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青
摘要: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實踐,分析了學生在學 習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探討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注意力分散;觀察力膚淺;記憶力薄弱;想象力空泛;思維力僵化
在化學學習中,有部分學生雖然學習努力,但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如注意力分散、觀察力膚淺、記 憶力薄弱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教學實踐作一些探討。
1.注意力分散及對策
注意力是對一定對象的指向集中的心理活動,這種指向集中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問題,若指向不集中,便形成注意力分散。如有些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忙于把教師講解的化學知識不分主次地抄記下來,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弄懂老師的講解上;有些學生熱衷于觀看化學實驗,而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不注意;對化學原理、定義、規(guī)律只滿足于 形式上的理解和應用,而對具體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等視而不見,沒有抓住重點學習,從而造成了注意力分散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清化學本學科、本章節(jié)的特點及學習要求,要抓住教學重點精講,注意提醒學生抓住重點進行學習,對還沒有引起注意的重點內容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或重復。如講解物質的物理性質,要指導學生注意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及某些物理特性(如升華)等性質,在講解物質的化學性質時,要注意從物質的結構特點入手,分析化學性質。如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與電子的得失、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等。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2.觀察力膚淺及對策
觀察力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知覺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水平的測定,通過觀察能為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料。而部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往往忽視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把觀察局限在表面上。如化學實驗中的觀察,往往只停留在實驗現象上,而對為什么會有此現象,說明了什么,原理何在,得到什么結論不注意思考,以致在解決實驗類問題時,出現判斷錯誤。
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內容的特點,加強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引導學生 加強有意注意、有意識記等活動:其次,在觀察前要做好有關觀察前的準備工作,把與觀察有關的知識教給學生,或讓學生通過自學為觀察活動提供足夠的知識準備,要注意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豐富他們想象的內容和培養(yǎng)觀察的獨立性,以提高觀察效果:第三,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tǒng)地進行,要采取 多種方法和變式啟發(fā)學 生動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加觀察活動;第四,要指導學生按順序、有計劃地做好觀察記錄,并進行分類,區(qū)別主次,進行抽象概括,找出一般規(guī)律性的特點來,寫出觀察報告。如實驗室制取氯氣及氯氣性質的實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氯氣的制備原理、裝置、收集、檢驗、性質、尾氣處理等知識落實,在實驗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否則,就達不到應有的實驗目的和 效果。
3.記憶力薄弱及對策
記憶是指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及再認識等環(huán)節(jié)。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使外來信息能被主體已經形成的經驗體系所接納,保持是鞏固已經獲得的知識經驗,回憶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再認識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再次出現時能夠把它們辨認出來。在化學學習中部分學生對有關化學概念、定律、定理、化學用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產生的特征現象、各種圖形、符號代表的意義、儀器的名稱、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沒有很好的經過識記、保持、回憶、再認識等過程,沒有達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所以一經檢 測,就出現各種錯誤,這正是由于記憶力薄弱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加強目的性及自覺性的指導,提出學習和記憶的任務,要有長遠的記憶目標和意圖,訓練學生注意集中、感知認真、觀察仔細、思維積極等良好的品質;其次,要提高學生使用正確識記方法的能力,少用機械重復的方法,多發(fā)展意義識記和理解記憶的能力,避免單純死記硬背,引導學生多思考,充分調動其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通過自我測驗、自我復述、自我回憶、自問自答、自我抽簽測驗等有效形式加以復習、鞏固記憶。如酸堿鹽的性質、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物質的結構與其性質的聯(lián)系等。只有記憶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化學學習效果。
4.想象力空泛及對策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屬于高級認識過程 ,產生于問題的情境,由個體需要所推動,如果問題的情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信息又不充分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進程則主要依賴于想象。在化學學習中有些學生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對有些化學知識缺乏理阮如物質結構中電子云的概念、電子云的形狀、原子核 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和排布、化學鍵、分子的結構及空間構型等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就是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引起的。
針對想象力空泛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可借助于實驗、模型、掛圖、計算機模擬、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等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想象,從而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在培養(yǎng)想象力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想象力,否則,欲速則不達。
5.思維力僵化及對策
思維力是人腦客觀現實的概括 的、間接的反映,它反映一類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的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在化學學習中的思維方式與其它學科的思維方式是有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有些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照搬其它學科的思維方法、方式,而忽視了化學學習的思維特點,依賴于死記硬背等方法來進行化學知識點的積累,不會聯(lián)系對比,缺乏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知識點成孤立無序狀態(tài),不能形成良 好的認知結構,還有的學生不能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化學概念、定律、規(guī)律的內涵、外延及特性,有的學生習慣于從一個角度,用某一種思維模式解決問題,思路狹窄封閉,缺乏針對性、靈活性、變通性,抓不住物質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知識點不能形成系統(tǒng),知識得不到良好的遷移和升 華,在問題的解決中缺乏思維的求同性和求異性。如分散系知識的學習,物質的氧化還原性強弱的判斷,化學問題的一題多解和簡解、溶液濃度之間的換算等,學生往往束手無策,就是由于思維力僵化而引起的。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從開始學習化學起,就要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化學思想,讓學生明確實驗是化學的基礎,化學知識是人們對化學現象進行實驗、觀察、分析、綜合、概括、總結出來的。其次,教師要善于運用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原理制訂教學原則,對于每一個闖題要從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分析,注重思維的邏輯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注重分析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對所教與學的知識進行高度的歸納和概括,注重加強直觀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要使教育教學達到高效全面,必須使內容策略符合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教師只有把現代高中生的心理性格特點和化學學科特點充分結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王保強.化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化學教育,2014,(5):85-88
[2]何彩霞.化學觀念統(tǒng)領下的知識學習與思維發(fā)展[J]化學教育,2014,(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