.大阻值采用內接法. (3)測量電路的選擇: 由于電流表的分流作用與電壓表的分壓作用,造成表的示數與通過負載的電壓與電流真實值之間存在誤差,為減小此系統(tǒng)的誤差,應慎重選擇電流表的內外接法,方法如下: ①直接比較法:當待測電阻RX﹤﹤RV時,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很小,選擇外接法;當待測電阻RX>>RA時,安培表的分壓很小,選擇內接法. ②臨界值計算比較法:當待測電阻阻值與電壓表、電流表的阻值相差不多時,要計算兩種接法的相對誤差,可用RV/R與R/RV相比較 ③試觸法: 若RX.RA.RV的大小關系事先沒有給定,可借助試觸法確定內、外接法. 如圖所示所組成的電路,其中電流表已事先接好,拿電壓表的一個接線柱 去分別試觸M、N兩點,觀察先后兩次試觸時兩點表示數變化情況,如果電流表示數變化比電壓表示數變化明顯,即說明接M點電壓表分流作用引起的誤差大于接N點時電流表分壓作用引起的誤差,這時應采用內接法﹔如果電壓表示數變化比電流表示數變化明顯,即說明接N點時電流表分壓作用引起的誤差大于接M點時電壓表分流作用引起的誤差,這時應采用外接法。 由此可見測量電阻的伏安法可概括為四個字:外小內大﹕小電阻用外接法,大電阻用內接法;采用外接法測量值偏小,采用內接法測量值偏大. 例1:用伏安法測某一電阻RX阻值,現有器材如下: 待測電阻RX[阻值約5Ω,額定功率為1W] 電流表A1[量程0-0.6A.內阻0.2Ω] 電流表A2[量程0-3A,內阻0.05Ω] 電壓表V1[量程0-3V,內阻3KΩ] 電壓表V2[量程0-15V,內阻15KΩ] 為了較準確測量RX阻值,電壓表、電流表應選___________并畫出測量電路. 解析:由待測電阻RX額定功率和阻值的大約值,可以計算出待測電阻RX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的值. 例2.某待測電阻阻值約為100Ω左右,提供電壓表阻值為300Ω,電流表內阻為2Ω,現用伏安法測量該電阻的阻值,問電流表選用哪種接法測量誤差較小? 例3.某同學用伏安法測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他先將電壓表接在b點,如圖所示,讀得兩表的讀數分別為U1=3.0V I1=3.0mA,然后用電壓表接在a點,讀得兩表的示數分別為U2=2.9V,I2=4.0mA,由此可知電壓表應接在____點,測得R值應為____Ω. 解析:比較兩次讀數可知:△U=3.0-2.9=0.1V,△I=4.0-3.0=1.0mA;△U/U=1/30,△I/I=1/3,可見電流表讀數變化顯著,表明Rx阻值較大,因此采用內接法,即電壓表應接在b點,而R=U1/I1=1000Ω。 參考文獻: [1]閆培新.“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設計實驗拓展[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07):67-70. [2]趙至瀅,李朝兵.伏安法測電阻改進方法探討[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8(03):16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