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國學的逐漸復興,語文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小學語文,因為漢語是中國的母語,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能夠很好的接受語文的學習,語文學習涉及到閱讀能力、交際能力能各個方面,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些很大的幫助。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推動了語文的發(fā)展。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并以小學三年級作為研究的主題,借助教學案例以期能夠更好的進行講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
前言:小學語文教學通常存在著“費事多、效率低”的問題,而且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一味地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教師只能讓學生耗費大量時間來死記硬背一些知識,來進行大量的刷題,從而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但這種方式不僅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并沒有任何的幫助,而且會讓小學生厭煩語文學習,從而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僅僅靠背誦默寫來提高語文成績是不會持久的,語文成績也不能真正的提高,就算語文成績提高了也不能很好的保持。這種教學方法也違背了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難以具備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對新課標的概念認識不足
新課標的概念,就是指新課程改革各方面的措施、策略等,是以開放和合作探究為主題的。但是,在進行新課改的時候,并沒有充分的對廣大地區(qū)的教師進行一定的培養(yǎng),當然,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人口數(shù)量眾多,難以對全國各地區(qū)的教師進行培訓,教師甚至對新課程改革沒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導致在一些地區(qū)的教學只是打著新課程改革名號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是一味地進行講解,并沒有很好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能很好的深入,學生難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和新課標的概念相背離,并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背離了教育部進行新課改改革的初衷。
(二)教師缺少對全體學生語文學習的關注和培養(yǎng)
教師所實行的小學語文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主要表現(xiàn)在對對成績優(yōu)秀學生素質的關注和培養(yǎng),沒有注重對全體學生素養(yǎng)的關注,教育的本身就是針對全體學生,幫助全體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但是不盡如人意的學生更需要教師不斷的努力,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不努力是缺乏一定的關注和鼓勵。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之中,成績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很好的學習教師所教的語文知識,而且還能夠積極正確的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但是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代表全體學生這個知識點充分掌握了。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全體學生語文學習的關注,這樣雖然會耗費教師一定的精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在班級中營造一定語文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三)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入
小學語文學習是比較基礎的,學生所學到的也是也是一些基礎的語文知識,但是語文是博大精深的,是一種涉及各個方面的學科,所以學生僅僅學習語文的基礎,可能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迷惘的感覺,因為對其中一些知識學生會不知所云。而且教師進行文本的解讀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學生學到的也是一些表面的知識,學生就不能夠深入的了解語文,就不會明白語文的內涵,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語文沒有深入的了解的話,對語文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是很難理解清楚語文,理解不好語文就學習不好語文,這會影響學生語文的學習。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積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避免被動接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不應該僅僅只是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應該是通過書本上知識的講解和教師一定的語文拓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文,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樣,教師“填鴨式”的教育,只能讓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而且沒有很好的尊重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不斷的思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比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這篇課本進行深入的了解,讓學生明白雷鋒叔叔以及雷鋒叔叔的一系列實際,也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許可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的精神。比如說在同學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成績好的同學要主動去幫助他,在同學某一方面沒有做好而沮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鼓勵他,幫助他。在教室有什么情況需要班級里的人配合的時候,學生完負責任,認真主動的配合好教師的工作。
(二)提倡學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反對閉門造車的自學方式。
一個人的思維、力量、能力總是要相對有限的,而小學語文的學習往往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合作,而且在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很好的學習語文知識,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友誼,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而且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能夠更好的解決在語文學習心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在《小柳樹和小棗樹》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進行實地的研究,讓他們去具體了解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區(qū)別,他們的外觀、顏色、形狀、生活習性等等都記錄下來,還可以去對其他自己喜愛的一些樹進行一定的研究。這個工作量是比較大的,所以學生需要分工寫作,共同的完成這些教師布置好的任務,學生在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好語文,然后可以讓學生具有一種集體的意識,具有集體榮譽感等等。
(三)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是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而且?guī)熒g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白學生在學習語文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幫助學生更好的對語文進行學習了解,從而相應的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從而更好的進行語文教學。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成績不理想,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鼓勵他,和他一起來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從而改善語文教學,讓語文教學越來越好。而且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新課改對于教師教學的一種要求。
結束語: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發(fā)展現(xiàn)今的語文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第一,教師對新課標概念認識不足,難以真正將新課標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第二,教師缺少對全體學生語文學習的關注和培養(yǎng),推行“精英教育”,難以促進全體學生語文學習,第三,教師對教材文本的了解不夠深入,對學生理解語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解決這三個問題也有些相應的策略,首先,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去學習語文,避免被動接受現(xiàn)象的發(fā)生,然后,教師要提倡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反對閉門造車的自學方式,培養(yǎng)班級的集體感。最后,教師需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深入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針對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的改進自身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語文的學習,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姚奕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1):41-42.
[2] 李瑩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yōu)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01-101.
(作者單位:廣西平南縣官成鎮(zhèn)官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