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邵韞天
摘要:隨著電視娛樂文化不斷深入發(fā)展和電視節(jié)目不斷更新?lián)Q代,越來越多的外國優(yōu)秀電視作品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中,《老友記》這部美劇在中國觀眾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力。這不僅僅是因為劇中的俊男靚女,更重要的是因為其精彩接地氣的劇情以及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作為一部經(jīng)典美劇,其經(jīng)典和到位的翻譯手法也是很多人喜歡《老友記》的關鍵原因之一。本文介紹了劇中主要的幾種翻譯手段,并對其中的翻譯方法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老友記;美國文化;美國語言;恰當翻譯
1 幽默語言翻譯的功能對等理論
1.1 幽默的定義
幽默分為情景幽默和言語幽默,言語幽默是幽默發(fā)揮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所有語言中非常生動、鮮活的部分。幽默也是喜劇電視節(jié)目的首要特征,是交際雙方動作或說話的行為。但即便說話人精心組織了非常幽默的語言,由于語言環(huán)境、文化差異等原因聽者不能理解,那么幽默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幽默必須是理性而不是感性的,必須有一系列觀眾所熟悉的社會規(guī)范,且情境及組成部分必須與周圍的環(huán)境不相適應。最后,必須對涉及的人不造成傷害。當滿足以上條件時,人們就會發(fā)笑。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失去幽默效果。
美國人創(chuàng)造幽默的方法有文字游戲、自我貶低、重復、反諺語、夸小、黑色幽默等。對于《老友記》來說,其中的幽默元素應用得非常到位,比如說它的語言特色和一些經(jīng)典臺詞的應用,就處處可以彰顯出這部幽默情景劇的精彩特色。
1.2 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奈達提出,翻譯需要堅持內容第一,形式第二。在無法同時實現(xiàn)形式與內容對等的情況下需要選擇內容對等,盡可能地實現(xiàn)形式對等。奈達提出:讀者在欣賞翻譯文本時出現(xiàn)的反應要與原文讀者在欣賞原文本時出現(xiàn)的反應基本相同。
如,英語成語“spring up 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為“蘑菇”,但譯為漢語多為“雨后春筍”,而不是“雨后蘑菇”,因為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更為熟悉的成語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筍”。
1.3 幽默語言翻譯的方法
1.3.1 直譯法
直譯法適合翻譯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句式普通的幽默和情景幽默等情況。因為他們的語言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聯(lián)想意義一致,直譯直接就可以達到幽默的效果,譯文也滿足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
1.3.2 歸化法
當幽默蘊含一些文化色彩(比如,parody嘲仿)難以通過直譯的方法展現(xiàn)的時候,就要以目的語讀者的感受為翻譯準則,滿足幽默的功能為目的,采取歸化補償手法。歸化補償就是將源語言的習慣、文化傳統(tǒng)進行調整,將目的語作為調整歸宿,利用符合目的語語言習慣的方式來將源語言翻譯出來。
2 聯(lián)系《老友記》中的具體文本進行分析
《老友記》中的翻譯,尊重作品本身所要表現(xiàn)出的意思,在翻譯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證其美式英語環(huán)境的原汁原味。不僅要求要做到翻譯的詞要達意,另外也應當做到根據(jù)實際情況,在翻譯時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適當?shù)貏?chuàng)新與再創(chuàng)造,《老友記》的翻譯就緊緊圍繞著既尊重語言和文化本身,又進行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的原則,最終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與趣味性的完美統(tǒng)一。
2.1 功能對等理論在《老友記》字幕翻譯中的運用
《老友記》的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類型文本。譯者要為譯入語觀眾傳達大致相同的劇情信息, 實現(xiàn)原語影片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達到“功能對等之效”,從而實現(xiàn)休閑娛樂放松的目的?,F(xiàn)舉例如下,在老友記第十季第八集,當Monica(莫妮卡)和Chandler(錢德)辛苦準備了豐盛的感恩節(jié)晚餐而Ross(羅斯), Joey(喬伊)和Pheobe(菲比),Rachel(瑞秋)因各自的事情遲到時,喬伊用一個玩具大手指著菲比,有了以下對話:
Joey: We figured we could be late because you’d be on time.
喬伊:我們本以為你們不會遲到的。
Pheobe: Don’t point that thing at me, Tribbiani.
菲比:別用這個指著我,老崔!
在美國,熟悉或要好的朋友之間往往只叫其first name,而忽略其last name。同樣,在中國,親密朋友之間也是省略姓氏。在上述情景下,顯然喬伊的行為讓Pheobe有些惱火,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用手指別人,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無法讓人接受的。于是,菲比就對喬伊用了其姓氏Tribbiani。譯文中選用了“老崔”這個詞,告訴了觀眾菲比喊了Joey 的“姓氏”以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很好的。可是,不足之處在于在中國,“老+姓氏”往往表達的是對此人的尊重,這顯然違背了劇中菲比的本意。
再看下面一個場景,此段對話摘自《老友記》第三季第14 集,當時菲比的曾經(jīng)的唱歌伙伴萊絲麗(Lesile)回來找到菲比后想跟菲比重新開始一起唱歌,可菲比無法原諒萊絲麗曾經(jīng)的背叛,回絕了她的請求。后來菲比心里原諒了萊絲麗,可不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萊絲麗的電話。這時Monica 勸她直接給萊絲麗打電話。
Monica:Why don’t you just call her? You obviously want to.
莫妮卡:你干脆打電話給她吧,看你就知道你很想打。
Pheobe: 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
菲比:你自以為很了解我。
Monica: Well, don’t you wanna?
莫妮卡:你不想打嗎?
Pheobe: Yeah!
菲比:想。
Monica: So I do know you.
莫妮卡:所以我是很了解你。
Pheobe: That’s what I said.
菲比:我就是這么說的。
原語中的“why don’t you…”雖為問句形式,卻通常用來表示委婉的建議方式。譯文中處理成陳述句,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若按原語的句式結構翻譯為“你為何不直接跟她打電話呢? ”似乎疑問的成分更強一些,這顯然不是原語影片的真正目的。下面菲比說了一句“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其中重讀了“so well”,且結合當時她的神態(tài),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其中的語氣表達出來。字幕翻譯中用了“自以為”來表達這種情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筆者認為此處沒有必要進行“語義補償”,不妨翻譯成“你以為你有多了解我! ”
在菲比說了“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這句話后,按正常邏輯,人們會覺得菲比并不想打電話,于是就有了莫妮卡的反問“Well, don’t you wanna”, 譯文省略了 “well”一詞的翻譯,在此,筆者認為可以試將其翻譯成“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菲比和莫妮卡的對話之間有一個過渡緩沖,不至于太生硬。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當一方對另一方的說法表示懷疑時,適當?shù)靥砑右恍┱Z氣詞來緩和氣氛都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添上“那”字,也跟劇中莫妮卡的神態(tài)動作相吻合。
接下來菲比的回答,“Yeah! ”及其翻譯在劇中字幕并未給出,是筆者添補上去的。筆者認為此處既不可翻譯成“是”也不可翻譯是“不是”,因為兩者皆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和說話邏輯。
奈達的對等理論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說明,即如果用形式翻譯會使譯文讀者產(chǎn)生誤解,則譯文必須進行靈活處理,此處筆者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言語習慣,翻譯成了“想”,消除了誤解,從而能夠達到功能上的對等。菲比的這一不合邏輯的表達,也讓莫妮卡開始較真“So I do know you”,字幕翻譯中給出的是“所以我是很理解你的”。
筆者認為應該將上文中的“do”的強調作用顯示出來,且“so”可以處理成“那么”或“那”,整個句子試翻譯為“那我還是了解你”更好得體現(xiàn)出莫妮卡的“較真”,而這也恰恰符合劇中人物角色莫妮卡的性格特點。在劇中,菲比說話往往出人意料,不合邏輯正是她的特色。所以下文又有了“That’s what I said”,翻譯成了“我就是這么說的”,可以體現(xiàn)出菲比的另一面——“投機取巧”。
2.2 直譯法和歸化補償法——俏皮話在《老友記》中的翻譯
情景喜劇中的俏皮話是指利用一個較短的句子來表述幽默,這種幽默通常沒有任何的鋪墊,而能在短時間內引發(fā)觀眾的笑聲。作為情景喜劇中幽默常用的表達手法之一,如果俏皮話不能得到有效的翻譯,劇中的幽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傳達。
Ross: Hi!
羅斯:嗨!
Joey: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
喬伊:這家伙向我打招呼時,我就想自殺。
此處,譯者采取了直譯的方法進行了翻譯,再現(xiàn)了原文的幽默效果。直譯對于英語情景喜劇中的俏皮話來講,是一種可行的翻譯策略。因為俏皮話的幽默效果很多都是結合情景喜劇的場景和語境來取得的。中國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可以結合劇中的場景來理解人物的對話。
再看以下這處例子:
Joey: I’ve got a science question.
喬伊:我有個科學上的問題。
Ross: Hmm?
羅斯: 什么?
Joey: If the Homo sapiens,were in fact Homo sapien,is that why they’re extinct?
喬伊:直立人是直的,怎么還絕種了呢?
Ross: Joey,Homosapiens are people.
羅斯:喬伊,直立人不是直人。
Joey: Hey-hey,I’m not judging.
喬伊:原來如此。
在這一段對話中英文詞組“Homosapien”時源自于拉丁語, 其中“Homo”的含義是“人”,而“sapien”則為智慧,這個詞組即 為“智人”,是全體人類一同擁有的名稱。
而Joey對這個詞組了解不多,只知道這個詞組是和遠古時期的人類有關。而且“Homosapien”與“Homosexual”的構詞結構相似,都是以“Homo”作為前綴的,就以為“Homosapien”是與同性戀有關的,所以才問 Ross, “智人滅絕了是不是因為他們是同性戀?”而Ross卻解釋, “Homosapien”是人類,但是由于ROSS使用的是“people” 這個簡單的詞匯,所以又讓Joey形成了Ross誤認為他歧視同性戀的誤會。
而要對這一對話進行翻譯,使用中文難以完整復制英語詞匯的構成特點,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只能使用歸化補償,所以可以將字幕翻譯改為上述結果。通過字幕翻譯的歸化補償,中國觀眾則可以與源語言觀眾一樣感受到對話的幽默,這也是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最終目標。
2.3 雙關在《老友記》幽默翻譯中的運用——直譯還是歸化
雙關(或稱雙關語)是一種修辭效果,它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特點,有意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手法。雙關的應用可使語言表達含蓄、幽默。
英語中的雙關很多無法在漢語的雙關中找到對等,因此在翻譯時,譯者大多采取了直譯的方法。這雖然較能為漢語觀眾所理解和接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幽默的傳達。
雙關是《老友記》中運用的比較多的幽默手法,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也能夠理解和運用不同的幽默方式,比如說在錢德勒和菲比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得了解到雙關語言在幽默語言及其翻譯中的典型性。
Chandler: It doesn’t matter. I just don’t want to be one of those guys that’s in his office until twelve o’clock at night worrying about the WENUS.
錢德: 我不在乎。我只是不想坐在辦公室,半宿半宿地擔心“WENUS”.
Rachel: …the WENUS?
瑞秋: WENUS?
Chandler: Weekly Estimated Net Usage Statistics. Processing term.
錢德: 每周估算凈用量統(tǒng)計。這是電腦處理的術語。
Rachel: (sarcastic) Oh.That WENUS.
瑞秋: 噢,那個WENUS啊。
由于中文里沒有一個詞能與“WENUS”和“每周估算凈用量統(tǒng)計”對等,譯者采取了直譯的方法,而這種翻譯策略就使原文由于語音雙關所產(chǎn)生的幽默效果無法得到體現(xiàn)。
Ross: 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where I was playing football with my kid.
羅斯:我昨晚夢見我和我兒子在玩足球。
Chadler and Joey: That’s nice.
錢德和喬伊:真溫馨。
Ross: No, no, with him.
羅斯:不,是用他玩。
此處的with在英語中有“和”與“用”兩個意思。羅斯想表達的是第二個意思,但是在當時的語境中,錢德和喬伊想當然地認為是羅斯和兒子一起玩球。
原文應用了英語雙關中一詞多義的特點,通過詞語的歧義來達到幽默效果。
其實對于英語情景喜劇中雙關語的翻譯,歸化不失(下轉頁)
(上接頁)為一種好的翻譯方法。按照PeterNewmark (1988)的觀點:歸化是“最自然的翻譯形式,是將源語文化轉變?yōu)槟康恼Z文化,進而重寫文本?!痹谡劦诫p關語翻譯時,他認為“如果某一雙關語的目的只是為了逗樂,有時可以用另一則相關但意義不同的雙關語來加以補償”。
Ross: Rachel,did you proof read these?
羅斯:瑞秋,這些你已校對過嗎?
Rachel: Uh…yeah,why?
瑞秋:對,有問題嗎?
Ross: Uh, nothing, I’m sure they’ll be impressed with your excellent compuper skills.
羅斯:沒事,只是他們對你的電腦“枝巧”一定會印象深刻的。
瑞秋在打簡歷的時候,把computer拼成了compuper,這個拼寫錯誤在原文中達到了一個詞語雙關的效果。由于在中文里,無法找到一個詞能與之對等并達到同樣的幽默效果,于是譯者巧妙地把雙關轉移到了skill這個詞上面,將其譯成了“枝巧”,與漢語的“技巧”形成了雙關。雖然這個翻譯沒有忠于原文,但是通過歸化的方法很好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幽默。
從上面的多段對話中,我們能夠充分地了解到這里雙關語言的幽默手法技巧。雙關的語言運用,無論是語音雙關還是語義雙關都讓電視劇本更加具有感染力。
3 總結
《老友記》作為一部非常成功的美劇,能夠受到大家的廣泛歡迎,肯定是有其獨到之處的。情景劇特有的幽默性語言風格,以及國內團隊在引進這部喜劇作品時對其進行的恰如其分的語言翻譯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老友記》幽默語言翻譯采用了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直譯、歸化補償?shù)确g策略,以彌補源語言中的文化負載詞在目的語言中不存在的情況,使得翻譯的結果更加符合目的語觀眾的表達習慣。
其自身的幽默式語言風格以及在翻譯之中保證其意思的原汁原味,值得現(xiàn)在國內很多的喜劇電視制作人與翻譯者學習,這部情景劇的引入特別是對幽默語言的翻譯對我國喜劇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也起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娟.功能對等翻譯理論下《老友記》的幽默語言翻譯[J].海外英語,2018(02).
[2] 王晶晶.《老友記》的幽默語言賞析[J].現(xiàn)代交際,2018(07).
[3] 趙海艷,王苗苗.《老友記》中幽默語言的語用成因分析[J].電影文學,2017(06).
[4] 侯曉瑩.論《老友記》中的幽默語言的字幕翻譯策略[J].科技信息,2017(06).
[5] 王蕊娜.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老友記》幽默語言翻譯中的運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6
[6] 劉偉偉,孫占偉.從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和《老友記》看英漢幽默語言的對比[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4).
[7] 沈金花.《幽默翻譯的目的論分析:老友記》[D].蘭州大學,2008.
(作者單位:1.紹興文理學院;2.浙江財經(jīng)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