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娜
摘要: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一直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近些年體經(jīng)學院不斷努力對體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及學生日常的體育文化生活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與改進,但與其它兄弟院校相比較,囿于歷史和場地設施等原因,體育教學課一直不能將“終身體育”和“個性發(fā)展”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體育教育方式多元化是素質教育長期以來的發(fā)展趨勢,是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一直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從實際調查出發(fā),結合我校具體情況對體育教學課的授課模式、授課內容、評價方法以及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順應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改革;身體素質
1前言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傳授運動技能、傳播體育健康和體育競賽知識,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其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強健的體魄和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實則緊密相關,如同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同為走向成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本文從實際調查出發(fā),從基礎著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2012年9月入學的部分新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的主題是:“我理想中的大學體育生活”,內容主要包括幾方面:一是授課模式;二是授課時間;三是授課內容;四是體育教學課的考核與評價;五是校園體育文化生活。調查得到了數(shù)百名學生的支持和參與,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shù)據(jù),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眼睛基礎。
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
3教學改進與改革措施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中國大學生體質調查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與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學生或者過重或者過瘦…… 十八九歲的大學生,正應該是生氣勃勃、青春健康,為何如今變得如此“羸弱”?由此可見,多為大學生提供一些鍛煉場地和器材,保證每周有充裕的體育鍛煉時間,配備專職體育指導教師,保證體育課和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能正常開展,是當今勢在必行的任務,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
3.1授課模式的改進
現(xiàn)行的授課模式是一二年級每周一節(jié)體育必修課,每周一次100分鐘的體育鍛煉,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杯水車薪的,身體鍛煉應該是需要有一定強度和連續(xù)性的。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他們身體素質各有差異,但每個人都有參與體育鍛煉的意愿,只是趨于各種原因,導致他們失去了體育鍛煉的機會,這種原因是多樣。針對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議:
一是在保證每周100分鐘的體育必修課以外增設“大選修課”。目前一年級的體育必修課內容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力量、耐力、協(xié)調性訓練等,二年級才有各個項目的選修。一年級新生入校后,年齡小,精力充沛,對體育運動熱情高漲,需要開設更多項目的選修課,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娛樂、交流、健身的平臺。所謂“大選修課”是指選修課的對象不要有年級和專業(yè)的限制,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參選,按項目和選修人數(shù)分成自然班;選修的科目要豐富多彩、多種多樣、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選修課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即在每學期初根據(jù)選修人數(shù)進行安排,這樣既整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滿足了各個年級的學生學習各項體育技能的需求。
二是增設體育輔導員。學生在日常的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建議每天在課余時間設置體育輔導員,體育輔導員可以是由體經(jīng)學院安排體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擔當,也可以是各個學院向體經(jīng)學院以學期為單位聘請體育教師擔當。
三是體育選修課面向全體師生。體育選修課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天的下午,選修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還要面向廣大教職工。
3.2授課內容的改進——“終身體育”與“個性化發(fā)展”舉齊并重
3.2.1注重“終身體育”教育
體育鍛煉原本就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生命在于運動”不單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信仰。大學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年輕一代終身體育意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手段。
具體措施可以在每學期的體育教學課中增加一節(jié)體育理論與體育健康知識的理論教學課,或是增設“導引養(yǎng)生”、“食療保健”、“運動損傷急救”、“自然災害急救與自救”、“次生災害的避免與救助”、“女性保健知識”等選修課,為學生提供健康指導,拓展學生的體育運動知識,將體育與生活有機融合,使學校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進而使每一個學生形成受益終身,逐漸形成個性化的體育生活方式,這不僅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體育的目的,也是高校終身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
3.2.2教學科目多元化,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教學科目多元化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2012年10月10日“爬樹課”在廈門大學正式開課了,這門備受爭議的“攀樹運動課”竟然深受學生追捧,60個選修名額被很快“搶光”!這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所有精力幾乎都用在書本上,他們缺少或無法得到爬樹之類的生存本領和體育運動,不僅身體素質大面積滑坡,而且造成了運動技能的缺失。為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體育教學課也應“按需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廣的教學內容。由于我校場地設施和人員安排等因素,導致現(xiàn)有的教學科目較為單一,一年級的教學科目學生不可選擇,二年級的教學科目可選擇的項目少,除了足籃排等傳統(tǒng)大項目外,一些“與時俱進”的新興項目開設較少,在這個奧運文化愈加盛行、生活需求愈發(fā)增長的時代里顯然顯得過于單薄、黯淡。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即在原有的體育課科目基礎上進行再度豐富。800米、1000米、跳遠、跳高、鉛球等傳統(tǒng)體育科目無疑構成了體育課的堅實框架,在保證學生體質提高的同時增添一些喜聞樂見的項目,如:跆拳道、空手道、輪滑、沙灘排球、太極拳、擊劍、高爾夫、壁球等項目,打破刻板的教學內容,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今后的求職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使課堂內容更加廣闊。
二是,針對女生多的特點,開設受女生親睞的體育項目。從生理上講,女生的肌肉粘滯性強于男生,比男生會更多一些先天的惰性,只有引發(fā)女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很好的掌握技能,樹立體育鍛煉的觀念、培養(yǎng)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健美操、瑜伽、形體訓練、女子防身術、打沙包、花式跳繩、體育舞蹈等,都是女生喜聞樂見的項目。
3.3授課方法的改進
3.3.1授課前的預知
體育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充分調動每個同學的運動積極性,在教學中達到一定運動的效果,并引導學生講課堂教學內容融入生活中,形成運動習慣、掌握基本運動技能。但是,體育教學課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時間,遠不能達到學生身體鍛煉的目的,要想充分利用每周這僅有的100分鐘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可以利用當今迅猛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
3.3.2晨練
一日之季在于晨,沙河的早晨空氣清新,這些來自蟒山森林公園的氧氣是健身健腦最好的補品。跑步是一種可以運動全身,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動,而且早晨跑步可以令人以精神煥發(fā)的狀態(tài)開始新的一天。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有晨練的要求,但苦于缺少練習指導和自身惰性,不能長期堅持。若是體育老師組織學生晨練,這樣就可以起到督促和指導作用
3.3.3走出校園,
體育教學課的場地不應該局限于運動場,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我校的地理位置優(yōu)越,周圍就近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可根據(jù)時節(jié)的變換和氣候的變化,由體育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組織一些大型體育群體活動。
4.結論與建議
4.1授課模式的改進,即在原有必修課的基礎上面向全體師生增設選修課;再設立體育輔導員,指導學生日常體育訓練和比賽。
4.2授課內容的改進,即注重“終身體育”理念的培養(yǎng)的同時,教學科目多元化,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jīng)大學 體育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