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仁慶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指明了發(fā)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高校思政課的根本問題,是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高校思政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就是要把培根鑄魂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最根本的育人目標。培根鑄魂就是通過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使大學生牢固樹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立場,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人生追求,樹立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
培根鑄魂是高校思政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課程,是高校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關鍵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高校思政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充分發(fā)揮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主渠道作用,承擔起培根鑄魂的育人職責。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政課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教育方針開展,發(fā)揮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培養(yǎng)、引領作用,實現(xiàn)培根鑄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fā)生了變化,經(jīng)濟發(fā)展由過去的高速度增長轉向了尋求高質量發(fā)展,社會改革也進入了攻堅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利益結構的調整,加之網(wǎng)絡化時代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帶來了政治領域、思想領域、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一些錯誤思潮也頻頻出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都已表明,高校思政課是培根鑄魂、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占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占領,馬克思主義思想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就必然會去占領。因此,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任務之一。
培根鑄魂是高校思政課課程體系的內(nèi)在要求。我們黨始終重視科學理論對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的指導作用。早在1942年,毛澤東就提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同樣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备咝K颊n承擔著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實現(xiàn)培根鑄魂的職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高校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高校思政課的課程都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這些課程的設置,就是要讓大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的認識,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確認識和把握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當前,高校思政課要全面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與精神實質,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內(nèi)容,要求思政課絕不能偏離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任何“重專業(yè)課、輕思政課”,任何偏離思政課的思想政治屬性和教學內(nèi)容以及把思政課程娛樂化的作法,都是要擯棄的錯誤思想與作法。
培根鑄魂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所在。教師在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承擔著主導、主體的責任,思政課是否實現(xiàn)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學生是否真正做到入腦、入心,思政課教師發(fā)揮著關鍵性作用。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六個要求”,擺在第一位的是“政治要強”。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信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面對當前社會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與觀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敢于發(fā)聲,只有“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才會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出政治過硬、信仰堅定的合格學生。
高校思政課教師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高校思政課的各門課程都有其內(nèi)在的科學性、理論性、知識性,思政課教師必須站在學科理論的發(fā)展前沿,同時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圍繞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教學,才能解決大學生的思想與理論困惑,才能以自己深厚的理論、寬闊的視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大學生中存在的各種理論與社會問題,給予科學的、有說服力的解答,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生命力,實現(xiàn)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培根鑄魂。因此,思政課教師自己有了“一潭水”,才能給予學生“一碗水”。
培根鑄魂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大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用“拔節(jié)孕穗期”來形象地說明,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最需要外界的培育和指導,這對于學生能否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至關重要。高校思政課就是契合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未來能夠承擔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力軍的歷史重任。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追求個性張揚,發(fā)達的網(wǎng)絡時代使他們接觸到的信息十分龐雜,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之中辨別良莠,需要高校思政課及時給予他們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論上的指導,為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要實現(xiàn)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必須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他們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和個性特點,按照思政課課程的科學規(guī)律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改革創(chuàng)新。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在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中必須堅持的“八個相統(tǒng)一”基本原則,這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完成高校思政課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明了方向。
(作者: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