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妹
【摘要】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就像一塊磁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既離不開老師的直接教育,也離不開老師對學生春雨般的無聲滋潤。
【關(guān)鍵詞】教師;人格魅力;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人的性格、特點、思想以及行為習慣等所構(gòu)成的有機結(jié)合體是相對正確的,換言之,也就是人的信念和世界觀相對完備,沒有缺陷。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效率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對自身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一個教師具有言行舉止規(guī)范,博愛無私,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內(nèi)具素質(zhì)外有形象的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就像一塊磁石,能把學生不由自主地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一、通過儀表、言行和舉止去教育學生
學生在校學習、活動中,教師的儀表、言行舉止直接且長時間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學生接受這種暗示,是被動且無法逃避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端莊的儀表、規(guī)范的言行舉止去默化學生。
1.儀表端莊
教師端莊的儀表,猶如美妙的畫面,給予學生美的享受的同時,還常常會激發(fā)學生情感產(chǎn)生正確的行為動機。因此,教師的儀表應做到:干凈整潔、扣戴整齊、不穿奇裝異服、不穿露肩露背衣服、不穿拖鞋、發(fā)型典雅不夸張,男不留胡須,女不畫濃妝;上課前要先端正衣冠才能進入教室。
2.語言親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老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就影響了學生今后的人生的事例。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應注意表達形式,力求能夠撥動學生的心弦,增強教育效果。教師的語言應做到:文明、平實、親切、幽默、機智,有激情、有激勵性——“同學好”“回答得真好,請坐下”“比以前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批改學生作業(yè),寫上激勵的評語——“太棒了!”“你寫的字比以前更端正了!”……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 ,都會給學生極大的暗示。不可能每位教師的語言都能像播音員一樣圓潤、明快,但都應自然、清晰、和諧、樸實而不造作。
3.舉止優(yōu)雅
教師優(yōu)雅的舉止,有助于促使學生的行為得到正模仿和正強化,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平時還應做到:坐要端正站要直;處事有方,穩(wěn)健沉著、有條不紊、泰然自若;公共場合,不高聲談笑、不大聲喧嘩;室外走動,保持正常速度;不隨地吐痰、不在校內(nèi)抽煙;垃圾不落地,隨手拾垃圾……
二、用愛心感化學生
教育,就是播撒愛的種子。老師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學生的心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當學生體會到這種愛時,就會內(nèi)化成學生對老師的敬愛,進而對學習、對生活、對社會充滿熱愛之情。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愛心去感化學生。
1.愛要真誠
真誠的愛,是純潔、善良的,是沒有私心雜念的。只有把真誠的愛撒進學生心田,才能滋潤學生心靈、觸及學生靈魂,才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學生才會心靈灑滿陽光,憧憬美好未來。所以,老師對學生不但要有愛,而且愛應是來自心靈深處、發(fā)自內(nèi)心的最真誠的愛。
2.愛要寬容
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學生平等交流,才會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換位思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面對學生錯誤,能包容能接納,允許讓學生與長輩平等對話。當學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公平、合理對待時,才會更加勇敢地面對事實、明辨是非、提高認識、轉(zhuǎn)變思想、端正行為,并承擔相關(guān)的責任。
3.愛要嚴格
“嚴師出高徒”,愛要寬容,但不能縱容。寬容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但它并非靈丹妙藥,只有寬嚴相濟、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國有句老話:“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面對學生錯誤的思想、行為,教師要做到是非面前講原則,原則面前下狠心,理智、耐心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的人生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寬容,但不能放任、遷就,而應寬嚴相濟。
三、用道德情操去熏陶學生
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除了言傳,還可以通過身教獲得。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去熏陶學生。
1.思想端正
人的思想支配著人的言行。教師作為學生在校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者,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深遠的。為此,教師一定要政治思想過硬、道德品質(zhì)過關(guān),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學生,并具有為教育事業(yè)而努力奮斗的奉獻精神。
2.情緒健康
情緒具有感染性。教師特殊的職業(yè)活動,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有豁達樂觀、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只有積極的情緒,才有利于感染和激發(fā)學生、熏陶學生。所以,教師要做良好情緒的傳播者。
3.樂于合作,善于協(xié)助
教育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協(xié)調(diào)一致、溝通換位、通力協(xié)助,也是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合作,這雖然不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直接作用于學生,但學生的感覺是靈敏的,老師不需要直白,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能感受到它,并不知不覺附著在學生的意識深處,日積月累,終于生根發(fā)芽。所以,工作中,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樂于合作,善于協(xié)助,也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4.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活動行進中的產(chǎn)物,它規(guī)范著文明社會人類活動的行為。教師的社會公德意識,支配著教師的行為作用于學生身上,雖然這種作用也是無形的,但影響卻是巨大的。因此,教師不管是在學校工作中,還是在社會人際交往活動中,都要以法律為準繩,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堅定自己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以身作則,用良好的形象去影響學生。
四、用學識才能感染學生
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就像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魔法大師,能讓學生徹頭徹尾仰望他、崇拜他、追隨他。若是才疏學淺,不學無術(shù)的老師,是難以獲得學生的好感的。因此,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學識才能去感染學生。
1.學識淵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學生需要的不再是只能“給學生一桶水”的舊式老師,而是需要有“源源不斷新鮮常流水”的新型老師。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自我,把自己武裝成一個胸中有墨、心中有識的學識淵博之人,讓學生羨慕自己、仰望自己,并學習自己。
2.勇于創(chuàng)新
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得到培養(yǎng);老師,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必須有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一個敢于創(chuàng)新的老師才是有前途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既要遵循教學原則,但又不能固步自封,而應敢于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3.專業(yè)技能精湛
能工巧匠憑著精湛的技藝,能把原材料加工成精美的藝術(shù)品。工匠的“技藝”與老師的“技能”等同,人們常把老師比作能工巧匠,是社會對老師要掌握有精湛教育教學技能寄予厚望。所以,老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合理的能力結(jié)構(gòu),才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靈活綜合運用各類知識,自如駕馭課堂,保證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有效對接。
實踐證明,越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越大。“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既離不開老師的直接教育,也離不開老師對學生春雨般的無聲滋潤。因此,老師不能落伍于時代,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通過自身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去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吳樂成.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