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艷
摘要:作為教師要用愛心融化學生,用耐心去感化他們,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使學生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更渴望得到表揚,這會激發(fā)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增強信心。
關鍵詞:師愛 教育 心燈 溝通
師愛可以使學生的心靈更加美好一位初一的教師,送給每人兩本書、以次表示他希望學生們熱愛知識的愿望。這股愛的熱流經(jīng)過學生們的情感過濾,又加倍的答謝給教師。當學生們得知是節(jié)衣所積攢的錢給大家買的書時,他們感到激動。從此,這個班的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蔚然成風。這說明師愛會促使學生心靈中美好的胚芽由潛伏狀態(tài),會促使學生的美好心靈大放異彩。
一、抓住個體差異,優(yōu)化教育方法
師愛可以不斷凈化教師的思想境界當教師主動接近學生,向?qū)W生持久地傾注自己的心血時,那么愛的河流,就不僅僅朝著一個方向流動了,它會反作用于教師,會產(chǎn)生回流,會帶來愛的反饋信息。
我現(xiàn)在帶的這個班,是從二年級開始的,班里有一位徐貝小朋友,他聰明活潑,勤學好問。他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還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因而他認識掌握的字詞、懂得的知識比班里的其他同學要多得多。從《十萬個為什么》、《唐詩三百首》、《成語故事》到《大自然未解之謎》等等,他都閱讀過,且記憶得不錯。他有時會冷不丁地向我提問題,什么“光合作用”、“宇宙中的恒星、行星”等等。哎,這小家伙是在考老師。還好,我一貫也喜歡看書,也算知道得不少,基本上還能應付得了。有時,看到我能回答他的問題,他還翹起大拇指,說:“老師,你真棒!”我有時也提幾個問題考考他,讓他知道老師比他懂得多。作為老師,如果只是懂得書本上的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不斷學習,拓寬視野,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我也教得比較輕松。
二、溺愛并非良藥,疼愛需要尺度
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边@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愿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每個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發(fā)芽,并結(jié)出喜人的碩果。
班級有一個男生叫李子恒,性格內(nèi)向,胖乎乎的,長得很漂亮,學習很努力,就是成績老是上不去。班里的孩子都排斥他,都不愿意跟他說話,還老欺負他。為什么會這樣呢?一件事情告訴我答案。
六一兒童節(jié)集會,同學們提前到操場上準備集合,班長哨聲一響,呀!站隊啦!集合啦!學生慌慌張張地找自己的位置,你擠我,我擠你,不小心擠到了李子恒。
第二天,李子恒的媽媽就到班級里面進行拍照,還錄視頻。我知道這件事,就制止了他媽媽的行為,李子恒媽媽生氣地說:“你們班的幾個孩子都打我們家的孩子,一會他的姥姥和姥爺都得來,看看這是我問的班級的同學說的,我還錄了視頻?!币驗檫@一點點的小事,其他孩子也要受到老師的批評,誰愿意跟這樣人交往呢?李子恒媽媽聽到我說的,很激動,流了淚。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愛是錯愛,今后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究其原因,李子恒從小就跟著鄉(xiāng)下的奶奶長大,媽媽對李子恒的教育處于缺失狀態(tài),八歲的時候,才跟著父母親,李子恒對父母一直排斥,天天鬧著回老家找奶奶。母親為了袒護兒子,給兒子特別的愛就事事處處為兒子出頭,就連在學校李子恒和其他孩子發(fā)生一點口角,就到學校大鬧特鬧。
家長對孩子教育過于溺愛。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改變李子恒的父母對李子恒教育的態(tài)度,就是要讓李子恒的母親把握好愛的尺度和原則,不要過于溺愛。多讓李子恒參加班級活動、社會實踐,融入班級集體,也可適當?shù)剡M行挫折教育,來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
三、家校教育并行,愛與責任共生
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門極其深奧的學問,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是每位老師、班主任的心愿,更是每一位家長的心愿。家校溝通的形式多種多樣,作為班主任老師應結(jié)合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教師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同時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教師工作能力的體現(xiàn)。
作為班主任,要想與家長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就必須高度重視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掌握必要的方法是必要的,也是溝通取得實效的關鍵。一是尊重。尊重是家校溝通取得成效的前提,基礎,也是保證。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在任何情況下,態(tài)度都要誠懇,友善,特別當遇到問題時,要沉得住氣,先問清原因,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家長溝通,一定要用思想影響思想,用智慧啟迪智慧,要讓家長覺得你的做法,你的說法,你的想法確實高人一等,快人一步。同時,不論家長對你態(tài)度如何,一定要微笑面對,不要有態(tài)度,不要有想法,要相信家長是尊敬老師的。而是真誠。我們請家長或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做什么,應該用商量、建議的口吻,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優(yōu)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孩子的缺點時,要根據(jù)情況,區(qū)別對待。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教育與社會相連,與生活相通;教育與生存相連,與發(fā)展相通。教育的軌跡是一個無窮的圓,其圓心就定位在“人”――社會生活中現(xiàn)實的人、文明氣息中健康的人、與時俱進中發(fā)展的人。有人把師愛比作春雨,滋潤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師愛比作陽光,溫暖孩子的心房。師愛是一種發(fā)自靈魂的芬芳,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愛生是師德的核心。作為班主任更要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個角落,師愛似雨,愿能夠潤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參考文獻:
[1]黃平縣新州鎮(zhèn)中心小學 ?楊瓊英. 新時期學校教師如何抓好愛心教育工作[N]. 貴州民族報,2019-08-14(B03).
[2]傅新偉.基于愛心的班級管理初探[J].職業(yè),2019(18):63-64.
[3]王有鵬.樹立以愛心為核心的學校服務理念[J].教書育人,2019(11):8.
[4]張麗.教師美德三部曲:激情、愛心、責任心[J].才智,2018(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