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嬋
古今中外,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皆來自“靈感”,寫作也一樣,“靈感”是學生習作所要謀求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鑒于這種狀態(tài)不是永恒的、常備的,因此有賴于教師不失時機地誘發(fā)。誘發(fā)的途徑有下列幾條。
一、在觀察中誘發(fā)。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眱?yōu)美的景物、圖畫、照片,生動的文字,均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興致。有一次,學校的含笑花開了,同學們一進門就聞到醉人的花香,進到教室后,全班同學竟然忘了早讀,高談起花來,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興致非常濃厚。驀然回首,見我已下班站在教室后面,談論聲嘎然而止,個個面面相覷,但那一張張稚氣的臉卻告訴我,他們言雖停而興猶未盡??吹竭@,我想,同學們這不是來“興”了嗎?何不借此機會推波助瀾呢?于是我宣布現在就帶他們去賞花,同學們歡呼雀躍地涌到花旁,細細地端詳著,貪婪地品嘗著,一副賞花行家的樣子,有的同學還津津樂道地談起它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ㄅ灶D時熱鬧起來,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隨后的第一節(jié)課,我便讓學生以《我校的含笑花》為題即興作文,結果每個同學的作文內容都很充實,對花的形狀、顏色、味道的描寫非常具體形象,并且很有條理,有的同學還引用傳說,運用議論,效果非常好。
二、在做中誘發(fā)。知識來源于實踐,在學生無意的活動中進行有意地引導,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一次小制作中,我發(fā)現一位男生做完一只風箏后,拿在手上翻來覆去地欣賞著,嘴角不時露出笑意,樂不可支,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我便走過去,親切地問:“你是怎樣做出這么美麗的風箏,能給我講一講嗎? ”他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滔滔不絕地給我介紹起來,制作過程講得詳盡無遺,并且條理很清楚,讓我聽后仿佛親眼目睹了他的制作過程似的。他一講完,我便讓他把剛才給我介紹的寫下來,他滿口答應,沒想到這個平時作文不是很好的同學竟然寫出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
三、在聽中誘導。自然界優(yōu)美的聲音,動聽的音樂,精彩的故事,美麗的神話,動人的傳說,都能把人帶入特定的情境,正像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那樣,心潮起伏,熱血洋溢。聽中誘發(fā)可結合多種活動來進行。如開展《西游記》故事演講后,讓學生即興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孫悟空》;欣賞朝鮮著名童謠《小白船》后,讓學生即興想象作文《我游月宮》;聽了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后,讓學生即興想象作文《我想發(fā)明xx 》。這樣把學生置于具體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情感就會有感而發(fā),當他們自然而然展開想象的翅膀時,記憶中的表象就會由單薄變?yōu)楹裰?,由模糊變?yōu)榍逦?,嶄新的形象就會隨著舊表象的改造而不斷生成。正如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當學生的想象的鳥兒一旦高飛,大腦中就會浮現出生動、新穎的意像,生命體驗得到進一步拓展,創(chuàng)新的萌芽就會破土而出。
四、從想中誘發(fā)。想是人的心理活動,是內向性的東西,教學上似乎難于駕馭和捉摸,但只要教師誘導有方,學生的“心血”照樣能夠“來潮”。學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喜怒哀樂經常暴露無遺,當他們取得成績時,高興的神色就會寫在臉上,當他們受到委屈時,也會在臉上表露無遺。我們可以抓住這有利因素,讓學生即興寫一些激動場面的心理活動。如《當我取得滿分的時候》、《我被誤會了》、《我班贏了》等作文。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又幫學生捕捉到一個練筆的機會,-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五、在學生激烈的爭論中誘發(fā)。爭論是勇于探索精神的表現,爭論可以見出真理。莊子說:“知出乎爭?!睜幷摽梢曰钴S思想,啟迪智慧,可以相互抵磨,集思廣益。在語文學習中,爭論是好方法,當學生出現激烈爭論時,這時教師如果有意進行點撥,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就可能被點燃。如在教學第十冊閱讀課文《金色的腳印》時,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基本了解了這篇課文贊美了人和動物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信任、和諧相處的和諧關系,也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這時一個學生突然舉手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印象中狐貍是狡猾自私的,怎么會幫助人呢?”我問他怎么這樣認為,他說:“狐貍會騙烏鴉的肉,還會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唬百獸呢。”他這一發(fā)言,教室頓時像炸開的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發(fā)表對狐貍的看法。我想何不順水推舟給同學們一個通過查閱資料練筆的機會。于是我布置大家查一查資料,把自己對狐貍的看法整理成一篇演講稿下節(jié)課向同學們介紹,學生又非常樂意地進行了一次練筆。
總之,學生的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創(chuàng)作良機,但大家知道,濃云密布,需要雷電一擊方能大雨傾盆;禮花千支,只有點燃導火索才能五彩繽紛;學生思緒的閘門,如果不開啟,那么理想之翼也無法展翅。因此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尋找“契機”,觸發(fā)他們思維的“亮點”,接通他們的思路,使他們茅塞頓開。這樣我們的學生不但會覺得作文的素材就在身邊,面且會養(yǎng)成細觀察、勤思考、善捕捉的習慣,那時還用擔心學生的作文不精彩嗎?