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霞
【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guān)性。方法:將90例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者作為研究樣本,90例研究樣本均接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測定,測定后統(tǒng)計樣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并分析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guān)性。結(jié)果:病變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組,1、2、3支病變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組,且不同病變程度組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越高,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越嚴重。
【關(guān)鍵詞】 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冠狀動脈病變;相關(guān)性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需早期預防、及時診斷和治療。近年來有學者指出[1],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可作為評估冠心病事件危險因素之一。為了進一步明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guān)性,以便為臨床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判斷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筆者對90例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現(xiàn)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90例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者作為研究樣本,90例研究樣本接受檢查時間均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男女比例為59:31,年齡為33-76歲、均值為(51.67±3.43)歲,收縮壓、舒張壓均值分別為(131.54±13.56)mmHg、(80.69±6.45)mmHg?;颊呔阎獣?、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研究,且已將心肌病、心臟瓣膜病、體質(zhì)肥胖或過輕、惡性腫瘤、合并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以及冠狀動脈造影禁忌證等患者排除在外,另本研究也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根據(jù)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jié)果分為病變組56例和正常組34例,其中病變組又根據(jù)病變程度分為1支病變組27例、2支病變組17例和3支病變組12例,分組后對比各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法:從患者股動脈處進行穿刺,并在肝素化后分別插入左冠和右冠導管進行造影,若發(fā)現(xiàn)病變明顯,則再實施連續(xù)拍照,最后由導管室和放射科醫(yī)師共同分析造影結(jié)果。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檢測方法:在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其3ml周靜脈血液作為樣本,在每分鐘3000轉(zhuǎn)情況下離心10min,離心后取血清并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 AU5800)和全自動免疫分析儀(雅培 AXSYM)及相應(yīng)的試劑盒分別對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
1.3 數(shù)據(jù)處理
計量和計數(shù)數(shù)據(jù)分別用()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
2.1 正常組和病變組比較
病變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8.80±3.63)umol/L、血尿酸水平(369.54±24.56)umol/L均分別高于正常組的(9.52±2.63)umol/L、(300.54±20.52)umol/L,(t=12.971、13.722,P=0.000、0.000)。
2.2 不同病變程度及正常組組間比較
1、2、3支病變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組,且不同病變程度組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胸痛是其主要臨床癥狀,易與其他導致胸痛癥狀的疾病相混淆,從而影響其疾病的早期治療,增加患者病死的風險[2]。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目前臨床上診斷該疾病的金標準,在冠心病的診療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其屬于有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患者接受度相對較低,因此尋找一種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的判斷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情況的方式也十分必要。
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1、2、3支病變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組,且不同病變程度組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確實與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考慮是因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會引起患者機體內(nèi)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并可通過促進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削弱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保護作用,引起泡沫細胞的形成而促進患者血管壁進一步增厚和形成硬化斑塊,另外還可通過促進凝血惡烷的生成來激活凝血作用,而血尿酸則可促進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的激活、血管活性物質(zhì)的釋放以及脂質(zhì)的沉積,并可通過引起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以及增加血小板黏附性,另外其結(jié)晶鹽還可沉積在血管壁,并可衍生炎癥反應(yīng)[3-4]。
綜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均在冠狀動脈的病變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與其病變程度密切相關(guān),臨床可通過測定二者水平來輔助冠心病的預測和診斷。
參考文獻
[1]宋艷東,陶英,王蘇等.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與冠脈病變的相關(guān)性[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7,26(4):430-433.
[2]張愛文,巨名飛,丁振江等.多種危險因素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9(14):3906-3907.
[3]王茜,陰赪茜,孫俊平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病案,2015,21(7):88-90.
[4]李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4):1765-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