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杜宇
課外閱讀課內(nèi)化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種較為成功的探索。學校已經(jīng)根據(jù)從化區(qū)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開設了課外閱讀指導課。但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存在疑惑,以小學高年級為例,同一本課外書五年級的師生用,六年級也在使用。教學目標有什么區(qū)別?具體指引又是什么?無論是課內(nèi)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最終目標指向都是學生閱讀力的培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通過再次進行課堂觀察和實踐,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目標定位的問題有了更為明確的認知。
一、依托標準,明確大方向
課外閱讀指導課的目標制定首先要依托《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即第三學段)學生閱讀方面的要求如下圖1。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于都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圖1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三學段閱讀目標的表述
2013年廣州市出臺并推廣的《廣州市義務教育學科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標準》(下稱<評價標準>)是對課程標準的細化,可以在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學中起到引領作用,能讓教師把握準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教學目標更明確。筆者根據(jù)《評價標準》 中閱讀部分的教學目標,整理出五、六年級的具體要求,并細化目標如下表。
從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評價標準》對高年段的閱讀目標拓展和運用解讀非常具體和細致,它從內(nèi)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去制定了評價的準則,能幫助一線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有助于科學地開展評價與監(jiān)測。因此,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課的目標定位上,首先要依托國家的《語文課程標準》和廣州市的《評價標準》,明確教學目標的走向。
二、立足教材,抓準訓練點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每個單元圍繞不同的專題整合、組織教材內(nèi)容,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發(fā)掘單元課文與課外閱讀材料之間的共性與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學生的語文學習放到更為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去,充分發(fā)揮課內(nèi)外各元素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性提高。五年級上冊學習《七律長征》時,可閱讀描寫長征書籍文章,進行簡單的比較閱讀。這種同一主題的拓展還可以輻射開去,如《橋》可以鏈接《在柏林》等文章,感受小小說在寫法上設置懸念、結(jié)局意外的特點;《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可以引入小嘎子偷聽大人們討論任務一段,體會小嘎子的聰明機靈……我們還可以針對教材中文本的題材或教學點,選擇相反或類似的文章進行課外閱讀,以增強或削弱反差,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五年級上冊學習了《落花生》,課外閱讀就可以提供說明文體裁的《花生》,拓寬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的同時,也感受到散文與說明文的區(qū)別。
三、基于學情,提高針對性
課外閱讀指導課目標的定位除了要“依托標準”“基于教材”,還要把握好學生知識體系的前后銜接。同一知識點,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即便是同一個年級,上下學期的要求也是有所區(qū)別的。在教學中,要基于學生的學情,對知識點特別是行為動詞不同的表述,然后把相關目標落實到課堂學習中。以《三國演義》為例,如果是五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目標可以是:第一,運用學過的方法概括書籍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在閱讀、交流中初步學習通過賞析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第三,在交流中感悟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如果是六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目標可以提高到:第一,運用賞析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第二,通過辯論曹操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命運;第三,感悟名著魅力,學習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
對比五六年級人物主題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表述從“初步學習”到“運用”,從感受人物形象到關心人物命運。教學目標的提升是基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已有儲備,對知識進行組織或重新組織的。
四、引入導圖,檢測可視化
課前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將課時目標、結(jié)構以圖表的形式構建。課中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支持合作的探究。在課堂上,我們引入思維導圖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充分展現(xiàn)其課堂主角地位。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遨游漢字王國》,筆者由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拓展了其中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是“走近秦始皇”采用收集資料、制作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了解秦漢一統(tǒng)的基本史實,理解秦始皇的功與過,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為兩組,課前布置任務單,分別研究秦始皇的過與失。通過在課外收集資料,課內(nèi)合作交流,梳理資料,探討人物的功過影響,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客觀、綜合地評價歷史人物。
綜上所述,從“依托標準,立足教材,基于學情,引入導圖”四個方面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目標進行選擇與確定,并把目標意識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