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丹
我是個脾氣比較急躁的人,年輕的時候,曾狠狠地體罰過一名犯了錯誤的學生,現(xiàn)在想起來,很后悔。著實印證了一句話:沖動是魔鬼。
今天輪我值班。早晨,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天空下著細細、涼涼的小雨,我站在新建的教學樓前,注視著絡繹不絕進入校園的學生。突然,一陣咚咚聲引起了我的注意。
學校塑膠操場南面東邊的籃球架的底座上,兩個一年級的學生在上面不亦樂乎地跳著。那不停的咚咚聲,在較為安靜的早晨顯得特別刺耳。我站在遠處,用手指了指他們,學生好像沒有看見似的,還在不停地跳著。我大聲喊了一聲:“快下來!”他們看見了我,卻沒有停止跳動的跡象。我的心中不由得有點“火”,心想:小小年紀,就這般頑劣,不管一管,哪行!
我快步走向他們,準備狠狠地訓斥一番,但轉(zhuǎn)念一想,還是先了解下緣由吧。我微笑著來到學生面前,正想問話,那兩個學生立刻從球架的底座上跑了下來。一個學生先說:“老師,我們的沙包……”學生邊說,邊指著球架。我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望去。
原來,他們的沙包扔到了籃圈的上面。他們在球架上亂蹦,只是為了將它震下。但小小的身體,哪有什么力量,根本不起作用,盡管他們蹦得很用勁兒。我說:“你們這樣做,不一定能把它震下來,還容易損壞球架,為什么不找一根長棍子呢?”轉(zhuǎn)念一想:不怪學生,校園里如何能找著這樣的東西呢?再說,對于六七歲的學生,又怎能想得這么多呢?學生看到自己心愛的沙包扔到了籃球圈上,使勁用腳跺著球架底座就是最好的辦法了,他們并不是想破壞球架。
慶幸,我剛才沒有發(fā)火。
我向遠處望了望,三名高年級的學生在玩沙包。我把他們喊來,用他們的沙包向籃球圈扔去。一次,二次,三次……沙包從上面掉了下來。學生高興地拿著沙包向教室跑去。
看著學生漸漸遠去,我轉(zhuǎn)過身子向西面走去。突然,身后傳來一聲稚嫩的話語:“謝謝老師!”原來是剛才在球架上蹦的學生,又折回來向我道謝。
多可愛的學生啊!我心中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幸福。一聲謝謝,我感受到了學生的可愛。如果,剛才我大發(fā)脾氣,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他們一通,一定不會得到“謝謝老師”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
我不由得想起上個星期發(fā)生的一件小事:當時我在校園里巡視,突然,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跑到我的面前,怯怯地說:“侯老師,你不要批評我,我上午真的不是想打鈴,只是想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夠到打鈴的繩子?!蹦菚r我突然想起來,在中午放學的時候,有一個小女生走到學校的鈴鐺下面,用手碰了幾下繩子,結(jié)果,鈴響了一聲。正好我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她羞澀地跑了。多么誠實的學生,一件小事還記在心里。
這是我在平時的教育生活中經(jīng)歷的事情。事情雖然很小,但值得深思。在我校每周二的“教育故事大家談”的教研活動中,我說出了上述的故事。大家通過討論一致認為,要做一個讀懂學生的教師著實不易。
我們常說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是怎樣的呢?他會怎么想呢?學生的心理其實和成人是一樣的,都是喜歡鼓勵,討厭批評;成功則喜,失敗則不爽;被尊重則欣然,被鄙視則惱怒;自由自在就舒服,被限制則煩惱;喜歡順利,不喜歡挫折;心里煩躁則容易發(fā)火……只不過成人經(jīng)過歲月的磨煉,能夠克制或忍耐罷了,但是其基本反應機制是幾乎完全一樣的。所以,如果你想讀懂學生,就先想想如果是我自己,是否也會這樣。
生活中要讀懂學生,課堂上更要讀懂學生。只有讀懂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才能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讀懂學生,就是要關(guān)注學生語言、行為、心理,不放過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到心中有學生,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讓我們懷著一顆天使般的心,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走向?qū)儆谧约旱某晒χ罚?/p>
(作者單位:安徽靈璧縣靈西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