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彬
今年9月,我迎來了又一批一年級新生。轉(zhuǎn)眼間,七色花中隊共同度過了小學的美好時光?;厥c點滴滴,我們一起用詩歌開啟黎明,用閱讀豐盈想象,用儀式潤澤生命,用活動愉悅成功,一起在莒文化的滋養(yǎng)下徜徉。回望七色花們從稚嫩待放到悄然綻放的歷程,思緒便如柳絮般飛散出去。
晨誦,用詩歌開啟每個美妙黎明
一年級開學之初,我們在晨誦的兒歌中引入了常規(guī)教育。簡簡單單幾句話,引領孩子們感悟文字的神奇,熏陶著稚嫩的心靈,孩子們喜歡上了這種愉快的方式。隨著漸漸長大,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到了晨誦的魔力。晨誦貼近孩子們稚嫩的心靈,令他們沉醉在語言的狂歡和幸福里。晨誦的種子,語言文字下的自由,埋在了每個七色花的心中。
那次晨誦還歷歷在目。那天,我們繼續(xù)著“謝爾大叔詩歌之旅”。
其實,詩歌的內(nèi)容十分簡單,在反復誦讀之后,我利用詩歌留白,引導孩子們重新創(chuàng)作。孩子們創(chuàng)作出了《總得有人去打掃教室》《總得有人去擦黑板》《總得有人去澆花》……比如,蕓兒這樣說:
總得有人去打掃教室
總得有人去打掃教室,
它看起來臟兮兮。
總得有人去打掃教室,
因為很多同學,
都抱怨教室又臟又亂,
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掃帚和抹布,
總得有人去打掃教室。
晨誦課后,我讓孩子們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詩作為周末特色作業(yè)完成,結果全班同學都有了自己的《總得有人去……》。宸鳴還把他的朋友請進了詩里:
總得有人去幫助小晟
總得有人去幫助小晟,
他看起來一點也不愛學習。
總得有人去幫助小晟,
因為班上的好多同學,
都抱怨小晟有很多問題,
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愛心,
總得有人去幫助小晟。
說實話,我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能用心地完成這次作業(yè),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們不光這么說,也在這樣做:班級衛(wèi)生大為改觀,每個清晨都有人搶著打掃,每天中午都有孩子主動澆花;調(diào)皮搗蛋的少了,互幫互助的多了。期末考試中,一向測驗都得“D”的小晟竟然得到了轉(zhuǎn)入我們班以來的第一個“C”……
其實,每個晨誦的日子不都是這樣嗎?在晨誦中開啟黎明,開啟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歷程。我們一起奏響過“春的旋律”,唱起過“風的贊歌”,曾經(jīng)和金子美玲共舞,和金波爺爺一起去看海,當然還有我們親愛的謝爾大叔……我們在晨誦的路上追尋著新教育的芬芳。
相約星期五,用繪本豐富孩子們的想象
書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靜心于閱讀課程,在書海中暢游,孩子可以在寧靜中尋覓自由,在自由中吮吸清新,快樂成長。從入學那天起,我和孩子們約定,每周五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自習)為我們共同的繪本閱讀時間。我們先后共讀了《七色花》《不一樣的卡梅拉》《帥帥熊的故事》《狐貍爸爸鴨兒子》等70余本繪本故事,在故事中陶冶情操,在閱讀中豐富想象。也許,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到星期五早上,就有幾個孩子湊到我面前:“老師,今天星期幾?”期待之色溢于言表。
繪本閱讀課上,孩子們陶醉于畫面的精美,沉浸于善良的世界,感悟父母之愛的偉大,體會家人的艱辛,學會了以誠相待,明白了愛的力量。將故事進行到底,成了我心底最樸實的想法。
三八婦女節(jié)前,我和孩子們讀完了《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孩子們被小兔的奇思妙想逗得哈哈大笑,陪著小兔一起攀登高山、游過小河,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幾天后的下午,一個單親家長打來電話:“李老師,您跟孩子們讀的故事真是太有用了!現(xiàn)在孩子不淘氣了,還送給我一張賀卡做節(jié)日禮物,我真高興?!币苍S,這就是故事的魅力吧!
二年級下學期的第一次“相約星期五”,我和孩子們一起把《犟龜》請到了教室里。短短40分鐘,小小的犟龜感動了70多個孩子,當故事結局美輪美奐的慶典場面出現(xiàn)時,教室瞬間變成了掌聲的海洋,那是對堅持最大的表揚。周末的寫繪作業(yè)交回來了,我又一次感到了繪本的魅力:一向“懶惰”的旻昊居然一下子寫了8頁,我們的孩子也和小陶陶一起去看海、去追逐勝利、去參加運動會……繪本故事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收獲了知識,當科學老師一次次講解都成了孩子們閱讀《神奇校車》的佐證時,那種興奮溢于言表。
三年級開始,不再和孩子們共讀繪本故事,但是看得出,繪本帶給孩子們的還有很多。每天的午讀,總有孩子從書架上抽出卡梅拉、尋找小犟龜,也許他們也要在閱讀中做不一樣的自己?也許他們要做個不斷拔節(jié)的小花?
如今的七色花們,閱讀也成了最好的習慣。每天的午讀,教室中只剩下翻書的聲音和書的芬芳。孩子們更是喜歡拽上父母共讀,一起領略故事的精彩,一起追尋書香的芬芳。
漂流日記,讓美好在記錄中沉淀
生活隨筆大多是抒寫性靈之作,可以釋放自我,減緩壓力,享受心靈的舒展與激勵。一草一木、尋常小事都可以成為抒寫的對象。為此,我們開展了“日記漂流”活動,構建豐富的情感世界,注重情、理、趣的有機整合,激勵學生愛讀樂寫。兒童的內(nèi)心是無拘無束的,總有那么多秘密要傾訴,總有那么多心曲要迸發(fā)。漂流日記則是屬于孩子們的一片能傾訴心靈的凈土、一方能暢談夢想的空間,寄托著孩子們的純真童真和創(chuàng)造精神……
孩子們記下了身邊的故事:《電視搶奪戰(zhàn)》《爭吵》《博物館一游》《冬季長跑》《排骨爭奪戰(zhàn)》《教室里“升國旗”》《魔鬼訓練》《心情百分百》……將童年的快樂與煩惱記錄下來,將美好的記憶留在心底,流淌在筆尖。
孩子們與伙伴們分享感受:思毅記錄了幫助朋友梓彤的事,日記最后寫道“回到家,我想:幫她是應該的,她要是有什么問題,我也應該主動幫她。想到這,我提筆寫下這篇日記,因為我想讓更多的學生知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覀円鄮椭鷦e人,才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世超在《鋼筆丟失案》中記下了自己鋼筆丟失又找回的過程,并發(fā)出了“不能冤枉人”的感慨;旻昊通過學煮面條記敘著收獲與快樂;小昕在期中測試后記下了“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懊惱……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在日記中,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展示自我、詮釋內(nèi)心、獲得成就感,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激情和火花,對寫作懷有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漂流日記成了孩子們最愛捧讀的一本“書”。他們欣賞著彼此的作品,篇篇日記后面都有孩子們互相贊美的語言?!皺z查路隊的過程寫得很清楚、很詳細,我要向你學習?!薄澳闾邢胂罅α耍液芟矚g你選的題材,我要向你學習?!焙⒆觽冞€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你寫得很真實,而且有大量的好詞。但是劃得太多,顯得很亂。希望以后能認真寫字,相信你會越來越棒?!薄斑@篇日記十分貼近實際,你把人物都寫‘活’了,還用上了好詞好句和名人名言,這值得我學習??墒?,這篇日記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今天早上剛下過一場綿綿細雨,大地像是被過一樣干凈?!瘧撌恰幌催^一樣干凈吧?’希望你以后不要這樣粗心喲!”……
漂流日記不僅成了孩子們的最愛,還吸引著家長們參與。在小杰《月下漫步》后面,爸爸點贊:“日記觀察具體,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有趣,寫出了父子間的愛。”小航描述了體育節(jié)后,爸爸留下了這樣的話:“參與本身就是快樂的,無論‘成敗’。希望你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思考問題,寬容友好地和身邊每一位小朋友相處,而不是隨便‘失望’。”相信,爸爸的話會成為兒子的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漂流日記是一個舞臺,孩子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書寫對人生的感悟;漂流日記是一場辯論會,在互相點評中,了解不足,彌補缺失;漂流日記是一個“練兵場”,你的成功贏得大家的喝彩,你的困惑能得到老師的悉心指導、同伴的熱情相助;漂流日記是一座“連心橋”,將同學、老師、父母結成了命運的共同體,體會著成長的開心與煩惱……
莒之史話,用心培育更美七色花
我們的家鄉(xiāng)有燦爛的古莒文化,“一書一根一圣人”是對家鄉(xiāng)文化最精當?shù)母攀?。莒文化是與齊文化、魯文化并稱的山東三大文化之一。莒地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浮來山上生長著舉世聞名的天下銀杏第一樹;也有令人拍手叫絕的歷史文化,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創(chuàng)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三十七歲時,就寫出了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巨著《文心雕龍》……莒縣豐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是莒縣的文化之根、力量之源。目前,莒縣有1項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3項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6項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55項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2014年,我申報了市級課題《融鄉(xiāng)土資源于小學語文閱讀的研究》,開設了《莒之史話》的班本課程。課程按照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將古莒文化按從遠古走來(莒文化起源)、東夷雄強(夏商時代)、鼎立齊魯(春秋戰(zhàn)國)、城陽王風(秦漢時期)、東莞文風(魏晉南北朝)、生生不息(唐宋元明清)等進行編排,將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歷史名人、傳統(tǒng)技藝、民俗風情貫穿其中,將手工制作、參觀學習等融入其中。以第一單元“從遠古走來”為例:我們精選了“三皇五帝,視民如傷。經(jīng)始大業(yè),萬古流芳。神農(nóng)教耕,遍嘗百草。軒轅黃帝,始垂衣裳。結繩記事,倉頡造字。天下為公,堯舜禪讓。大禹治水,深孚眾望。過門不入,千古傳唱”(選自《中華成語千句文》)。讓孩子們對于遠古時期的歷史有了初步認識。同時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神農(nóng)嘗百草、倉頡造字、禪讓制等內(nèi)容,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接著精選了“開天辟地、補天浴日、洗耳恭聽、己饑己溺、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成語,結合成語故事、師生解說等理解文化內(nèi)涵。導入莒地故事后,孩子們興奮到了頂點。仁善孝禮、勤政為民的舜和教化民眾、推位讓國的伯益兩個小故事成了課堂的最高潮。接著,我引領孩子反思,是不是能像舜一樣孝敬父母,能不能如伯益般主動禮讓?
從學習表現(xiàn)來看,孩子們對于《莒之史話》非常認同。彥丞主動將《莒縣地方故事集》帶到學校,告訴同學們更多、更有趣的家鄉(xiāng)歷史故事;不善言辭的小航告訴我,要把明朝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連一向?qū)W習不怎么感興趣的小浩也找出了一個嶄新的筆記本,說要做好成語的記錄,將這些成語用到作文中去……《莒之史話》課程也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漸漸豐滿,了解了東夷雄強后,我們共同來到博物館,探秘古文字,發(fā)現(xiàn)莒文化的更多秘密;學習鼎立齊魯后,小昊還根據(jù)柱厲叔的故事創(chuàng)作了簡單的繪本《千古一士》。
就這樣,在這一年里,我們在閱讀中豐盈著生命,在穿越中了解了家鄉(xiāng)。
風雨之后,聆聽花開的聲音
兩年多時光轉(zhuǎn)瞬即逝,班上70多個孩子的變化足以讓我感到幸福,激勵我繼續(xù)呵護七色花這棵幼苗。
各種“人物”迅速“平民化”:小海依然調(diào)皮,但至少他已學會了如何與孩子們和平相處;小浩衣服上仍時見泥土點點,但脖子也不再黑得發(fā)亮;子祺依然性如男生,但已知道和地板說“bye bye”……
回首孩子的成長,我倍感欣慰:柯如、穎瑩多次捧回市、縣書畫大賽大獎;思毅《網(wǎng)購的故事》獲市征文一等獎;小毅獲市“小小朗誦家”大賽一等獎;文博在市英語能力大賽中喜獲一等獎……不希求每個孩子都取得令他人仰慕的進步,但盼望看見所有孩子都更好一點。因為,這種變化是水滴石穿的。
回首和孩子們共同走過的歷程,我們得到了回報:市“新教育完美教室”評選一等獎、全國新教育實驗“十佳完美教室”、《日照日報·文教周刊》新教育專欄先后兩次專題介紹……
我們走過的路,也許稱不上完美。但是,七色花的種子已經(jīng)種下,只要我們細心呵護,這棵幼苗必將逐漸長大、開花、結果……我們期待一個個怒放的生命,期待花香滿園的那一刻,期望孩子們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