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近年來,STEM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一大熱門話題。伴隨著STEM在我國的落地,許多學科都開始了對STEM教育融入不同學科的探究,STEM教育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在此之中,尤其以數(shù)學、物理、藝術等學科為盛,語文、英語等語言文化類的學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發(fā)展STEM教育融合的方面有較大的局限性,導致與其他學科相比相對滯后,研究的熱度不高。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同樣急需轉變,不能再滿足于單純的學科教學,而應該開始嘗試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將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將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融入到語文學科當中,以此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科實踐能力與自我學習、探索能力等的發(fā)展。
在對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STEM教育同樣能形成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因此,筆者在嘗試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引入STEM教育的理念,形成創(chuàng)新作文的概念,經(jīng)過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其原理和理論體系產(chǎn)生了一些看法,并以《沖浪紙飛機》的科技作文寫作為例,對STEM與語文的學科融合嘗試探討,借助STEM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素質要求為視角,探討教師在教學中運用STEM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影響。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shù)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其中科學在于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技術和工程則是在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改造世界、實現(xiàn)對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數(shù)學則作為技術與工程學科的基礎工具。生活中發(fā)生的大多數(shù)問題需要應用多種學科的知識來共同解決,STEM在教育領域主要的體現(xiàn)在于不同學科的融合。
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有“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無論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主張的“從做中學”還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倡導的“教學做合一”,都認為教育是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成長,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通過課堂來獲取信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復雜的社會中通過實踐來學習。STEM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在于讓學生在寫作時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養(yǎng)成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探究問題的學習的習慣。
小學四年級的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學生由低年段向高年段過渡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把握好這一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對今后的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但在對四年級進行作文教學時發(fā)現(xiàn),四年級學生在寫作文時無論在選題方面,結構方面和描寫方面都形成了一種公式化。如記敘一件難忘(有意義)的事,一般都是寫玩“老鷹抓小雞”、同學之間互幫互助、跟家人去游樂場游玩等。寫一個難忘的人基本上都脫離不了老師帶病上課,同學考試借筆給自己,父母徹夜不眠照顧生病的自己等等。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多種,一是部分老師為了迎合考試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了固定的寫作模板。更主要的原因是孩子欠缺生活經(jīng)驗,缺少對生活樂趣的體驗,造成缺少寫作素材,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嘗試把作文教學轉變?yōu)橐环N有生活氣息的,有趣味性的,培養(yǎng)學生會寫作,愛寫作的能力,我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了STEM,形成了創(chuàng)新作文的教學模式,并在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寫一件你認為最難忘、最有趣的事情,要求寫得具體、生動)中設計了一節(jié)《沖浪紙飛機》的創(chuàng)新作文課堂教學。
語言文字是人類表達相互交流,表達觀點的基礎,雖然STEM所代表的學科的融合并沒有涉及到語文,但是要將所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記錄和傳遞,離不開的終究是文字,因此,在作文寫作中巧妙地融入STEM,同樣可以做到無縫連接。為此,筆者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首先,進行選材。在選材上,不能夠為了融入STEM而生搬硬套,要實現(xiàn)有機的融合,就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課題《沖浪紙飛機》適合于多種類型和角度的寫作需求。如寫成說明文,可以有條理地寫出制作沖浪紙飛機的過程;如寫成記敘文,可以充分描寫做和玩沖浪紙飛機的樂趣。如寫一個人,還可以細致地描寫某同學在練習沖浪紙飛機時的不服輸?shù)木竦鹊取?/p>
第二,制作學習資源。確定了選材后,要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由于STEM所倡導的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時語文課堂與數(shù)學或其他學科的活動課有所區(qū)別,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全部的探究過程,因此,課外的學習資源是學生學會制作和成功放飛沖浪紙飛機,體驗研究的學習樂趣的關鍵。我在課前會收集和制作足夠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包括:①沖浪紙飛機的這一事物的說明,其中還包括了中央電視臺第2套節(jié)目中的專題報道,以此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②沖浪紙飛機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了圖文說明和教學視頻;③沖浪紙飛機的放飛教學視頻;④學生在玩沖浪紙飛機的成功體驗的視頻;⑤沖浪紙飛機的淘寶鏈接。
這些豐富的學習資源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讓學生能夠在家長的陪同下成功體驗,加強親子感情,也有助于形成一種家庭共同學習的氛圍,這同樣是一種不可多多的寫作素材。
第三,布置課前任務。由于在課外的自主探究比較難監(jiān)控,所以會提前把需要完成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細化,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便于檢查學習進度。筆者把課前任務細化為如下的學習目標:①學會使用電腦;②學會瀏覽計算機里的資源;③在父母的參與和幫助下學會制作沖浪紙飛機;④學會放紙飛機的技巧;⑤和小伙伴們一起比賽放紙飛機;⑥學會使用網(wǎng)絡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⑦把探究過程的點點滴滴有簡單的幾句話記錄下來。
老師會通過與學生交流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問題予以解答,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同時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過程。
第四,課堂教學和現(xiàn)場寫作。在學生全面掌握了課前任務和技巧之后,學生以及親身體驗了成功的樂趣,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學生手中已經(jīng)積累了記錄的大量素材,正是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轉化為文字的時候。因此,一節(jié)創(chuàng)新作文的課堂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雖然在語文創(chuàng)新作文中融入STEM的探索有較好的效果,但其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xiàn)在:1.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較高。解決策略:對于STEM教育來說,團隊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可能讓一個老師具備所有的技術和技能,應該形成一種團隊合作的精神,充分發(fā)揮不同學科教師的特長,形成合力,分擔任務,減輕負擔,提高效率。
2.學生的學習進度差異較大。形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分為幾種:第一種是家庭原因,部分家庭在經(jīng)濟上,家長的文化程度上都較弱,難以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第二種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自覺性等個性上的差異。第三種是家長在對待新的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上的差異,部分家長可能在觀念上有偏見甚至產(chǎn)生抵觸從而影響到孩子的主觀態(tài)度。筆者認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首先要感于嘗試,勇于踏出第一步。同時要及時地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動態(tài)和家長的愿望與需求,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共同促進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利用校內(nèi)資源予以一定的幫助,或者同學之間進行資源共享。
3.學生素材的收集和積累
教師要上好這樣的創(chuàng)新寫作課,學生要寫好這樣的創(chuàng)新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素材的積累,這樣的課就會成為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切不可為了創(chuàng)新而走形式主義,本末倒置。①教師可建立固定的素材的上傳地址,用于收集電子素材,如視頻,圖片等;②通過建立交流平臺,可對文字內(nèi)容進行交流;③幫助學生建立素材收集本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把平時的點滴素材記錄于紙上;④發(fā)揮家長的陪伴與記錄作用。
4.課外資源的建設。可通過建設固定的網(wǎng)絡學習交流平臺進行資源和任務的發(fā)布。
在STEM教育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各學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STEM教育。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STEM教育也會慢慢變得更加完善,模式也會更加全面,滿足不同的需求,是教育的一大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 STEM教育存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但是,只要我們積極應對、正確引導,STEM教育將會為學校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莉莉.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之比較[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