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妍
摘要:本文基于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對其中應用題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及實踐教學策略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應用題
應用題可以說為學生提供了在實踐中應用所學數學知識的機會,根據一定的問題情境,通過理解題意,簡化題中信息,找尋與之相關的知識,從而獲得解決的有效程序。最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能力。
一、設計有效目標
應用題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應用性和靈活性,那么在此類教學中如何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通過將與其相關的課程目標以及單元目標進行綜合分析,把握整體要求,避免照搬教參,來與其它知識內容進行融合,確保學生數學思維的連續(xù)性。此外,還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進而確定課堂教學目標??紤]到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已經顯現出了個體差異,并且拉開了差距,對于一些概念知識、程序知識的掌握各有不同,甚至相差較大。如果教師對于學生的分析不夠深入,不了解學生的當前狀態(tài)以及潛在狀態(tài),就很容易導致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具體實施過程之間相悖。例如,在“比的應用”中,教學內容是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義,并利用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首先,從教材來中來看,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更加深入地了解比例;其次,從學情方面分析,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比的知識,這一課是基于等式性質、方程等知識所進行的,而利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引導學生根據“比例中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這一規(guī)律來寫出兩個積,最后再用等式性質解方程。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自主探究。所以目標可以設計為:通過解決問題來了解和學習比例,并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根據“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部分。其中能夠根據比例的性質來將含有未知項的比例變?yōu)楹形粗獢档姆匠淌潜菊n的核心。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情境包括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探究情境、游戲情境等等。據相關實驗表明,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認知經驗上的,而學習數學過程當中的問題大多需要從生活出發(fā),這種方式也是為了讓學生最終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應讓學生時刻感受數學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例如,在“圓錐體積”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沙堆來讓具有抽象性的問題變?yōu)樯町斨械脑停龑W生在觀察情境的過程中加以分析,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理解并把握數量關系,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再如,在“比的應用”中,教師可以拿出一杯牛奶和一杯巧克力粉,現場進行調制,將調好的巧克力奶分給兩個學生嘗嘗,一個學生覺得過于苦,另一個學生覺得沒有巧克力味,由此引出疑問,究竟如何才能調制出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如果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巧克力與奶的比例是2:9,那么現在有440g的巧克力,我們還需要多少g的奶?通過實際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保證。
三、開展活動教學
數學活動指的是觀察、猜想、假設、實驗、驗證、推理、交流、歸納等思維和實踐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重視實踐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切身感受知識的產生到發(fā)展,再到獲得的過程。這尤其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使學生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盡量避免活動的簡單化,但又不能整節(jié)課都處在活動當中,而是達到啟發(fā)學生思維這一目的即可,使學生通過活動體會知識的誕生,完成對認知結構的重組。
例如,在“圓的面積”第一課時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動來了解圓的半徑。先將圓分為8個等份,拼過一次后,再分為16等份,在此過程中要對半徑與整個圓面積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如何才能夠使切割后的圖形保留圓的半徑這一特征,即扇形。然后將扇形拼接成為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而后學生便可以發(fā)現這些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高則是圓的半徑,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算,便能夠得出圓的面積公式。
四、發(fā)散思維方式
新課標中提出要鼓勵和提倡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當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予以適當評價,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在主動參與過程中,提出屬于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每一種解題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允許學生的思維存在差異性,進而才能夠在互相啟發(fā)和碰撞中得到長足發(fā)展。比如在解決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題時,關于未知單位1的類型題,算數思維較強的學生就會習慣用除法來解決問題;代數思維較強的學生則會選擇方程來尋求等量關系。教師只有認同這種差異性,才能夠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獲得進步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應用題等問題解決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它既是學生對所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反饋,也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有著直接作用。教師應通過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來將解決問題變?yōu)閱栴}解決,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意識與方法。
參考文獻
[1]鐘瑞平.淺談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59.
[2]楊文娟.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