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點40分,公共文明引導員胡雅麗準時來到寬街路口東西行站上崗。她拿出抹布,仔細擦拭著站臺護欄,同一站臺其他的引導員也各自忙著……
與此同時,城市的各個公交站臺、地鐵站臺、街道路口,都有胡雅麗的伙伴們在忙著,他們身上的“檸檬黃”外套,就好像跳動的火焰,照亮了城市,溫暖著早早出門的人們……街頭的“檸檬黃”已閃亮了17年,胡雅麗的伙伴們也達到了9000人,遍及全市2300多個公交、地鐵站臺。
劉月華是海淀區(qū)學院路附近公交站的文明引導員。有一次,一輛公交車剛停穩(wěn),幾名拿著電鋸、水桶等施工工具的乘客一擁而上。劉月華趕緊上前勸阻,可那幾位根本不聽,工具橫七豎八地堵著車門。公交司機來氣了,沖著劉月華喊:“要你們有什么用呀?還不夠添亂的!”劉月華很委屈,可她轉念一想,乘車文明不能只靠提醒,還要靠巧妙引導。她和隊友們一商量,決定試試“排隊線”。此后幾天,她和隊友們白天上崗執(zhí)勤,晚上加班畫線……連干了幾個晚上,為學院路周邊16座公交站臺畫上了150多條停車線、300多條排隊線和160多組線路數字。有了“排隊線”,乘客們漸漸地排隊候車成了習慣。為此,劉月華和伙伴們堅持了12年。
當了12年引導員的趙青榮一直在三里屯地區(qū)服務。一天,趙青榮引導中,發(fā)現了一個錢包,左等右等不見人來找。打開錢包一看,失主是一位外國朋友,錢包里不僅有現金、信用卡,還有護照。趙青榮趕緊報了警,根據線索,警察很快找到了失主。外國朋友看到失而復得的錢包里東西一樣不少,特別激動,緊緊地握住趙青榮的手,一邊說著“Thank you”,一邊拿出兩百美元往她手里塞。趙青榮沖他擺擺手:“這錢不能收。這是我們文明引導員應該做的?!?
“檸檬黃”也帶動著更多的人站在路口,奉獻愛心。去年7月,北京日報社聯合首都文明辦、市交管局等部門,在全市100個路口路段開展禮讓斑馬線示范路口試點活動,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街道、志愿者組織紛紛認領示范路口斑馬線,組織志愿者參與文明引導。
(責任編輯:丁兆丹)
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員總隊,成立于2001年。17年來,他們充分發(fā)揮了精神文明宣傳員等“八大員”的作用。如今,隊伍已有約9000人。2018年度“北京榜樣·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