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要讓人笑的文章,就先讓人哭;要讓人哭的文章,就先讓人笑;要寫人壞,先寫人好;要寫人善,先寫人惡……
前不久,我去一所學校里參觀,有個老師邀請我看看她班里學生的作文,給點意見。于是,我抱著交流的態(tài)度翻閱了一下孩子們剛在上一堂課完成的作文。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作文與30多年前我小時候一樣,思路和方式幾乎毫無提升和改變。
我翻閱的那批作文,是一篇名為《慈祥的_____》的命題作文,同學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寫“慈祥的外婆”“慈祥的外公”“慈祥的爺爺”“慈祥的奶奶”。當然,孩子們的人際接觸面還不大,寫家人長輩也沒什么不妥,但讓我吃驚的是,作文大都是直抒胸臆、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我的外婆是多么慈祥,她是多么愛我,她為我做飯,還給我夾菜,外婆還經(jīng)常把飯端到我面前來給我吃,我的外婆是多么慈祥呀……
我個人是不滿意這類作文的,盡管這種寫法在中小學生中很常見,如果書寫清晰,在考試時也能得高分。但客觀地說,考試的“作文高分”和“作文質(zhì)量”,并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以這類《慈祥的外婆》為例,即便在考試中得了高分,也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
任何作文,不管情感有多真摯,只要過于平鋪直敘,就不算是一篇好作文。寫作文,一定要學會運用逆向思維:要讓人笑的文章,就先讓人哭;要讓人哭的文章,就先讓人笑;要寫人壞,先寫人好;要寫人善,先寫人惡……
以《慈祥的外婆》這篇作文為例,根據(jù)逆向思維中“要寫人善,先寫人惡”的規(guī)律,我們可以考慮采用這樣的方式:
第一部分,介紹外婆很“兇”的性格;第二部分,以簡短的篇幅列舉幾個“兇”的小例子;第三部分,正式進入這次“外婆很兇”的事例,這是文章主體;第四部分,以某個突然明白的“點”,結(jié)合闡述“兇”和“慈祥”的概念,突出自己的認知轉(zhuǎn)變,使讀者明白外婆的“兇”才是真正的“慈祥”。
世界上沒有一個長輩是從來沒有兇過的,也沒有一個晚輩是從來不淘氣的,寫長輩的兇,不必擔心這是在丑化長輩的形象。
有些老師在這方面也需要解放觀念,不要只讓學生們寫那種毫無藝術(shù)性而且虛情假意的贊頌,比如最常見的“勤勞的父親”“節(jié)儉的母親”,從文章開始到結(jié)尾,滿眼都是“勤勞”“節(jié)儉”,直到最后還來一句:“啊,我的父親真勤勞呀,我愛我的父親”。
我小時候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一篇《我的母親》的作文里,我寫道:“我的母親有時候不太在意形象,有一次她連頭發(fā)也沒有梳整齊,就來到學校給我送雨傘,使我在同學們面前有些丟人的感覺。”其實,我這樣寫的用意,是要突出“我的母親為了養(yǎng)育我們付出了太多,她為了這個家都忘記了她自己也需要梳頭”。不過,我的老師根本不管這些,她狠狠地批評我說:“你怎么可以寫你的媽媽不梳頭?你怎么可以嫌棄你的媽媽?媽媽來學校給你送雨傘,你怎么可以覺得丟人?你應(yīng)該覺得溫暖才對!”
我只能重新寫,在我重新寫的作文里,我只能和同學們千篇一律地寫道:“我的媽媽又美麗又善良,她很勤勞很辛苦,她天天給我做飯,天天給我洗衣服,她天天晚上都會講故事給我聽,下雨天的時候,她會來學校給我送雨傘,看到媽媽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我感動得流下了淚……每個人都羨慕我有這么一個又美麗又善良的媽媽,啊,我愛我的媽媽……”
不管你的情感有多真摯,你寫的事件有多真實,只要從寫作的角度來說,這樣的作文就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的。
逆向思維不是什么寫作技巧或訣竅,而是對生活和對作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還是以《慈祥的外婆》為例,它的逆向思維應(yīng)該如何體現(xiàn)?
我們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你在馬路上耍賴皮非要買某個家里已經(jīng)有的玩具時,外婆兇了你;當你不吃飯哭著只想吃雪糕的時候,外婆兇了你;當你不想做作業(yè)只想看電視的時候,外婆兇了你;當你想要和小伙伴們?nèi)ズ永镉斡镜臅r候,外婆兇了你……
這并不是虛構(gòu),事實上看上去很“兇”的外婆,才是真實的外婆。當然,寫外婆的“兇”并不是為了說明你有一個“壞外婆”,而是為了說明外婆的“善良”與“慈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外婆的這種“兇”其實是一種愛和教育。
我們還可以選一個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例來著重描述。比如,以“當你想要和小伙伴們?nèi)ズ永镉斡镜臅r候,外婆兇了你”為例,然后寫出你和外婆的爭論,寫出你對外婆的不服,寫出你對外婆這種大驚小怪的不滿,寫出你對外婆的埋怨……
當你寫完這一切的時候,可以在高潮部分寫“晚飯從電視新聞里看到,有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外出游泳溺亡了”,然后這時候你才突然明白過來,外婆的“兇”其實是一種最大的“慈祥”,最后得出結(jié)論——真正的慈祥,不僅僅是抱你親、心疼你,還包括在必要的時候呵斥你!
如果你學會這樣用逆向思維來寫作文,那么這樣的一篇《慈祥的外婆》,相對來說就比那種直抒胸臆的“我的外婆是多么慈祥啊,我愛我的外婆”要好多了。說了一大通“外婆的壞話”后,回歸重點和本意,讓讀者瞬間醒悟,這才是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鮮活真實的、慈祥善良的外婆,跌宕的效果就出來了,不管是趣味性、可讀性、可信性或是作文本身的立意價值,都將會提升好幾個檔次。
學會逆向思維,作文受益無限!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